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6-13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资办学课件

【内容提要】本文以老年远程教育“叫好不叫座”为切入点,分析打通 “最后一公里”的困惑、传统的海量课件的短板、线下教学力量相对不足三方面原因。提出转变观念,认清老年远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拓宽老年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人才优势的策略建议。

问题由来

远程教育历经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网络教育三个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呈递进式展开,而是以共生形态各自发展。远程教育有缓解供需矛盾、超越时空的优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建立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为标志,远程教育进入第二阶段,不少老年大学(学校)引进了远程教育办学模式,为乡镇基层老年教育所用,也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教材欠缺的困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发展,传统的老年远程教育却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困惑。孙传远博士在《老年人远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老年人为例》中认为:“目前老年大学或社区学院等机构并没有能够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原因分析

打通 “最后一公里”的困惑。打通老年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把课程送到老年学员家中,让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这是老年远程教育举办者的良好愿望,为什么老年学员对此还有抵触情绪?调研表明:一方面,学员有再社会化、融入社会的需求。社会化是贯穿人生各阶段的持续过程,老年人面临社会角色的急剧变化,诸如社会地位变化、收入减少、交际缩小等多种转换,学员拟通过“学习”这一平台,扩大人际交往,并作为融入社会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基于网络远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员与教师处于人机交互的状态,与课堂面授相比,人机交互具有机械性,缺乏人际面对面交流互动,极易产生枯燥感、疲惫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传统的海量课件缺乏针对性。面对形形色色的传统远程教育课件,不少学者的分析结论是:课程设置不仅缺乏地域的针对性,很多课件也不是针对老年学员专门开发的。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直线开发管理模式,各分校自主性不足,城市、农村情况不同,但课程却大体一致。此外,网络教育平台对课程资源、学习模块、技术支持、互动交流缺乏优化整合,不能方便学员使用与交流,因此无法提升老年人学习热情,要从“我办学,你来学”过渡到“你要学,我来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线下教学力量相对不足。很大一部分办学机构,尤其是基层办学单位,把远程教育当成万能法宝,似乎基层老年教育诸如师资、教材、场地等方面的困难都可以用“一远了之”来解决。教学实践表明:老年学员参加在线学习,至少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一是学习工具,即购置电脑或智能手机;二是掌握学习技能,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学习工具,这项任务自然也落在基层教辅人员的肩上。由于线下辅导教师水平不高,办学方向存在偏差等多种因素,导致很大一部分线下辅导流于形式,无法应对学员的需求。

策略选择

当下,正值老年远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正确认识远程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截至2018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已开通各类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2467个。新年伊始,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实施老年远程教育提升工程”列入2019年举办的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投入,提升老年远程教育工程软硬件建设水平。作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的先进单位,泉州市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转变观念,认清老年远程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转变观念有三重含义:一是积极引导老年学员通过社会化,适时进行角色转换,消除其空虚、焦虑等消极心理,获得融入社会再适应能力。学校对远程教育班级,务必加大第二、第三课堂的建设力度,引导学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老年大学文化交流活动,交新朋友,扮新角色,展示新时代老年人蓬勃向上的长者风范。办学实践表明,当人体进入老年阶段,持续进行社会化,有助于广大老年人较好地适应社会的期待与需要。二是远程教育的硬件建设、新课件开发价格不菲,加大启动经费投入不仅必要,而且必需。三是把学员在线学习技能培训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重要内容。

(二)拓宽老年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1.启动“老年教育银发师资工程”。以福建为例,福建省中小学教师缺额达到数万人之巨,要想从普通全日制教育得到师资支援,只能是一种奢望。教育部“银发志愿支教工程”发动退休知识分子中有爱心、有能力、有条件的人,定期轮换去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支援教育,解决了优质师资缺乏问题。老年大学在聘请兼职教师过程中,也关注退休教师及行业达人,他们是老年教育潜在的师资队伍。目前仅仅停留在用人学校这一层面单打独斗,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地组织、使用、管理、培训与提高,这必须由学校主管部门统一进行建库操作,释放高智商老年人口红利,为老年远程教育所用,师资培训乃是当务之急。

2.抓紧教师、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培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在MOOC、SPOC应用的推动下,雨课堂正式使用,手机推送、多屏互动、弹幕式讨论、智慧教学模式从概念走向现实,可以相信,随着MOOC本土化、适老化加快,这些高科技必然从普通高校迅速向老年远程教育领域拓展。当下,我们要通过各类专业培训,不但提高远程教育线下人员的硬件操作和信息收集能力,还要逐步强化教师网络课程开发设计能力,使其掌握现代媒体技术、视音频素材采集方法、Powerpoint和多媒体制作软件操作等现代教育技能,具备主持老年学员在线讨论,对大量的学员学习进行辅导与评价的能力。应当清醒地看到,此类培训不是一劳永逸,它伴随着科技进步,将不断更新,不断向前滚动。

3.建立“校聘县管”的教辅人员管理机制。“校聘县管”即明确基层学校负责师资使用与考核,县里统一管理,统一建立师资库,统一培训调配。特别对于通用热门课程的教师,以及在线学习硬件维护管理人员采用“校聘县管”模式,可以较大提升师资水平以及人才使用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学科人才优势

近年,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些老年教育办学单位开始探讨老年远程教育新路,有的老年大学与电信、广电部门联合开办“老年教育新媒体电视平台”,并进行有益探索。笔者以为,不论采用哪种办学机制和模式,最终都落实到教师头上。1952年以来,国家将原综合大学的农科专业划出,在考虑地域布局的基础上,组建了以种养为主的纯农科高等院校,形成了农科方面的垄断优势,在农业科研、农业高新技术、高等农业教育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在关注乡村老年远程教育转型发展时,特别要强调发挥好这一类型院校的学科人才优势,使其成为沟通科技前沿与农村生产实践的桥梁。在课件开发上,要引导农林高校紧密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年人的需求确定,要与科教兴农、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强身健体相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师资办学课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