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市农科所科技项目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2019-06-11邓沛飞钟春燕孟醒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精准扶贫

邓沛飞 钟春燕 孟醒 等

摘要 农业科研单位是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之一,对推进我国区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对肇庆市莫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项目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做大做强科技项目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项目;精准扶贫;莫村镇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4-0262-03

Abstrac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orc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argeted poverty elimin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ocun Town of Zhaoqing City,w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mode of aiding the poor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by Zhaoq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make the work of antipoverty in large and stro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Mocun Town

科技扶貧是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也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举措[1],其目的是用适宜的科学技术引导贫困户生产,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资源开发水平及劳动生产率,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农业科研单位是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之一,拥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队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科技精准扶贫示范对推进我国区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科学知识的宣传、优良农作物品种及配套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可逐步引导贫困地区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技术及劳动生产率,实现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质转变[2],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自我良性发展。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驻村帮扶带动、示范基地带动、技术培训推动、科技特派员带动、院地合作推动、科技项目带动、产业专家服务团等[3-4]。其中,科技项目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的引擎,是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聚集的平台,也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有效依托。2017年,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肇庆市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型研发省市联动项目为抓手,结合莫村镇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设立了科技攻关项目,在肇庆市有效转化应用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一个由科研单位牵头、合作社、贫困户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1 德庆县莫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1 基本情况

德庆县莫村镇位于德庆县东北部,悦城河上游,东与高要市接壤,北与广宁、怀集县交界,西与封开县相连,全镇总面积约272 km2。全镇共有15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4 049人。其中,车牛村委会643人,前锋村委会2 521人,三联村委会811人,曙光村委会2 226人,古有村委会2 240人,光明村委会1 409人,益村村委会2 072人,双栋村委会2 763人,富源村委会3 265人,平岗村委会3 597人,双楼村委会3 307人,扶赖村委会2 685人,古楼村委会1 407人,大田村委会1 335人,太宪村委会966人,莫村居委会2 035人,古有居委767人。

全镇共有贫困村15个,其中曙光村、古楼村、富源村、前锋村、光明村、平岗村、双楼村为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项目精准帮扶村,对接贫困户共92户。上述7个村委92户均为德庆县莫村镇康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1.2 产业基础

莫村镇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种植经济作物有水稻、柑桔、何首乌、广佛手、紫淮山、巴戟、肉桂等。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0.25万hm 贡柑41.0 hm2、砂糖桔78.8 hm 何首乌5.2 hm2、广佛手2.9 hm2、紫淮山4.3 hm2、巴戟71.7 hm2、肉桂377.1 hm2;工业以瓷土矿产开发、木业、传统塑胶、铸造等产业为支柱;圩镇商贸业经营活动活跃集中,餐饮、服装、小商品、水果、五金建材、食品药品等批发、零售交易频繁。

2 科技项目精准扶贫技术路线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区进行了深入调研与考察,结合莫村镇资源优势、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土壤环境、劳动力等特点,剖析对接帮扶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难点,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对接项目实施内容,落实并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科技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实施采用了“科研单位+合作社+精准帮扶贫困户”的方式,并制定技术路线(图1)。

3 科技项目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秉承“科技兴农益贫、因地施策帮扶”的原则,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共进,通过“科研单位+合作社+精准贫困户”的模式助推德庆县莫村镇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在项目区进行农作物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由科研单位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提供技术、统一管理与督导模式),做到了既“见效快”更“利长远”,项目实施覆盖德庆县莫村镇7个贫困村,受益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3.1 农业普惠帮扶

基于肇庆市莫村镇7个村委贫困户现有的建档立卡基础上,项目实施充分结合贫困村的农业发展现状、92户精准识别户致贫原因、农作物种植品种与种植面积,摸清贫困户的帮扶需求,结合单位科技成果优势及项目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帮扶措施;农业普惠帮扶对策主要有发放优质高产水稻种子、扶贫农资卡,合理根据贫困户种植的水稻面积进行劳务费用补贴,减轻农民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贫困户种粮积极性。

3.2 优质高产水稻种子引进与示范种植

优质高产农作物种子的应用是确保品质与产量的重要措施。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立足自身实际、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及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特性,在项目实施的贫困村内进行广 8 优系列组合的引进与栽培示范。广8 优系列组合改变了以前高产不优质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优质高产、广适抗病的结合,值得在当地稻作区进行示范应用。项目引进的品种有广8优2156和广8优169,示范种植面积共22.1 hm2。

3.3 三控施肥技术的应用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合作研制的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主要针对广东省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种稻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基于项目区贫困户传统的耕作、施肥习惯与特点,项目实施将三控施肥技术与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有机耦合,进行良种良法示范应用,有效减少贫困户农作物盲目施肥及滥用农药的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种粮效益,同时对提升当地稻米质量与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及现实的意义。

3.4 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与带动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5-7]。自2016年起,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应主管部门的借调要求,向德庆县莫村镇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并与市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定点帮扶和精准施策,以驻村帮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按照项目要求及贫困村的实际情况,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加强落实科技特派员跟进项目实施全过程,围绕“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工作思路,通过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技术培训及典型示范,助推整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

3.5 开展技术宣传培训

受地理因素、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项目实施区域大多数贫困户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科技意識不强,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普遍存在接受科技知识较慢的问题。实施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对推广农村科技,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试点和示范效应。科技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实施使广大贫困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效益,实现了增收创收,激发了贫困户应用科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科技项目的试点示范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及三控施肥技术指导与培训,有效增强农民的农业科技意识,加快农作物新品种及高效配套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与应用。

3.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实施充分立足结合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禀赋、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贫困户种养习惯,选择接受程度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有优势的传统特色水稻产业,旨在打造“一村一品”新格局。项目对接培育的农业经营主体为德庆县莫村镇康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6年12月,其业务范围包括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养殖(鱼类);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农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与咨询服务。合作社社员基本为项目精准帮扶的贫困户,占98.94%。通过“科研单位牵头、合作社管理、贫困户参与、技术培训、合作社农产品回购”的方式,初步形成链条式帮扶路径,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户持续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4 加强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4.1 完善项目资金持续扶持机制

科研单位技术精准扶贫更多考虑的是资金问题,尤其是公益一类全额拨款单位,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肇庆市人口密度大,山区县区贫困人口基数高,实施整村扶贫脱贫推进战略任重而道远,需要投入资金较多。另外,农业科研单位科技项目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一般需要通过立项审批获得,项目获批经费不足或项目实施完成后得不到后续专项资金的扶持均会影响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须加强科研单位扶贫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规范及完善项目资金持续机制[8]。扶贫开发工作是政府行为,因而科技项目扶贫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行业等为科技支撑,依托合力协同助推,从而营造出守望相助、协力奔小康、同心谋共富的社会氛围,集中多方面力量解决国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多等难题。

4.2 加快技术传播与信息宣传

继续以肇庆市贫困区域为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多渠道争取科技扶贫项目立项,加强农业新品种及配套高效种植技术的传播与信息的宣传,以项目带动当地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实现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与质量,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加大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问题的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二是加强农作物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等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及时发布主推农作物品种及技术、农作物市场价格、病虫害预警信号等相关信息,增强农民农业抗风险能力。

4.3 做强新型经营主体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支撑,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动力,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9]。因此,科技精准扶贫须遵循因地制宜、效益长远结合、市场导向等原则,结合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与扶持对象关联度高、扶持对象能够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为主,有效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般较分散,品种布局单一,管理粗放,生产规模小,农作物品种选择及栽培管理方面的从众跟流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科技项目精准扶贫就要立足于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示范辐射效应,发挥其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 “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合作社+精准贫困户”等科技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共享全产业链增值赋能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助推其脱贫致富步伐。

参考文献

[1] 颜玲,赵艳君,刘薇.陕西秦巴山片区科技扶贫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3):116-118.

[2] 范志敏.科技创新引领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发展路径思考:以宜宾市科技扶贫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7,24(12):41-42,44.

[3] 歐阳红军,赵瀛华,覃新导,等.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模式研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4):7-10.

[4] 柏连阳.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模式与探讨: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5(12):86-88,92.

[5] 傅秋华.办实事好事 解难事难题 遂昌UNDP 科技特派员项目 助推农业转型升级[J].今日科技,2009(12):30-32.

[6] 王邦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 弓晓锋,曾国,刘振涛,等.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助力精准脱贫[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15-216,240.

[8] 廖永国,苗银家,金朔.贵州省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00-201,210.

[9] 刘贝,刘军,刘小燕.湘潭市雨湖区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7(3):94-96,100.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精准扶贫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