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路上的八旬老党员

2019-06-11陈敏

公民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鸡鸡蛋贫困户

陈敏

丰都县三建乡海拔从200多米一直到1200多米,呈“三山夹两河”之势,从河谷往山上望去,公路像“挂”在崖边。

在三建乡的廖家坝社区,群众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家家户户都养鸡。土鸡、土鸡蛋在网上卖得很好,往往一上市就被抢空,甚至还要预订。

虽然这些鸡很受欢迎,却没有87岁老党员廖德银家中那9只鸡出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廖德银买鸡崽的钱来源于一位好心人的“资助”。100元钱变成了小鸡崽,小鸡长大,生了鸡蛋,增加了收入……

100元钱的意义

廖德银家位于海拔900米的山上。从2018年12月份起,这里的气温逐渐下降,维持在2-3℃,因此,每家都会用上火盆。老人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屋里很整洁,老伴正往火盆里添着炭。廖德银拿着一个盆,往里面抓了几把谷粒,准备喂鸡。

老人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腿上和头上有几处伤疤。因为腿有伤,所以老人走得很慢,一手端着盆,一手扶着墙,佝偻着身子,嘴里还时不时发出几声吆喝,几只鸡争先恐后来吃谷粒。

“本来买了10只,死了1只,现在只剩下9只了。”看着圈舍里的鸡,老人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去年5月,老人准备到居委会去看报纸,走到村民张少田家门口时,两人闲聊了几句。这时,旁边的一名男子也插话进来。

“老人家,今年多少岁了?是不是党员?脱贫没有?”这名男子叫向剑波,是丰都县城乡建委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也是贫困户张少田的脱贫帮扶人。当天,他正好到张少田家里了解情况,意外遇到廖德银。得知老人有着62年的党龄,如今主要靠抚恤金生活的情况后,向剑波从钱包里拿出100元钱给廖德银,让他买酒喝。廖德银推脱了一阵没有推掉,最后只得收下钱。

拿着这100元钱,廖德银的心里并不平静。钱该怎么用?三建乡逢一四七赶场,连着两个赶场日,廖德银都带着钱出门,没有喝酒,也没有买东西,转了一圈,又空着手回来了。

“人家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我既不是建卡贫困户,也不是低保户,既然钱已经收下,就要把这份心意用得有意义。”廖德银和老伴商量。

在第三次赶场的时候,廖德银拿着这100块钱买了10只小鸡崽。他的想法很简单,钱如果拿去买酒喝了,就没有了。但是买了鸡崽,等小鸡长大后就可以下蛋,蛋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还可以卖钱。看着这些鸡,也会随时想到别人的帮助。

鸡买回来后,老两口很细心地喂养,除了1只鸡没有成活外,其他9只小鸡慢慢长大。2018年7月,这些鸡陆续产蛋。按照规律,1只鸡第一年可以生230个蛋,第二年接近200个。几个月下来,这9只鸡就生了30斤蛋。

廖德银并没有马上拿去卖,而是送了一些给周围的贫困户和家里的亲戚。

老辈子的影响

对于这9只鸡,廖德银也有他的打算。按现在的行情,土鸡蛋每斤18元,30斤鸡蛋可以卖540元钱。如果土鸡按每斤20元算,9只鸡总共约40斤,那么就是800元左右。几个月的时间,100元差不多变成了1300多元。

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很节俭,算了这笔账后,他们有了下一步的计划:趁现在天气冷存一些鸡蛋,等开春后,拿一些到市场上去卖,用卖蛋的钱再买一些小鸡崽,家里的收入会逐步增加。

这一小小的举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村民,张少田就是其中一位。

张少田家里有三口人,主要靠种玉米等农作物维持生计。受到廖德银启发,他也买了10多只鸡来养,同时还养了猪、牛。去年底,张少田家脱了贫。

“他那么大岁数都还在自力更生,对我触动很大。”如今,张少田脸上的笑容多了,这笑容,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在脱贫路上,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是关键。”廖家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廖子洋说,治贫重治本,扶贫先扶志,要让贫困户在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自信,改变一味“等靠要”的观念,自主自觉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这就需要廖德银这样的老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光发热,对群众进行引导,起好带头作用。

在廖家坝社区,70%以上的村民都姓廖。在大家心中,廖德银这位老辈子很有威望和影响力。

廖家坝社区耕地少,山路陡峭。居民外出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遇到下雨天,山路湿滑,不少人经常摔倒受伤,路窄弯道多,会车也是一件难事。因此社区就谋划为群众扩路。

但是,因为一些群众不愿调地,公路扩宽工程迟迟没有开工。“把路扩宽是好事,我们也支持,但是总不能让我们吃亏啊!”了解到这部分群众的诉求后,廖德银就一家一户去做工作,与大家一起商议解决办法。

廖德银多次上门给这些群众讲道理:“道路扩宽后出门干活也方便了,下雨天路上也干干净净的,哪点不好嘛?”经过反复劝说,大家终于松口了。很快,扩宽后的公路投入使用。

廖子洋说,廖德银17岁就参军入伍,回到地方后,当过工厂的书记,也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在大伙儿看来,他一辈子都不卖“老资格”,从来没向政府要过什么补偿。每每谈起老支书,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老党员的初心

1956年,廖德银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便深深烙在他的心里。

过去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和奖章,是他视若珍宝的东西,被他用一块布仔细地包好,压在了箱底。回到农村后,他默默奉献,过着平凡的生活。

他每天坚持看新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除了集中学习外,廖德银还在家自学,边学边做笔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他能侃侃而谈,甚至一些内容还能够准确背诵出来。在他房间的柜子上,堆放着一摞摞本子,有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格外显眼。这是一本党员心得笔记。

在那本党员心得笔记中,记录了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摘要,重要的部分还用红笔标记。干净工整的字迹跃然纸上,一笔一画记录的是歲月,更是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入了党便是一辈子的党员,一定要对得起当初的誓言。”廖德银说。

“每次党员会他都会准时参加,如果遇到身体不适,他会请人带口信请假。”说到这里,廖子洋很是感动。

每次去社区开会,廖德银都会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佩戴好党徽才出门。他的时间观念强,每次开会都会提前到达,和大家聊聊天,拉拉家常。党员们都知道这位老支书党性强、觉悟高,虽然年龄大了,但思路清晰,见识也广,大家都爱听他聊天。对于时下的热点、政策等,廖德银都了解得清楚透彻,说起来也头头是道。

廖家坝社区有一个惯例,开党员大会时会邀请廖德银在主席台就坐。刚开始时,廖德银觉得不好意思,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只要我还能动,就要为党做些事情。”他说。

在廖家坝,党员每月需缴纳的党费是2毛钱,但廖德银基本都会多交,有时候五块,有时候十块。

“我交的不单单是党费,是对党的感情,是对自己党员身份的坚守。”在廖德银看来,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有多大的力就做多大的事,能起到好的带动作用就够了。

廖德银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会一直铭记着自己的身份,也希望在晚年发挥一点光和热。”

猜你喜欢

小鸡鸡蛋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神奇的鸡蛋画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