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2019-06-11关喆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关喆

摘 要:文化事业单位文艺演出项目大多有财政拨款,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往往不能事前进行准确的预测,演出收益无法准确地通过票房收入等经济指标衡量。文章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单位业务活动梳理分析,建立了文化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指导专项资金预算,以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文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一、引言

文化事业单位指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保留事业性质的文化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与文化企业相比,文化事业单位文艺演出项目大多有财政拨款,演出内容需要符合拨款部门政策要求,同时项目资金支出需要通过审计验收。因此,演出活动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效益往往不能事前进行准确的预测,演出收益无法准确地通过票房收入等经济指标衡量,预算难度大。专项活动的资金来源既有财政资金又有自有资金,财政资金与自有资金的使用无法有效配比,往往需要后期追加预算或者不可预测支出比例过大。基于这种情况,对文化事业单位业务活动进行梳理分析,分析不同项目资金使用的共同规律,建立文化事业单位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指导专项资金预算,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文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现状分析

1.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

当前文化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往往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文化市场的发展变化可能会导致预算的偏差,单凭业务人员经验编制项目预算往往不够精确,同时预算编制过于依赖个人经验,不利于数据信息的积累,个人的岗位变动会导致预算工作的延误。文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大多购买的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商品或服务,如演出创作费、制作费、专用资产的购买。由于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单一,文化艺术创作本身又有独特性要求,很难有统一的市场价格标准。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采购人员也会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对市场了解程度的不同而对服务预算报价有不同的估计。

2.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成本控制和项目绩效管理

由于文化事业单位业务的特殊性,项目资金来源往往是专项资金,需要专款专用,演出节目需要符合一定的政策导向,难以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因此不能用票款收入、上座率等直观的经济指标衡量项目收益,成本控制上缺乏直观有效的评价标准,项目绩效考核上缺乏统一的考核依据。因此业务人员缺乏对成本控制的主观要求,在资金使用上往往容易脱离实际需求。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各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度缺乏统一的把控,预算执行效率低。

3.缺乏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自2014年才开始正式实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对预算的監督审核缺乏依据。导致预算编制不够细致,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项目不可预测支出比例较大,前期预算资金不够,项目执行后期往往需要追加预算。

三、文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对策分析

1.以项目运作为指导建立项目预算审批管理流程

以一个业务活动项目为一个管理单元,建立相应的预算审批管理体系,建立项目辅助账和项目台账进行专项管理。财务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预算数进行预算的全过程管理,由业务部门编制项目预算计划,财务部门审核后出具审核意见报经分管业务领导审批,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还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意见调整预算。以全过程预算管理为指导,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及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建立预算执行的评价考核机制。对大型项目可引入第三方或专家考评,对考核合格的项目建立项目库,便于项目间的对比分析,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单位项目考评机制。将项目考评与个人业务考评相结合,建立奖励机制,提高业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2.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平台,积累项目相关数据,建立项目的成本控制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项目库,分类整理不同项目预算收支数据及业务数据,建立项目不同支出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收支之间的关系。以文艺院团为例,可将项目按照演出类型分为舞台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艺术人才培养等。由业务部门在编制项目预算及项目申报时,在项目管理平台录入项目类型、演出人数、演出地点、演出场次等主要业务指标。财务部门进行项目核算,不同部门授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可按照不同的查询条件生成相应的项目报表,方便不同部门的管理需要。财务部门通过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分析,可将项目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对于可控成本给出预算指导数或支出控制数,按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每年拨款资金的减少比例相应缩减项目支出。建立项目预算的整理分析机制,加强结项后的数据分析,为日后的项目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3.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流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图1所示。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以及决算与绩效评价四个环节与专项资金管理相结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分步实施控制,强调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建立预算预警机制,在项目完成后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对预算进行分析,建立预算考核机制。利用甘特图法、里程碑法、前导图法等网络图工具来表现项目各个活动及其关系,业务部门给出项目执行的时间进度,财务部门给出项目执行及报销的时间节点,督促项目按计划执行。

四、结束语

专项资金是文化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重要来源,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有效管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线上支付、电子发票等对会计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也促使专项资金能够有效利用以及业务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应重视对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数据积累,加强软硬件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薇.国有文艺院团项目制管理研究――以《小马过河》为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2.韩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的项目经费管理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3.冯巧根.预算管理的功能扩展与创新实践.会计之友,2016(05).

4.白沂.基于财务云平台的H海事局内部控制大数据审计研究.重庆理工大学,2018.

5.阮杨雅.文化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管理探析.会计师,2016(07).

(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监督及管理
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及审计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海宁:推动专项资金管理出成效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