APP下载

关于汉唐古典舞未来发展之我见

2019-06-14王琳霭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
关键词:汉唐古典舞建议

王琳霭

摘要:汉唐古典舞自学科建立时起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在一批致力于推广、发展汉唐舞的业内人士的推动下,汉唐舞于2017年开始有了一个“复苏性”的发展。受到“上丹汉唐舞考级”系列培训、汉唐舞师资培训以及新创编汉唐舞剧目等方面的影响,汉唐舞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笔者就汉唐舞发展至今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推广、创新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旨在助力推动汉唐舞继续、长远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见,为推动汉唐舞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汉唐   古典舞   發展趋势   建议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69-02

一、汉唐古典舞学科的建立

汉唐舞是由孙颖先生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研究而创建起的一门学科。汉唐舞蹈是以汉代质朴、豪放;唐代恢弘、富丽;宋代婉约、清丽;魏晋仙风、洒脱、玄学思想审美;明清戏曲为基础元素。通过搜集大量史料、文献、壁画、雕塑等古代文物上的形象、体态记载,在遵循中国传统礼制和人体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原本静态的舞蹈记录复现(激活),再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和整理,形成如今成体系的训练系统,其中,以汉代和唐代的风格最为突出。

汉唐古典舞相对于其它舞蹈学科来说,它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但又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古代舞蹈文化集中的体现。不论是从文化底蕴、服饰道具还是从风格特征都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传统舞蹈文化的。

二、汉唐古典舞发展的现状

从近几年的舞蹈赛事上来看,中国古典舞和汉唐古典舞的发展似乎都陷入了一个瓶颈状态,特别是在孙颖先生仙逝后,汉唐古典舞的创作和发展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科继承青黄不接,领军人少

在孙颖先生在世时,产出了《铜雀伎》《踏歌》《楚腰》《谢公屐》等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其中,《踏歌》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其舞蹈形象被作为中国特色代表性舞蹈收录进世界邮票中。在先生过世后的若干年间汉唐古典舞较少产出深入人心的舞蹈作品。

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除了以邓文英教授、史博等为主的学科研究人员在致力于汉唐舞蹈的传播和研究,但相对于其它学科的力度和产出是有限的。而在孙先生辞世后,汉唐古典舞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却是像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其他同仁们在研究方向和内容开发上陷入了迷谷。主要原因有:第一,孙先生本人在理论学识、文化积累上的深厚是年轻一代继承者无法追赶的。由于积累的量不足以达到深入研究、继承、发展的度,所以引起的质变不大;第二,由于学科建立比较晚,在继承的老、中、青三代的环节中,出现了中年继承环节的断裂,青年传播者仍处在积淀、研究、探索中,还不够成熟。

所以,汉唐古典舞在现阶段的发展是艰难的,但也是有明确目标的。

(二)发展缓慢

作为中国文化当中的一部分,汉唐古典舞的发展不像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那样发展迅速。从诞生到学科建立之初,直至2016年左右,基本上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科成立较晚,大众普遍已经接受学院派古典舞的审美及认知,将汉唐古典舞与学院派古典舞在潜意识上理解为一派。其次,汉唐舞学科发源地北京舞蹈学院汉唐舞专业的相关招生制度也对汉唐舞发展缓慢有一定的影响。再次,由于汉唐舞专业或课程在全国有舞蹈相关专业院校成为课程的高校不多,造成了解和受众面不广。

(三)受众面小

由于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专业隔年招生,且每届招生人数较少的原因影响,使得本身创立学科学院的人才培养数量相对较少。且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开设舞蹈相关专业的283个左右的高校中,开设汉唐舞相关主修、选修相关课程的高校保守估计不高于20所,所以在高校业内的受众面不广,也导致社会上能接触到汉唐舞的人较少。

三、对汉唐古典舞未来发展的个人建议

汉唐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历史复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精神在内的。它的出现不仅仅是让古代的舞蹈艺术形式重现在现代人眼前,更让大家了解到古代舞蹈的风格、特征、文化、思想、礼仪等重要传统的文化习俗在内,同样也提升了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但在新时代的今天,由于社会结构、人的分工、人的思想和接受新事物的方式都发生巨大的转变,传统的汉唐古典舞,面临这样一种新形势该怎样发展?笔者总结出几点微薄的浅见。

(一)在有舞蹈专业相关高校逐步推广

高校是中国人才集中、培养之地,也是知识、资源整合比较丰富的学习场所,而高校教师对自己所授相关专业的关注度相对于一般培训机构较高,且对所授学生的影响也较大,故在高校逐步推广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汉唐古典舞学科以北京舞蹈学院汉唐舞专业为领军,其教师积累程度较高,可组成汉唐古典舞推广小组,定期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高校舞蹈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技术上的培训,合格结业颁发培训证书,促使前来培训的高校教师学成而归之后在其工作的单位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作为享有“舞蹈家摇篮”的北京舞蹈学院来说,它是舞蹈专业的领军高校之一,也是汉唐古典舞的诞生地,作为舞蹈专业资源集中的高校可从自身的变革来推动汉唐古典舞的发展。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专业自招生以来,一直是保持着隔届招生的政策,如若为了汉唐古典舞的长远发展可从制度出发进行变革,将隔年一次的招生改为每年招生,这样从根本上就提高了专业汉唐古典舞专业人才的数量,也为汉唐舞的推广培养出了更多人才。

(三)先保“本”,后发展

汉唐古典舞在现今发展的过程中,受外来文化和新兴事物、思想的影响,必须经历一个艰难的保“本”过程。中国本土舞蹈发展到今天,民间舞、古典舞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外来现代舞、流行舞、芭蕾舞的影响出现了部分的变化,也就意味汉唐古典舞在发展中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汉唐古典舞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舞蹈的复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必定不能随波逐流失去根本。所以,在发展中必须坚持原则保持根本,在保持根本的原则上,遵循历史记载的轨迹进行。

(四)将与汉唐相关的国学及舞蹈教材普及进中小学

自2017年上丹舞蹈开始大力推广“汉唐古典舞考级”相关教程和师资培训后,我们在其教材中可见将音乐、汉唐舞、礼仪、国学等元素相结合,简而不繁、音乐清丽优美。在教育部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将这种艺术与国学结合的好教材普及进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兴趣培养中。在普及国学文化的同时,学生们也得到了艺术的滋养,同时在侧面也推进了汉唐古典舞的推广。

(五)以汉唐舞专业为团体,创编新剧目,并全国巡演

由于近几年汉唐古典舞进入发展较快的轨道,相继出现了《采薇》《丽人行》等广为人知、群众喜爱的舞蹈作品,汉唐古典舞继《踏歌》后又进入舞蹈业内人士及大众茶余饭后的热谈。而一些汉唐舞工作室的开设,让更多学习者体会到了汉唐舞的美,使汉唐舞的欣赏者更多。所以,为了推动汉唐舞的发展,相关汉唐舞或者专业团体应承担起这样的传播重任,创作出一些汉唐古典舞的剧目、舞剧,并有计划的从一线到三线城市,进行铺开式的巡演,以推动汉唐古典舞的传播,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欣赏,甚至成为汉唐古典舞传播、发展的一份子。

汉唐古典舞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它却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艺术、精髓的体现。纵观现在国内舞蹈的发展外来的现代舞、芭蕾舞、流行舞、国标舞的发展速度和人民喜爱的程度都已大大超出了对中国传统汉唐古典舞的喜爱程度。而学习这些外来舞蹈种类的人数也是呈上升状态的。作为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接受者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传播、传承、发展汉唐古典舞略尽绵力,毕竟汉唐古典舞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之一。为了它能在新时代长远发展,提出个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汉唐舞的发展有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祎.浅析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J].北方音乐,2016,(17).

[2]朱玉红.中国汉唐古典舞蹈文化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02).

[3]杨蕾.孙颖汉唐古典舞文化内涵探徵[D].长春:吉林藝术学院,2016年.

[4]孙思洋.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发生、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汉唐古典舞建议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小论“古典”两派
从先荀后孟之说看汉唐荀孟关系以及荀子在儒学中的地位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