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

2019-06-11苏晓琳蒋晓萍刘瑞新莫小刚何水秋郭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病虫害

苏晓琳 蒋晓萍 刘瑞新 莫小刚 何水秋 郭丽娟

摘要通过分析六万林场近几年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发生面积、为害程度等,研究该区域八角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八角病虫害主要发生在5—9月,做好期间的虫情调查是控制病虫害暴发的前提。该研究为更好地提出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八角;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2-013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2.039

八角(Illicium verum)隶属于八角茴香科八角属,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近年来,由于受气候、人为经营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八角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对八角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开展八角病虫害调查,探索其发生和分布规律,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对提高八角经济效益、促进八角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东南部六万林场,地理坐标为109°51′E、22°33′N,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在1 800 h以上,年极端最低气温2~3 ℃,极端最高气温39.4 ℃,平均气温21.5 ℃,年均降雨量为1 462.0~1 847.7 mm,降雨集中在6—9月[2]。六万林场种植八角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致力将八角产品打造为地方特色品牌,目前全场种植八角面积达4 000 hm2,占场内经营面积的23%[3]。该次调查对象为全场林龄在20~40年的八角成林,调查面积覆盖率达100%。

1.2调查方法

2011—2016年每年从1月开始,每个月进行至少1次踏查,持续调查6年。

通过踏查路线进行常规监测,及时调查并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发生时间、发生面积、为害部位、症状特点等,同时收集春、秋2季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并列入统计范围。

选择为害严重的林分设置标准样地调查,采用对角线法取样,每个样地调查5个样株,每个样株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每个方位按树冠的上、中、下层进行取样,仔细观察枝条、树叶、花器和果实,记录虫害类型、虫口密度、病害症状等,目测植株受害后病叶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来估算为害程度,调查中采集标本并对其编号,根据病害症状类型进行分离鉴定[3]。

2结果与分析

2.1八角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情况

通过分析6年的监测数据发现,研究区域八角林地发生的害虫涉及4目6科6种,病害3种,具体名录见表1和2。6种虫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八角尺蠖,自2008年大暴发后,八角尺蠖一直被列为当地重点监测防治的对象[4],其他虫害的发生率较低;3种病害中以八角炭疽病和八角疮痂病最为常见。根据监测数据和调查结果表明,八角炭疽病是影响当地八角的最主要病害,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病和扩散[5],八角煤烟病对林区的影响最小,近年来几乎未发生。

2.2八角病虫害发生及分布特点

从近几年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八角成林主要受 “一虫” 和 “一病” 为害,“一虫” 即八角尺蠖,尺蠖取八角嫩叶为食,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一病” 即八角炭疽病,感病植株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导致减产骤减,八角炭疽病在广西派阳山林场、玉林博白林场、大容山林场等均有发生[9];其他类型病虫害发生率低于10%。

由图1可知,八角病虫害的发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八角尺蠖和八角炭疽病的发生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2011—2012年,八角尺蠖发生面积占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90%以上,而八角炭疽病的发生率不到10%,2013—2015年,八角尺蠖的发生率逐年降低,而八角炭疽病感病植株除2015年有所减少外,其他年份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与二者的发生特性有关,八角尺蠖以暴食叶片为害,叶片骤减,减少病原物对植株的影响,反之亦然,病菌致八角落叶,叶片骤减抑制尺蠖的增长。

2.3八角尺蠖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八角尺蠖具有暴食的特性,主要以幼虫食叶为害,一般11月中下旬开始以蛹越冬,越冬幼虫在次年2月羽化,第一代幼虫一般出现在5月,第二代幼虫在6月活动较为频繁,第三代主要出现在8—9月,第四代出现在10—11月[10]。研究表明,影响八角尺蠖林间种群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强度等,其中空气温度是主导因子,八角尺蠖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较低,仅为9.44 ℃,有效积温为580.71 ℃,林间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8~23 ℃,强降雨和强风有利于降低虫口密度[11-12]。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六万林场全年平均气温为21.5 ℃,为八角尺蠖产卵提供了良好的食料和环境条件,研究表明,该区域的八角尺蠖一年一般可以发生4~5代[13]。从图2可以看出,六万林场八角尺蠖主要为害世代是第2、3代,发生时间集中在5、7和9月,平均气温在25~30 ℃,降雨充足,林区湿度大,为虫害的暴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自2008年八角尺蠖大暴发后,六万林场将其列为重点防治对象,近年来,利用八角尺蠖的趋光性,在八角林区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同时密切监控虫情,一旦发现虫害立即采用苏云金杆菌(BT粉)进行防治,效果较为显著,2013年以来,八角尺蠖的发生面积逐年下降,近2年的发生率低于5%。

2.4八角炭疽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八角炭疽病由球状炭疽菌侵染所致,该病菌可在八角枝叶等不同部位越冬,病斑使叶片脱落,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14]。气候与环境是八角炭疽病成灾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八角炭疽病通常在4—5月初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高峰期,偏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會导致八角抗病能力下降[9]。

分析六万林场2013—2016年以来八角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可知,该地区八角炭疽病主要集中在5—9月发病,其中,2013和2014年的9月是当年发病高峰,病害发生率达30%,发病率与该区的雨季分布基本一致,雨水为病原的传播提供便利,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菌丝或孢子萌发,并不断入侵植株组织以致发病。

由图3可知,2015年八角炭疽病的发生面积与往年相比明显下降,主要因为在此期间,六万林场改变以往的单一施肥方式,与科研单位合作在八角林地开展八角炭疽病药肥防治试验,根据八角不同受害程度,按不同比例配制药肥,研究表明,科学施肥对八角炭疽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016年3月八角炭疽病暴发,可能因该地区受年初极端低温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发生霜冻灾害,灾后气温回升,病菌孢子迅速萌发,病害迅速扩大蔓延致暴发。灾后六万林场及时清理病株,将病叶进行集中焚烧,减少病原对健康植株的影响,同时对发病程度较轻的病株喷施药剂,对发病程度较严重病株的树干注射药液,结合抚育、施肥等措施帮助植株恢复树势,使病害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3结论与讨论

八角尺蠖与八角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且存在突发为害、扩散迅速、反复发生、暴发力强、危害大等特点,但并非不可控制,发现和防治不及时,经营管理措施不合理,才是致使病虫害暴发的主要原因。

(1)加强日常监测调查,做好极端天气虫情防控。

调查表明,八角病虫害集中发生在5—9月,注意做好期间的虫情调查是控制病虫害暴发的前提,因此,加强病虫害的日常监测防控尤为重要。当处于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特别是极端小气候出现后应提前预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注意防止八角炭疽病的扩散和蔓延,密切监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控制小面积危害,可以有效防止大范围成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2)改善经营管理措施,科学施肥。

研究表明,单一施肥是八角炭疽病易发的原因之一[15],因此,要加强科技合作,根据八角林实地情况采用不同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次数,适当增施磷肥和有机肥使用配比,有效地提高八角的自身抗病能力,对八角炭疽病的控制效果显著[16]。此外,适当抚育可以创建不利于虫害生存、繁殖的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合理间伐,砍除过密的植株、枝条和灌草,增加林内通风和透光度,可降低林内相对湿度;及时清理病株,减少侵染源等均有助于阻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8]。

(3)适期用药,综合防治。

八角尺蠖在幼虫期使用BT粉防治的效果较好,灯光诱杀结合生物防治,对虫害的防治可达90%以上[17],在进行药物防治时应注意了解天气情况,保证药剂喷施后24 h天气干燥,才能确保药剂的防治效果。八角炭疽病应在春季抽梢时开始预防,植株发病初期采用药剂防治能起到治早治少的效果,研究表明,戊唑醇和大生M混合、45%咪鲜安EC、70%甲基托布津WP喷雾对该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5]。树干注射药液的防治效果较好[18],但需耗费一定的人力,适合发生面积较小或者受害程度较严重的植株。通过上述措施再结合科学施肥等方式,植株的正常生长可得到有效恢复,经验表明,植株发病中后期采用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

八角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一措施的防治效果不明显,且防治效果的时效性不长,多种措施并举,综合防治是长期控制八角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

参考文献

[1] 邓绍林,张英,李建林,等.浅谈八角落花落果及其防治[J].广西林业科学,2002,31(2):83-84,89.

[2] 莫德祥,吴庆标,林宁,等.桂东南柳杉人工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2,31(4):794-799.

[3] 刘瑞新.六万林场八角林病虫害为害结构调查初报[J].广西农学报,2015,30(6):50-53.

[4] 何荣.简述八角尺蠖的发生与防治[J].农家之友,2008(8):35-36.

[5] 刘瑞新,黄乃秀,蒋晓萍,等.六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林间药效试验 [J].广西农学报,2015,30(5):28-30.

[6] 李柏秀.藤县八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大众科技,2013(3):95-96.

[7] 刘永华,农卫东.八角树常见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5(6):43-44.

[8] 韦龙宾,黄小梅.广西高峰林场八角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4,5874.

[9] 林达进.八角炭疽病的综合防治[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4):37-38.

[10] 申丽超.八角尺蠖爆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家之友,2009(31):13-14.

[11] 杨振德,李明,谭健晖,等.八角尺蠖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8):32-33.

[12] 杨振德,常明山,孙艳娟,等.八角尺蠖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5):7-8,17.

[13] 何水秋,何荣,刘瑞新.八角尺蠖及其综合治理技术[J].广西林业,2008(6):38-39.

[14] 黄思良,廖明,岑贞陆,等.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1):1-4.

[15] 罗翔.八角炭疽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索[J].中国林业产业,2016(6):78.

[16] 陈军.百色市右江区八角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4(20):81-82.

[17] 焦晓旭,陈鹏,苏一,等.诱虫灯在防治经济林害虫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3):37-39.

[18] 邓绍林,曹继钊,农必昌,等.树干注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初探[J].中國热带农业,2007(2):49.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控措施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