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装起源图考

2019-06-11伍燕超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山装军服孙中山

【摘要】关于中山装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历史照片,对中山装的起源进行图考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历史图片的考证分析,梳理出孙中山穿着的中山装的形制特征,并与同时期英国猎装、军服做分析对比。孙中山所服中山装主要分为两种款式:一种是立领式,比较接近日本的学生装;一种是翻领式,有四个明贴袋,具有军服和猎装的元素。中山装借鉴了猎装和军装元素,而其军服元素风格来自于英国19世纪末期对非洲殖民战争的军服。

【关键词】孙中山;中山装;猎装;军服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孙中山所服中山装考证分析

(一)中山装的命名

中山装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而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1926年,《良友》画报中关于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的纪念特刊上,在刊物的17页有一张孙中山先生的照片,照片旁边写着:“先生喜服学生服,今人咸称为中山装[1]”。款式为孙先生经常穿用的立领式制服,称为中山装。而1929年5月,《北洋画报》则有一篇名为《中山装之起源》一文,报刊内容为:昔先总理在粤就大元帅职后,一日,拟检阅军队,欲服元帅装,则嫌其过于隆重不适于时,西服亦无当意者,正检阅行筐中,得旧日在大不列颠时所御猎服,颇觉其适宜,于是服之出,其后百官乃访而制之,称之曰中山装,至今式样已略有变更,非复先总理初时所服者矣[2]。

从报纸可以推断出,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任职海陆军大元帅,而目前搜集到的照片发现此款猎装式中山装在1923年首次出现,由此可见,被命名为中山装的制服有两种:第一种,立领学生装式中山装;第二种,翻领猎装式中山装。

(二)中山装的界定

翻领猎装式中山装出现于1923年左右,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在蒋介石执政期间发布了多次服制条例,服制条例的颁布将中山装的形制以官方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翻领猎装式中山装则被确立为中山装基本形制,并应用在国家制式服装上,称其款式为“中山装式”,一直到今天,中山装的款式基本上采用翻领这种制式。

(三)中山装的来源说法

目前,关于中山装来源流传较为广泛的是起源于日本学生装。此外,还有说法认为中山装来源于英国猎装,也有说法认为,1916年上海荣昌祥裁缝王才运改制于日本陆军制服。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查阅发现,中山装起源于英国猎装这一说法更为可信。

二、中山装起源与英国猎装、世界军服的关系

(一)中山装与英国猎装

1.孙中山生平背景

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孙中山出生的年代处于晚清时期,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并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起义途中事情败露导致此次起义失败,孙中山随即逃往英国。孙中山在英国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的书籍并考察了西方的政治体系、军事、文化,可见,孙中山对英国比较熟悉。

2.与英国猎装款式对比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到,此款中山装款式为:立翻领,门襟7粒编织皮扣;后背有中缝有腰带并开叉,有四个明贴袋,胸前的口袋有褶裥。这件中山装至今被保存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里,如图1所示为此款中山装实物及款式示意图。

从图1可以看到,衣服上的编织皮扣、胸前的褶裥口袋、还有后背的腰带是典型的猎装元素和结构。而猎装则起源于英国19世纪驻扎在非洲的部队,这种带褶裥的贴口袋设计方便放一些物品,由于非洲热带气候的原因而设计成类似今天外穿化衬衣的形式。诺弗克夹克形制比较特别,这和它原属猎装有关[3]。而中山装的纽扣也是采用的猎装皮质纽扣,加上背部中腰带的元素,可以说和猎装非常近似。

(二)中山装与世界军服

1.中山装出现的历史背景

1916年6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为各路军阀,各路军阀首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被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由于军政府财政、内部议员的腐败,孙中山在军政府成立8个月之后愤然辞职。1918年6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一职并将内心的悲愤发表了《辞大元帅通电》并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4]。”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军阀的武力独裁思想根深蒂固,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1年5月,孙中山的部下陈炯明暗中勾结北方军阀。1922年6月16日夜,陈炯明发动武装叛变炮击总统府,死里逃生的孙中山被迫逃离至上海居所,也就是在陈炯明叛变之后,孙中山开始联俄联共,力图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中山装也于1923年出现。

1923年3月,孙中山请求苏俄派出政治、军事顾问小组来帮助自己建立一个军事学校,也就是这一年孙中山多次穿着翻领中山装,这也说明这种中山装具有军事作用。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校”,也就是之后的“黄埔军校”。任命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负责军备物资的采购,王柏龄在《黄埔军校创始之回忆》一文中回憶道,黄埔军校初期的军服采用的是世界最新式的军服式样,最初是七粒扣之后改为五粒。[5]而黄埔军服初期的七粒扣军服和中山装扣子数量一样,款式基本上和中山装相同。

2.中山装与世界军服

如图2所示是1924年孙中山拍摄于上海居所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款中山装倒笔山贴口袋还有衣身的收腰,都有同时期军服的特点,中山装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军服就基本上多采用前衣身贴口袋形式,以方便作战装更多物品。而卡其色的面料最早出现于英国在非洲殖民战争时期的军服。

自17世纪以来,英国军服的外观都是鲜红色的上衣搭配白色的裤子。19世纪中期,英国的扩张范围扩展到印度和中东,加上武器装备的不断提升,英国的这种鲜艳色的军服逐渐暴露了自身存在的隐蔽性问题。[6]英国在印度和中东的扩张中出现了一种当地泥土色的暗黄色军服,随后将这种军服的颜色称为卡其色(khaki)。在经过后来的南非祖鲁战争(1879年)和第二次布尔战争战争(1899-1902)之后,卡其色军服在1902年有了规定的样式。

布尔战争之后,卡其色军服因被各个国家所引进,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军服基本采用了这种新式的实用军服。由此可见,中山装的卡其色和其军服的元素最初的原型源自于英国的卡其色军服。

三、中山装来源分析

分析中山装出现的历史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是1922年6月的陈炯明武装叛事件,使孙中山意识到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必须借助苏俄军事援助进行革命。同年中山装的出现也说明其代表的军事意义,中山装和国民党陆军军服均以当时的最新式军服为基本原型,结合中国军队的特点而设计的。

中山装的出现,说明孙中山需要一种军便服来出席一些军事场合和日常的社交场合的需要,而中山装的设计正好巧妙地结合了猎裝和军服的特点,使这种服装成为全天候并适宜多种场合需要的服装。

四、结语

孙中山晚年穿着的翻领式中山装借鉴了猎装并吸收了卡其色军服的设计特点,体现了孙中山在受制于军阀的军队力量之下决心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孙中山作为广州海陆军大元帅对新建军队的重视。而显著的猎装皮质纽扣又体现了其全天候、多场合的社交功能,适合军事场合、社交场合、日常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纪中国服装流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18-119.

[2]妙观.中山装之起源[N].北洋画报,1929(318).

[3]刘瑞璞,陈果.优雅绅士Ⅰ西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19-122.

[4]蒋斌.民国主席档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148.

[5]李开.黄埔建军史话[M].青年军出版社,1946:65-67.

[6]辻元佳史.世界军服5000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208-224.

作者简介:伍燕超(1990-),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创新。

猜你喜欢

中山装军服孙中山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孙中山的绰号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解放军的军服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有型的服装,演绎出军人的帅气范儿
孙中山彰显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