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探讨

2019-06-11赵谦衣亚男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7期
关键词:事权财政债务

赵谦 衣亚男

摘 要:本文先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结合地方政府债务加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结合地方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现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科学治理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策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现状

2019年1月23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3862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风险整体可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稳妥处置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把隐性债务风险控制住”。显然,尽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仍然是我国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财政工作的重点。

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多样,债务规模逐渐增大,造成政府债务风险的扩张。并且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不足以支撑规模庞大的资金流动,只能通过融资的渠道解决大额筹资等问题。在此情况下,缺少合理高效的债务风险管理方法,不合理地增加融资规模,引发政府不能承受还本付息的现象,将引起政府财政风险,阻碍财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避免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风险,更应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贾康认为地方政府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局面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北京市财政局范晓婷认为应引入独立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建立政府债务信息共享平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赴东北地区调研组王朝才等人发现,东北地区地方财政运行压力表现得尤其明显,应完善政府债务管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黄建芬教授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有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全;国家的税收、经济等政策引发的现象;没有创建标准的政府债务管理体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胜威、孟翠莲提出为防范和化解东北三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提高债务透明度。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马恩涛指出地方政府盲目投资、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及债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引发债务产生。总之,就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当今国内专家学者基本有了统一的认识:一是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风险;二是我国的政府举债行为不够规范;三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体制上的原因。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下,纵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可仍然要保持高度重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表现。

1.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能错位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不匹配,财权与财力集中但是事权却渐渐削减,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晰,这些既造成了很多政府债务压力增大、资金短缺、不能在期限内偿还债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乏等后果,又阻碍了债务风险管理和城乡协调发展。因为事权下移,县乡层级政府承受更大的支出力度,引起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收入来源不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根本来源缺乏,资金流动不畅,隐性债务加速累积,不能达到履行支出职能的目的。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县乡特别是乡级政府的财政工作,并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间接导致了城乡基本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差异性。

2.缺乏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公开披露制度,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只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里有所提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还没有构建,不能完整反映涵盖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财务水平。尽管我国对政府债务的公开情况提出了要求,即各地区应定期向公众披露政府债务与其项目相关信息,但一些信息如公布的标准、内容等尚未做出具体要求,不能合理地接受公众监督。而且,相关网站更新政府债务信息出现间断、更新不规律、内容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披露或者披露的不完整,都将导致债务信息披露的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做到对债务的合理监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管理内容等数据不能合理披露,是产生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3.缺乏长效监管机制

在地方政府举债过程中,政府在市场中担任债务人、担保人等身份。在间接融资渠道盛行,直接融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债务风险顺理成章地有了藏身之所。债务资金的筹集及使用不科学不规范,扩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多部门分散管控债务融资,使得政府债务没有科学有效的设计规划,尤其是依然有大部分的政府债务融资项目为竞争性领域低水平建设。

现今,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多数的债务融资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与其所属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债务长期徘徊在地方人大的监管边缘,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总量统计困难。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监督机制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要继续抓紧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体系构建,加大对违规举债和债务风险监控的力度,还要保持监控的可持续性。

三、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

一是强化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的划分,适当强化中央的财政事权,让地方积极履行职责,削减并科学规划中央和地方交叉财政事权,确定财政事权划分规则。使各级政府依法办公,防止在各级政府之间重复作业,避免政府支出界限模糊和互相推诿的情况。

二是科学划分责任。中央政府的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其相应责任,相应的地方政府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交叉管理的财政事权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区分责任。

三是強化省级以下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各级政府应履行的责任,防止下级政府承担过多过重的责任。

四是健全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所以,应通过完善相应制度建设合理规范政府举债的行为,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2.完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信息公开,推广电子政务。政府重点工作都要受到社会监督,工作内容要着重体现出人民的参与度。要达到完整、及时公布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目的,既应定期向人大进行债务信息披露,还应以网络为媒介向群众进行披露;建立合理的问答机制,高效解答公众的有关疑问。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防止腐败滋生;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政府债务风险扩大的弊端,切实达到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合理披露的目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地方政府在进行债务管理工作时,要强化对披露信息的管理,做到信息的顺畅与公开,以便社会和各级政府部门间获得共享信息,不断改进、创新政府债务管理方式,达到防范债务风险,真正维护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完善政府债务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预防风险上取得新的进步,科学结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和成因,构建合理的债务预警指标体系,形成债务监管机制。要剔除原风险预警机制中不适用的部分,让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对于政府债务风险内容做到实时接收与全方位掌控,使政府债务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平衡的现象。

二是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把减少政府债务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当作在任的重点工作来开展,政绩考评结果和选拔任用、升降去留、奖惩及行政问责多方面合理的关联,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政府债务风险的弊端,合理监管债务风险,达到预防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目的。

三是创建地方政府偿债机制。政府可以通过年初财政预算、年度预算超收、年终结余调剂和投资收益多种途径的有机关联,作为地方政府偿债的资金主要来源,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从侧面提高政府预防债务风险的水平。

四、结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十分庞大,这成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认为通过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完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政府债务监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康.多视角考量地方债风险.中国金融,2014(07).

2.范晓婷,冉鹏.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中国财政,2016(09).

3.王朝才等.东北地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与对策.财政科学,2017(01).

4.王胜威,孟翠莲.东北三省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实证分析――基于KMV模型.经济研究参考,2017(44).

5.吕函枰,马恩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6.趙谦,孟令勇,魏来. PPP模式下如何管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当代金融家, 2016(11).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事权财政债务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推进央地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财权事权国务院发文推进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改革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浅论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