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可性探究

2019-06-14吕晓燕陈天华粟穗馨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南地区茶青东南

吕晓燕 陈天华 粟穗馨

一、茶文化旅游商品

(一)茶文化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茶文化也不例外。在茶叶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与其相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茶树的栽种培养、茶园的管理、茶叶的采摘、制作、营销、品饮等都在此范畴内。与“广义”相对的是狭义茶文化,专指其蕴含的“精神财富”,其中,与品饮有关的茶艺、茶道、茶德等是其核心。

(二)茶文化旅游商品

旅游者在购买旅游活动中会产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些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总和构成旅游商品。人们熟悉的旅游纪念品、风味土特产、旅游日用品和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业产品都属于旅游商品的范畴,其中,工艺美术品和文物以及文物仿制品也在此范畴内。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茶文化旅游商品主要特指利用桂东南茶叶资源加工而成的六大茶类商品。

二、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SWOT分析

广西属于我国四大茶区之一的华南茶区。桂东南地区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的玉林和贵港所辖的县(市),包括现在玉林市区以及玉林管辖的北流市(县级市)、容县、博白县、陆川县、兴业县和贵港市区以及贵港所管辖的桂平县(县级市)、平南县等。运用SWOT模式,从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角度出发,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1.人口优势。桂东南地区的人口密度大,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其中,玉林是广西人口密度最大城市。截止到2016年末,贵港的常住人口433.20万,玉林的常住人口是575.60万,除兴业县和容县以外,其余各县(市)人口均在百万以上。当地的人口数量优势,存在有巨大的茶叶消费需求,是当地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消费人群保障。

2.气候适宜茶树生长。茶树的生长,对当地的气温有严格要求。首先是发芽的温度,茶树在10 ℃以上的气温才可以发芽,而适宜茶树生长的气温则在20~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尤其是桂东南的气候,冬天气温比广西其他地区稍高,更适宜茶树生长。桂东南地区的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每年的平均降雨量可达1 650 mm;而年平均温度达22 ℃年,平均日照时数高达1 795小时;不仅具有丰富的降雨和充足的光照,且无霜期长,每年平均无霜天数高达346天。桂东南的另一城市贵港,每年的年均降雨日高达166天,年均降雨量达1 600 mm;每年的年均气温也在21.5 ℃,年日照时数为1 631小时;无霜期更长,年平均无霜天数高达353天。由以上数值可看出,桂东南地区的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光照充足,且极少冰霜天气,适宜茶树生长,一年四季均有优质茶青生长。尤其是在2月中旬,当地的早春茶就可采摘制作上市了,比华中茶区提前了20天左右。

3.优质茶叶资源。贵港市的桂平西山,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到明代,已享有盛名;而在清朝,已被列为全国二十四种名茶之一,并曾作为贡品;到了现代,曾荣获全国名茶、全国名牌产品和全国优质产品奖等多个奖项。玉林市桂东南地区的产茶后起之秀。截止到2014年,玉林市的茶叶种植面积达1 010 hm2,干茶产量为550 t。玉林兴业县山心镇种植茶叶历史超过50年,原有蓬塘、公和、石柜和葵峰四大种植基地,全镇种植茶叶面积达333.3 hm2有余,茶农达1 500多户。玉林寒山富硒有机茶主要有“福云六号”“福鼎大白”等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6.67 hm2有余。

4.地缘优势。桂东南临近广东和港澳,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正处在广东广西两省区联系的大通道上,自古就有“粤桂通衢”之称。尤其与广东为近邻,与邻近的广东省具有较好的人文环境,位于西江沿岸的桂平市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桂平当地语言与广东粤语相当接近,广东人进入桂东南,几乎没有太多语言障碍,会有宾至如归的地域归属感。如今桂东南地区的玉林其物流和交通被纳入北部湾经济区统筹考虑,是北部湾“4+2”的格局重要组成部分(“4+2”指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崇左、玉林),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二)weaknesses(劣势)

1.茶园管理粗放。茶园肥培管理水平低下、土壤退化是当前桂东南茶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了解,目前茶园在管理上,一般是不施肥或者是只在茶树生长期只施化肥。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桂东南茶青售价不高,茶农不愿投入;二是桂东南大多数茶园位于山坡,给施肥带来不便;三是由于与广东临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到广东务工,当地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由于茶园管理粗放,茶叶产量低。较多茶叶甚至只在春季采摘茶青,其余三个季节不再采摘。在茶园管理中,如果秋季不进行采摘,冬季不修剪,将会对来年春季的茶叶产量有很大影响。

2.茶叶产品单一。地处我国西部的桂东南地区,有多地均产优质的茶叶原材料,但由于加工工艺单一和营销推广不足,茶叶产品单一且缺乏名气和市场。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桂东南的茶叶公司主要以生产春季绿茶为主,也有部分公司生产少量红茶。由于桂东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均有优质茶青生长;但按桂东南以往的传统绿茶生产模式,只采摘春季茶青进行加工,不仅茶叶产品单一,也对茶青造成大量浪费。茶叶产品单一会降低影响力和竞争力。

3.品牌小,影响力不足。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多地均产茶叶,但名气较大的产区主要集中在桂林、柳州、梧州和南宁等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上地区除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浓郁以外,还有大型企业参与,地方政府支持当地茶文化商品的品牌建设。而广西的桂东南地区,虽然有优质的茶叶原材料,但由于加工工艺单一和营销推广不足,这些地区区的茶叶产品单一且缺乏名气和市场。目前,桂东南地区主要以绿茶产品为主,并有少量红茶产品。

在以上的优势分析中,可看出桂东南地区拥有较优质的茶叶资源,却出现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茶园规模不大,且缺少响亮的知名品牌,没有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二是宣传工作落后,宣传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必须时刻跟进产品发展,在原始时代人们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不管产品再好,必要的宣传一定要有;三是技术支持不足、投入力度小,桂东南地区经济虽然在广西属于经济发达地區,但是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4.机械作业水平低。机械作业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茶园机械作业水平较低,二是茶叶加工的机械作业水平偏低。在桂东南的茶园,目前除手工采摘外,也是手工制作。一早摘下的茶青,必须第一时间摊在竹席上,晾干部分水分后紧接着就开始进入杀青、揉捻、干燥等各项茶叶加工程序。用来杀青专用的炉,常是两只传统烧柴炉灶,需要专门有人控制柴火来达到控制炉灶温度的目的。揉捻这一道工序,是手工茶叶不同品质的典型体现,制茶人用手掌反复揉捻茶叶,其揉捻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茶叶外形。这种纯手工的揉捻方式,一次只能加工一簸箕茶青,最多也就是1.5 kg的茶青,产量非常低。

(三)Opportunities(机会)

1.政策机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于2008年正式实施。在我国梯级式深化的开放发展过程中,在呈现聚合潮流的世界区域经济中,广西北部湾地区迎来新的发展起点。桂东南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内外商家、游客大批涌入广西,文化旅游商品将迎来令人欢欣的春天。

2.桂东南有进一步发展生态有机茶园的自然条件。在桂东南地区,尤其在玉林的兴业和贵港的桂平等地,可进一步发展较大规模的生态茶园。以玉林为例,近年来玉林市的茶叶品质不断提升,比如:兴业的山心茶依靠大山具有原生态种植特点,玉林城区西北的寒山富硒茶天然富硒等,其茶叶产品特点突出,品质良好。近年来,常有外地客商来到玉林求购本土优质茶叶,经过重新包装,打造成外地品牌来出售。如果政府能重视当地茶产业发展,茶农加强对茶园的管理,形成生态有机茶园规模化发展,将更利于进一步打造出本土的茶叶品牌。

3.桂东南有着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商品的条件。桂东南地区,有一定的茶文化沉淀。贵港市的桂平西山,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到明代,已享有盛名;而在清朝,曾作为贡品进贡,被列为全国二十四种名茶之一;清光绪年间的《浔州志》中,曾记载,西山茶以嫩、香、鲜为特色。而民国年间的《桂平县志》,则记载西山茶“出西山棋盘石乳,泉井右观问岩下,低株散植:绿叶铺蕖,根吸后髓,叶映朝暾,故味甘艘而芬芳,炎无暑潜,避地禅房,取乳泉水煮之,朴去俗尘三斗,杭州龙井未能逮比。”悠久的种茶历史,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都为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茶文化商品,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threats(威胁)

1.休闲旅游整体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欠缺。近年来,桂东南的旅游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体看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发展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是最主要的问题。从桂东南整个区域来看,可供开发的茶园旅游资源较多,但由于管理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实际实施开发难度较大。此外,虽然目前桂东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与旅游业配套的基础设施仍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欠缺。

2.茶文化旅游商品未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桂东南地区,历史上就已有众多茶文化商品。以富有地方特点的玉林茶泡为例,该产品味道清甜,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泡茶甜品;而其制作工艺独特,成品经过精雕细錾,精致又耐人观赏,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品。除此之外,其历史渊源更是有史可考。据史料记载,在宋代,已有玉林茶泡;到了清代,当地的富有人家,在女儿出嫁时,在座的亲戚朋友会由新人敬奉茶泡,名曰“新人茶”。在玉林民间,春节时候,茶泡是家家户户招待亲戚朋友的节日佳品。茶泡这一不仅具有悠久历史,而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化商品,目前在玉林,只是小作坊加工,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这将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干扰消费者选择。

3.存在茶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茶园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差在桂东南地区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出现了破坏生态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的协调,且茶园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缺乏长远规划。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同时,也会激发眼前与长远利益,整体与局部利益之间矛盾的激化。环境的破坏,终将影响茶文化旅游商品的质量。

4.周边地区茶文化商品的竞争。目前,桂东南地区周围的茶文化旅游商品正在迅速展开,尤其在梧州、柳州、贺州和横县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名气的茶文化旅游商品,例如:梧州的三鹤六堡茶、苍松六堡茶、茂圣六堡茶,柳州三江的有机绿茶,贺州的将军峰绿茶和生态红茶,横县远近闻名的茉莉花茶等。虽然桂东南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商品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但面对以上列举的周边地区的优质品牌的竞争,也将经受极大的考验。

三、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关于优势劣势和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我们可看出,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是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如果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在此,对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可行性发展提几点建议。

首先,应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把握和发挥好人口、气候、茶叶资源和地缘优势;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政策机遇、桂东南自身茶园的条件和桂东南本地茶文化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其次,加强茶园管理,挖掘本地茶叶资源,有针对性地分析茶叶特点,开发出除传统绿茶和红茶产品以外的白茶、黑茶和乌龙茶等产品;增强宣传手工茶的优点,改变机械化水平低的劣势为优势。

最后,发挥好政策优势,借地方旅游发展的东风,解决好当地旅游整体发展仍显落后、基础设施仍有欠缺的问题。同时,集合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做好地方旅游茶文化商品的品牌建设。

四、结语

从SWOT视角对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进行分析,虽然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结果表明,开发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仍具备可行性。开发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如果能够做到利用好优势,立足于优化发展自身拥有的优质茶叶资源,充分挖掘地方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内涵,形成特色,并借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机遇,整体规划,桂东南茶文化旅游商品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1.廣西玉林农业学校;2.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

猜你喜欢

东南地区茶青东南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醇香美人茶加工技术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多级机采茶青分选机的设计与试验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东南早报》伴我成长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