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炼成钢广廷渤《钢铁·汗水》

2019-06-14编辑李奕辰

艺术品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实主义钢水汗水

编辑=李奕辰

征程1949—2019

时间迈入2019年,回望1949年,70年过去,中国变化浩荡如江海,澎湃壮丽。藉此,以中国70年美术事业发展之浩大工程为介,为您照见这个时代的光辉记忆。

钢铁年代的新意象

中国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达400多亿吨,煤炭储量6000多亿吨。但这种资源上的优势在20世纪最初的半个世纪里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加上这一时期中国受到战争的影响,截至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历经多年战乱已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了建设一个富强的新中国,首要的工作是发展工农业生产。于是,经过短短三年的恢复时期,1952年钢产量就达到135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指引下,中国的钢铁工业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1950~1983年30余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年产钢4000多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完整的体系,钢产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上海、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酒泉、重庆、湘潭、抚顺、大连、大冶、水城等重点钢铁基地和钢铁企业也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我国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钢铁年代中的工人阶级不仅创造了时代,更给予了国内艺术创作前进的动力。他们异常强大的引领力量,也让他们成为了画家心中一个新的意象,一种形象标志。所以自然而然的,工业题材里的具体意象就成为了现代工业绘画创作的首选目标。这其中就包括这幅任何一本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专著都不能忽略的作品——广廷渤的《钢水·汗水》。

效果震撼:照相写实的《钢铁·汗水》

1938年生于辽宁大连的广廷渤,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画家,在学校,他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绘画艺术,培养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代表性作品有《钢水·汗水》《战争年代》《汛》等。其中经过三年酝酿,最终完成于1981年的《钢水·汗水》可以说是广廷渤艺术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它出现在几乎每一本有关中国当代油画的重要著作中。而且在中国美术馆的所有重要藏品中,它与罗中立的《父亲》,同时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照相写实油画的双璧。

照相写实主义(Photographic Realism),又被称作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往往先制作平面的照片形象,再将其移植到画布上。照相写实主义在美国的不断发展,它对世界其他国家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不久照相写实主义也传入到了中国。

本页广廷渤《钢水·汗水》画布 丙烯260×168cm 1981年中国美术馆藏

以罗中立的《父亲》和广廷渤的《钢铁·汗水》等早期照相写实主义样式绘画的出现为开始,照相写实主义那令人震撼的表现技法以及它所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便让我们眼前一亮,也为后来的中国写实油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铺垫。

苦心经营,刻画强烈感受

《钢铁·汗水》以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反映了钢铁工人的生活。画面以特写的镜头表现出奋战在第一线的炼钢工人们休息的片刻场面。广廷渤回忆自己的创作过程时说:“构图的过程也就是构思深化的过程。第一草稿我恨不得把感受到的一切一古脑地表现到画面上去,草图观摩会上大家一致敦促我要割爱、要集中概括。这时我感到应该突出一个主要人物。强烈的感受是宝贵的,但通过构图将这些感受合情合理地、不浪费笔墨地安排好,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经营。”

所以,最终整幅作品在构图上,作者对周围道具的陈设做了用心的编排与取舍。画面构图主次分明、虚实相生,饮水的动作以及正在交流谈话的人物姿态与前方端坐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张力。同时,画面并没有流于一种概念化的场景描绘,比如,表现工人选取的是炼钢工人正在休息时的场景,而不是在车间劳作的大场面。

本页1957年的鞍钢工厂(上图)

广廷渤 《钢铁·汗水》局部(下图)

在刻画主体人物时,广廷渤意图在主要人物身上展开那些他想描写的细节的动作:“我应找到一个能这正襟危坐的姿势,既稳定又有刻画细节的充分余地;他由于忘我劳动而紧锁的双眉在休息时仍未放松下来;他似乎在轻轻地喘息着,颈部的血管高高隆起;冷暖光色的对比,更增强了现象的内在力量;两只手一张一弛,显示出他只是暂时补充一下失去的体力,瞬即还要投入紧张的劳动。”所以,位于画面正中的人物:他正面端坐,下巴稍稍抬起,右手端着茶缸,望向前方;胸前的口哨表明了其特定的人物身份——高炉工长;炉火映照出他宽厚的体魄以及微至眉宇、血脉的每一个细部,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以及仍在流淌的汗水。在他身后还有三位炼钢工人,其中,两位正在攀谈,还有一位则在仰头饮水。

为了增强画面的对比与衬托效果,广廷渤还则想到用对盐汽水罐的描绘,增强工人们喝盐汽水时内心的快感,同时也活跃了画面。这些精细的刻画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刚毅性格和拼搏精神,也增强了画面的视觉表现。

汗水百炼成钢

在《钢铁·汗水》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从创意、体验生活、写生到完成作品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作品是在几番苦思与修改之后才得以展现。广廷渤将这个过程戏称为“苦战”,他回忆起当时作画的场景也不禁感叹:“制作时正值酷暑炎夏,我和画中的人物一样汗流浃背。”

广廷渤在《钢铁·汗水》摆脱了直接描写炉前工紧张劳动的套式,而通过对四位炼钢工人汗流浃背、解衣透凉、举杯痛饮等情境的细致描写。画中主人公头上的汗水,从额头之上流到两颊、流到下颏、流到颈部。两臂、胸前、背后的汗水,也如雨俱下,那一条条的汗水时而处于受光,时而处于顺光,时而受于背光,时而处于反光之中,将这汗水描绘得十分的逼真,逼真的程度超过了彩色照片的真实效果,因为彩色照片在受到自然光影的相互作用之后,在其高光部和最暗部是很难表现这种细微的真实变化的。

除了真实的表现汗水在主人公皮肤上流淌的印迹之外,广廷渤对汗水浸湿衣服的描绘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例如青年工长的背心,有的部分被汗水浸透,贴到了胸前皮肤上,有的部分并没贴到胸前皮肤上,背心湿透了,湿透了的背心在人的身上与皮肤有贴与不贴之分。这种种描绘的细微与变化是极为难得的,它是画家深入生活、洞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现生活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结果,是一种精微再精微、极致再极致的结果。而这极致的画面效果也传达出了他要表达的主题:优质的钢铁是由工人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广廷渤在创作《钢水·汗水》这幅油画时采用之前从未用过的丙烯与油画相结合的技法去描绘画面,他说:“听说它具有丝丝入微刻画细部的能力,而且不反光。这次我贸然使用丙烯颜料,正是当初构思时,想深入刻画细部的愿望所驱使的……我只想把这幅画当作用丙稀颜料以细腻通俗的绘画语言刻画形象的一个尝试。”

丙烯颜料的优点在于快速的风干速度和简便的调和媒介弥补了油画颜料在这几个方面的不足,由于丙烯颜料在画绘画中用水去调和也产生了更多油画技法表现不出来的艺术效果。两种材料的运用也给这张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张作品中广先生不论是表现汗水也好还是表现衣服被汗水浸透也好或是手中的搪瓷茶杯无一例外的都在展现着大工业时代下的工人形象,更加深刻地为我们展现出了工业建设中的钢铁精神。

缘起于感动,回归于生活

关于《钢水·汗水》的创作缘由,广廷渤曾表示:“以前常去炼钢厂,也曾被工人们炉前紧张劳动的场面所感动。但有一个场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炼钢间歇时的各种动作、各种表情,特别是他们全身的汗水和由此构成的各种细节。他们劳动、间歇,一动一静,犹如电影的慢镜头一般,异常清晰地将某些细节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还没有构成什么想法,可日后这种印象越来越强烈,因而产生了要画他们肖像的念头和欲望。在构思时,我总是离不开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似乎这些细节就是这幅肖像画的生命和我的创作动因。”

本页广廷渤 《钢铁·汗水》局部

从生活中的形象到画家心中的意象再到画布上的艺术形象,这一转化升华过程的最终实现,是画家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筛选提炼生活的过程。广廷渤以富有叙述性的细节描写为主要语言,把自己体验到的炼钢工人炎热艰苦的环境、强健有力的身躯、忘我工作的情操、朴实憨厚的性格等通过艺术转化传达给观众。他将中国画传统的工笔手法与西方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以自己独到的细节描写去表现他们熠熠发光的思想、情感、神态和形象。

1981年,在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中,《钢水·汗水》一举打响,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82年,在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展中,《钢水·汗水》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猜你喜欢

写实主义钢水汗水
150 t精炼钢水包温度场与热应力分析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青春汗水,在扶贫路上挥洒
徐悲鸿及其现代性再研究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光影视界
钢水钙基脱硫剂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