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2019-06-11阿木

女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桃花坞木版年画

阿木

清代,苏州的木版年画作坊多集中于阊门至桃花坞一带,故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当地人称之为“画张”。“画张”与世俗密切结合,是反映民风的一面镜子。在很多老人的记忆里,旧时的苏州“画张”供应一年到头不断档,忙过八月半,就要冲刺春节,印工们从早忙到晚,自嘲“从鸡叫做到鬼叫”。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桃花坞木版年画传人有些彷徨:传统版画只能代表过去的文化与审美,那当下的我们,能做什么?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伯虎一首《桃花庵歌》让姑苏城内的桃花坞声名远播。《红楼梦》第一回里也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所以,苏州的水印套色木刻版画,古今皆以秀丽典雅著称。

在采访乔麦之前,我在网上看了她的木版年画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套《六月午候》。画面一看就是传统的江南园林,却和之前看过的传统桃花坞年画有些不同。里面有一幅,竹帘上挂了一只玉佩,老师打趣说:“这可不是一般人家啊,用玉佩挂竹帘子。”这幅作品可能不符合实际,但乔麦想做点超脱传统的、有点想象空间的东西。

当然,想象可以跳脫现实世界的引力,但技法却是实实在在的传承。乔麦对版画里的水印技法娓娓道来:“版子是湿的,印的宣纸也是提前一天喷湿的。在一个地方滴一滴颜料,然后在另一边点上清水,颜料往有水的地方跑,就能呈现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

这个过程,需要技法掌控,也有偶然性,所以每次印出的渐变都有不同,十张里只有一两张成品。而且每天只能印一种颜色,印完后要等干了,才能再印其他的,有时候一年只能做一张画。所以这样的作品,每张都有作者的签名和编号,全都是限量版,而专画“限量版”的年画继承人,是考上的。

一不小心真考上了“继承人”

乔麦在苏州工艺美院上大三时,学校面向全院招四个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继承人。虽然她不懂什么是继承人,但因为平时喜欢桃花坞年画,就去考了,结果,“一不小心真考上了”。

说一不小心,是因为继承人听起来很有来头,实际上,年轻人都不太想去。而精细的版画,每个步骤都不能偷懒,做十张已经累死了,收入也普通。现在,乔麦经常收不到愿意学得久一点的学生,但在当时,她冲着喜欢,还是欢天喜地地去学了。

继承人们要去作坊跟三位老师傅学一年,三位师傅分别手把手教他们画、刻、印三种手艺。而在过去的年画作坊里,一个工匠只学一种手艺,相当于将画、刻、印分为三个行当,做年画时三个行当要配合默契。现在年画的生存环境不同了,做年画的人有限,要传承手艺,就得一个人把整个流程做下来。

一个人操作整个工艺流程,这对于年画创作也有好处,能够在画的时候考虑到刻、印的工艺要求,做相应调整;刻的时候,也会想好印时要什么效果、用什么技法;印的时候又可以在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三道工序相互补足,更好地体现创作意图。但一个人要精通三种手艺需要更长时间,而且无法做到作坊式的量产,木刻年画已经纯然转变为一种艺术创作。

乔麦毕业后,进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从事创作,一直到现在。谈起这些年做年画的经历,乔麦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她说,从事传统手工艺,一般工资都是很少的,但因为有家庭的支持,她才能一直做喜欢的事。当然,这也跟苏州有手艺人生存的理想环境分不开。

年画作品也要考虑大众的喜好  

用乔麦自己的话来说,苏州人文气息浓,生活节奏慢,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有心境磨练技艺;而且苏州自古就是手艺人聚集的地方,手艺人心思细腻、性子平和、手工灵巧,这样的气息会影响身边的人和后代。既有文人的传统,又有手艺人的传统,苏州手艺生态非常完整,所以苏州会有这么多精致的手艺流传下来。随便拿出一把扇子,也许就是名人画的;随便拿出一个钱包,缂丝的;戴个围巾,刺绣的……在别人看来好奢侈的事情,却是苏州人的家常。

2015年,诚品书店邀请乔麦开年画体验店。从开始筹划到现在“乔麦”品牌运营得井井有条,乔麦付出了不少艰辛和努力,她嘻嘻哈哈地说:“每天忙忙碌碌挺好的,偶尔也有点感叹,创作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性了。刚毕业时对技艺着迷的那个阶段,每天晚上吃完饭就趴在一张电脑桌上刻版,就是想要挑战技艺的极限,看自己到底能刻多细。三四个月的时间刻完了一幅精致的小画,超有成就感。”但是现在,乔麦要考虑大众会不会喜欢,挂在家里好不好看,是不是契合人家家里的风水等。

既有年画本身的基因,又有当下的符号与印记    

年画师也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闲逸。一年当中,上半年只要不断出新作品就行,题材可以照自己喜欢的来,但下半年就需要大量时间完成“命题作文”。

春节时,乔麦照例是要做两幅生肖作品的。虽然是“命题作文”,实际上也是年画原初的意义。年画里都是好的寓意,这样的东西看得多了,人的心情也会变得开朗。比如今年春节的版画,叫做“唯吾知猪(足)”,在中国人淳朴的价值观中,家中纵拥金山银山,也不如“自足”二字带来的真正祥和喜乐。

做年画的人,传统是根基,一定要汲取传统的营养,同时也要结合当下的环境,加入创作者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在乔麦看来,最后出来的作品应该是,既有年画本身的基因又有当下的符号与印记,否则就不能代表当今这个时代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她说:“如果现在我们只做复制,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看我们这个时代就是空白的,那我们的生命又留下了什么?”四百年前的作品固然好,但如果只是复制,始终是没有自己的灵魂,况且现在复制的作品,正是四百年前的创新。

“我势必是要做年画做到老死的,我希望被人们认知的时候,有自己的特点,有这个时代的特点,而不是大家仅仅只知道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却不知道是谁在哪个年代创作的。”乔麦说。

TIPS

中国各地都有年画,为什么苏州桃花坞年画更出名?

1.苏州自古就是文人聚集的地方,年画的消费群体是市民和士大夫,决定了它的品味不能流俗。

2.苏州文人画家特别多,除了唐伯虎、文征明这些名家,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画师,他们没法靠画画养活自己,却可以靠画版画赚钱,他们画出来的版画都是有文人气息的。

3.苏州百工聚集,能工巧匠特别多,刻版的师傅也特别厉害,能表现出画师的创作意图。

4.苏州民居粉墙黛瓦,二层小楼整排开窗,挂一张刻制非常精美、用色非常典雅细腻的版画,更具风采。

5.苏州人生活节奏慢、讲究,桃花坞年画里有很多仕女图,表现的就是苏州人优雅的生活,看个书、发个呆、弹个琴、写个字什么的。苏州人还特别喜欢过节,过节要讲究仪式感,就需要年画来装饰,所以并不是只有过年才贴年画。

猜你喜欢

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苏州桃花坞与日本浮世绘比较研究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互联网时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