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11王意如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均收入显著性流动人口

王意如

摘 要:本文选用了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运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的方法来探究全国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中等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本次流动时间、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单位性质、地区;影响高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单位性质、地区。

关键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多项Logistic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以及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扩大。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全国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以及其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政府正确的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流动人口收入的差距。

一、文献综述

2003年,栾敬东研究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外地劳动力与当地劳动力相比,月工资收入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社会特征有密切的联系。2005年,戴霞的调查表明,性别对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差异有显著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有着影响。2013年,孟小会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可以使流动人口进入高收入层次的概率增加。

二、全国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1.人口学特征

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全国流动人口中男性所占比例为53.10%,女性所占比例则为46.90%,尽管全国流动人口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要大,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206000个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8.29岁,年龄中位数是37.00,众数是31.00。31―40岁年龄组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4.30%,总体来看,50岁以下的流动人口占 87.30%,5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所占的比重为12.70%。农业户口在全国流动人口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高達83.59%。

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数占到总体的一半以上,达到50.49%,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文化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为21.74%;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文化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是13.32%;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8%和8.09%;而研究生所占比例最小,仅为0.29%。

2.流动特征

在全国流动人口流动的原因中,务工经商的比例高达84.39%,其次就是家属随迁,占流动人口的11.75%。流动人口中农村户口所占的比例高达83.5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水平所占的比例为50.49%。

流动人口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的高,尤其是流动时间为21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男性的比例为61.50%,女性的比例为38.50%,男女比例差别最大。流动的时间越短,男女比例的差别也在不断地下降。

3.就业特征

个体经营户所占的比例最高,是40.61%,其次是私营企业,在私营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占总体的27.00%。无单位流动人口比例为12.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股份/联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是4.83%和4.75%。

就业身份是雇员的流动人员所占的比例为 56.90%,达到了流动人口总量的一半;其次是自营劳动者,所占比例为 33.90%;而就业身份为雇主的人员数量最少,所占的比例为7.60%。

三、全国流动人口收入状况

1.男性收入比女性高;年龄组为31―40岁的收入较高

全国流动人口中男性的平均收入为6350.17元,标准差为7860.80;女性的平均收入为6233.65元,标准差为7520.76。男性的平均收入略高于女性,但是男性收入的离散程度也高于女性。

全国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年龄组是31―40岁,从年龄组为20岁及以下到年龄组为31―40岁的流动人口平均本地月收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年龄组为31―40岁到年龄组为61岁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平均本地月收入不断减少。

2.收入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在本次调查调查中,206000人中研究生的比例仅仅占到0.29%,然而研究生的月平均收入却是最高的达到了14032.78元。其次是大学本科生,月平均收入为9556.51元。全国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为6295.48元,平均本地月收入均未达到全国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的三个受教育程度分别是未上过学、小学、初中。

3.东部地区收入最高

位于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是最高的达到了7084.35元,东北地区最少为4980.80元,相差了2103.55元。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比中部地区低211.17元。

4.雇主收入偏高;居民户的收入较高

就业身份为雇主的流动人口平均本地月收入最高,为10322.38元;就业身份为雇员的流动人口平均本地月收入最低,为5813.14元,两者相差4519.24元。自营劳动者的平均本地月收入与雇主相比,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差了将近2500元。

非农业转居民的平均月收入最高为8464.39元,其次是非农业户口类型的流动人口的平均本地月收入为7661.17元。同样为居民户户口,非农业转居民的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比农业转居民的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高1018.13元。

5.跨境收入偏高;流动时间为11―15年的收入较高

跨境的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很高,达到了13338.46元,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最低,只有5391.23,还未达到全国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在国内而言,跨省的月平均收入是最高的,为6938.73元。

流动时间为11―15年的流动人口收入最高,为7159.90元,流动时间为16―20年和6―10年的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785.94元和6750.91元。并不是流动的时间越长,流动人口的收入也就越高。

四、全国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1.收入分层的划定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2015年各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月平均收入;通过查阅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得到2015年各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经计算得出全国流动人口的月平均收入为6295.48元,最低工资标准为1578.98元。

因此划分为三层,即低收入水平(月总收入1578.98元,小于等于最低工资标准)、中等收入水平(1578.98元,月总收入6295.48元,大于最低工资标准小于或等于全国流动人口平均工资)、高收入水平(月总收入6295.48元,大于全国流动人口平均工资)。收入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总体数据离散程度较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统计意义。

2.全国流动人口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本次流动时间、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单位性质、户口登记类型和地区对于月总收入都有影响,我们就将这八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月总收入作为因变量,以低收入水平为参照,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得到模型的2倍的对数似然值为79862.20,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因此该方程整体是显著的。

在中等收入的水平条件下,性别为男的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表明性别对中等收入流动人口的收入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其发生比为1.348,表明性别为男的流动人口是性别为女的流动人口的1.348倍。在高收入水平的条件下,性别为男的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说明性别对高收入水平的流动人口的收入有显著性的影响,其发生比为1.268,表明男性流动人口的收入是女性流动人口的1.268倍。

婚姻状况的显著性水平P(sig)=0.000<0.05,可以认为婚姻状况对于全国流动人口的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下,其发生比为0.196,表明婚姻状况为未婚的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是已婚的流动人口的0.196倍。

受教育程度的显著性P(sig)=0.000<0.05,受教育程度对于全国流动人口的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中等收入的条件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发生比为0.297,高中及以下的发生比为0.671,表明,在中等收入的这个收入分层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是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月收入的0.297倍,而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月收入的0.671倍。高收入水平的条件下,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发生比为0.088,高中及以下的发生比为0.285,在高收入的这个收入分层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本地月收入的0.088倍,而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是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本地月收入的0.285倍。

在中等收入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显著性P(sig) =0.125>0.05,我们可以便认为国有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外资企业的显著性P(sig)=0.002<0.05,即外资企业对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发生比为3.338,即就业单位性质为外资企业的流动人口本地月收入是就业单位性质为民营企业的3.338倍。对比高等收入,国有企业的显著性P(sig)=0.000<0.05,外资企(转32页)(接43页)业的显著性P(sig) = 0.001<0.05,所以高等收入下就业单位性质为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于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前者发生比为0.657,后者的发生比为3.778,表明就业单位性质为国有企业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是就业单位性质为民营企业的0.657倍,就业单位性质为外资企业的流动人口月收入是就业单位性质为民营企业的3.778倍。

在中等收入的条件下,东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0.000<0.05、中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0.000<0.05、西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0.012<0.05,我們可以便认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于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发生比分别为2.007、0.683、0.784,表明东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东北地区的2.007倍,中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东北地区的0.683倍,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东北地区的0.784倍;在高收入的收入层次,东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0.000<0.05,我们可以便认为东部地区对于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发生比分别为4.849,表明东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本地月收入是东北地区的4.849倍,然而中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0.842>0.05,西部地区的显著性P(sig)= 0.885>0.0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全国流动人口的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

导致全国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另一种是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全国流动人口来说,影响其本地月总收入的自身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本次流动时间、就业身份、户口登记类型;社会经济因素则是就业单位性质、地区。

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女性就业保护,减少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加快户籍改革制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提高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增加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身份的转变,依法保障其薪资报酬;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栾敬东.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3(02).

2.戴霞.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影响因素中的性别差异――以厦门市流动妇女为例.南方人口,2005,20(03).

3.孟小会.我国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14.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平均收入显著性流动人口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数说流动人口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意想不到的工作收入
英国:失业人数继续下降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美国这些医疗保健岗位在2016年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