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燕岩 白日里的月夜温情

2019-06-14

旅游 2019年5期
关键词:采石采石场广场

石燕岩景区山景。

洞里蓝烟

洞口像唇。像唇的洞口若站在攀洞的石磴下望只能是仰望,仰望中的“唇”已经很大很大了,沿石磴道一阶一阶登上去,走到洞前,再想望“唇”,不可能了,人的身子已立在洞唇的下唇际。这时的洞唇,高阔得不着边际,眼的视角再广也无法把它囊括进来,那时的感觉,人不过是洞唇边的一截小火柴棍,很渺小很渺小的。至于洞唇下草地里放养的走地鸡,按洞口的比例,撑死了也就是一粒一粒的芝麻粒儿。通常的游人,用目测,很难估量出这“唇”究竟有多大,有多宽多长。因此一切关于唇的联想都不是美妙的。因唇的宏阔,收到眼眸里来的洞厅感觉上是半敞的,光照充足,能见度高,内壁外廊都比较清晰,它比像唇的洞口更显空旷开阔,很有雄奇宏敞的味道。这样的洞只能是个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天然宏洞。

真的是这样吗?

平视洞厅,半弧状的洞壁上的岩石不管是内收还是凸出,不管是高是低,还是块面大小,都有平凿的痕迹。而厅底,则是极平极平的洞中广场,广场半面高半面低,形成高台和高台下广场。但都没有凹凸,都没有起伏,只不过高台广场平面看上去是石质的,高台下的广场平面看上去是沙质的而已。沙质面很薄,下面依然是岩石层,这薄沙层像是绵亘的水淹过程中,夹带了泥沙,一次又一次,长久地囤积冲刷,水最终退去时未曾把它们冲洗干净而留存下来的,有点儿像泥多于沙的海滩。沙有条绺,而且质地坚硬。不管怎么说,洞内的平阔广场只能是由人所为,是人工留下的痕迹。高台下广场中间贴内洞崖壁处有一口长方池,池中台阶层层向下,直到崖底缝隙中的幽暗处,这更是人工所为。此洞是人凿出的一个巨洞?

不错,广东佛山西樵山石燕岩洞委实是座人工洞,开凿的年代,上推可以推到宋朝、元朝,最近则能推到清末。直白地说,它是个古代的采石场。整个石燕岩景区都是古代采石场。

竖看石屏峰。

橫看石屏峰。

这是人工洞哎。

我和同伴们在广东佛山西樵古镇住下来的时候就已知道石燕岩景区是采石场了。采石场景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今盛行的工业旅游。我不想到采石场体验工业旅游,不管那是当代的,还是古代的。凿山取石有什么好看的?架不住当地人的煽情。当进入西樵山里,来到景良亭外的观景台上,举目望眼前之山时,我震惊了,这个采石场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是处不知道底有多深的涧谷,谷中竹木蓊郁,半弧状围谷的山壁陡峭直削,山体粗看自然天成,浑莽雄伟;细看遍壁洞窝,洞窝错列横陈,不经心地看,看不出与人有多大关系,但仔细看,再仔细看,下一段入谷石条踏道到最近的洞窝口去看,才看出人工穿凿的痕迹来。由此推断,这里所有山壁上下的层层密集的洞窝、山怀里的整个涧谷都是由人凿出来的。古代几百年、近千年的战天斗地成果?人造的又被大自然重新修饰包装过的胜景?

我不敢相信,不情愿相信,又不能不相信。我们身边跟着明白人,他是位退休的老人,大半生致力于西樵山史地研究。他告诉我们,广州、佛山地区,在古代,官府民间的建筑讲究用石,大户人家的宅门、山墙、庭院、天井、地板、庙宇、祠堂、柱础、梁架……很多地方都要用石,用石量大得难以估量,到西樵山上采石,在西樵山上形成采石场,是很自然的。明清时期,开采量最大,是因为广州开埠的需要,这里离广州最近。据说,明朝是下了禁采令的,禁的原因,有说是因为有涉皇家的风水,有说是因为官府意识到此举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但却是禁而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私采疯狂。石燕岩景区,古采石场规模的宏大,不看不知道,不走不知道。距离景良亭不远的坡下可以看到“天格窗”。所谓“天格窗”,外看,那是井,是石削如壁的深井,投石下去,好长时间听不到响声。在未围铁栏杆以前,看井的人需两人一前一后趴着,后面的人紧拉着前面那人的腿脚,前面的人才敢看,而且,在井沿待的时间超不过吃10个花生豆儿。绕道走下去,走到井下向上仰望,那井就是天格窗,是过去采石透光用的。

景良亭内石刻。

沿山道向下走一段路,能看到石屏峰。石屏峰粗看,确实是一峰,孤立地崇耸于密林之巅,像绿海波涛上高昂的舰首,你站在绿海之底。细看却看出此峰绝非天然,它是被采石者砍削后的遗存,峰有多高,采石面就有多深,它是生生被人把山包劈砍成峰的,之所以能被留下来,是因它为两个采石区的分界带。此处原来的山包,由采石工从巅顶沿分界向下采,分界带两侧的山体全被凿空了,划定的分界还兀立着,雄耸着,成了窄窄的屏风一样的石峰。石峰下仍可看到向下凿挖的石槽,里面窝着积水,不知槽有多深。

猜你喜欢

采石采石场广场
Industrial Youths
郑杰
废弃采石场华丽变身
采石场大变身
瓜田篱下系列十八——采石人
Dyeing a “Blue Lagoon” black 染黑蓝湖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最好的用途
采石矶茶干:“老字号”开拓市场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