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影魔术师

2019-06-11郭锦泓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9年3期
关键词:光影灵魂时尚

郭锦泓

PETER LINDBERGH作为世界知名的时尚摄影师,其极具个人风格化的黑白摄影独辟蹊径,以电影式的质感留住了众多电影明星及国际超模的朴素之美。光与影在他的手中如古典油画般隽永。而其三十年摄影生涯中的一往无前和真性情亦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灵魂。

编辑:秋楠RACHEL oiu

捕捉灵魂的缝隙

Peter Lindbergh可算是时尚圈的“异类分子”。他的作品不仅为展现包裹躯体的时装,而为还原时装下有血有肉的“人”。方寸中,人物灵魂中无法被察觉的那些隐形的特质都力透纸背。Lindbergh在谈到影像作品的底色时,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还是刚刚生育后的章子恰在镜头前不施粉黛的真实,镜头下的章子怡眉眼如同山河一般舒展,而Lindbergh仿佛电影镜头锥子式的直觉让章子怡初为人母的坚定和踌躇一展无遗,与她平日在公众形象中的闪亮不同,她灵魂中的裂口被Lindbergh的镜头准确捕捉,再借由与Lindbergh互动之间的张力折射出灵魂当中的光亮,被拍摄者与摄影师之间所形成的电影般叙事让观者一见难忘。

采访当天Lindbergh被满满的日程驱赶,却从他身上全然看不出疲累和敷衍;尽管因水土不服一直在咳嗽,他却在每声咳嗽前都会说一句“不好意思”,而在这断断续续的咳嗽之中Lindbergh保持着聊天的节奏,言谈中他习惯运用准确的短句,用词辛辣而直接,并没有我们臆想中行业大拿的迂回婉转。Lindbergh入行时正值80年代华丽而空洞的美国时尚界过渡阶段,而初入行的Lindbergh一力将“真实”引入拍摄。“人物灵魂”这种相对于肉身而言极为抽象且捉摸不定的特质,在Lindbergh的眼中总有具体的性状。他似乎天然具备一种特殊的通感能力,看见灵魂的颜色,嗅出情绪的气息,感到思维的热量。这些超脱于肉身的美的要素,始终牵引着Lindbergh的镜头,而这一切对他而言都浑然天成,“人们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把他们保留给所爱之人的部分展现给我”,甚至无须刻意营造某种私密而个人性的环境,“这就好像和人约会谈恋爱,第一次见面共享晚餐,然后上门拜访、留宿……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就是一点一点地接触,慢慢变成深入的交谈,最后决定这就是那个人。每一次都不尽相同。经常有人问我,你的窍门是什么?我其实没有任何窍门,只是时刻贴近正在发生的境况,与拍摄对象保持绝对百分之百的真实。倒不是说我从不说谎,但在工作上绝对不能有欺瞒,想着耍花招。所以硬要说有什么窍门,那就是诚实。”

黑白的真实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对万物诚实以待的态度使Lindbergh反而离真实的万物之灵更为接近,“灵感的来源是持续来自生活细微末节中的感受,我将来自于各处的万物之灵收集起来带入我的拍摄之中。我觉得我从没有得到过一个明显的‘灵感,总是有—万件微小的事情持续成为我人生中的灵光和音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为工作所趋而始终保持着“在路上”的状态,“疾速”是他人生自封的外壳,始终清醒又“较真”的态度是他的摄影作品能够一击即中的关键。

近年来与中国时尚类杂志的合作亦让Lindbergh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独一无二”,或许抱持着真诚创作的心态时命运便会安排你与相似的人相遇。超模Natalia在与Lindbergh一起于中国为Vogue拍摄封面时告诉Lindbergh:“我们不能再让自行车入镜了,中国已经不再需要用‘自行车作为符号来表现了。”于是在与中国有关的摄影作品中,他抛弃了所有刻板的东方符号,镜头中的人物也去伪存真地逐渐与一个真实的“人”的状态靠近,这似乎是Lindbergh或被Lindbergh的性格吸引来的人所共同追求的特質,在创作中被持续推进发展,作品灵魂继而影响人生形态走向。

而Lindbergh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光影的运用,“光”在他的镜头中仿佛能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捕捉之后装裱封印,然而这光影于Lindbergh而言并不神秘,似乎信手拈来般的光影因为这丝毫不做作的姿势而显得更为可信。“我只是单纯地在两盏灯之间发现了一个美妙的光,但我从未试图控制过它的变化……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在模特脸上打光几个小时,但也从未忽视过那宝贵的光。我与光的关系来源于‘只管拍的理念,当我不刻意思考时,‘光往往会赐予我最好的结果。”而诞生于那“宝贵之光”中的Lindbergh标志性的黑白风格,亦是驱动于他对真实的执着。震撼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那些与社会现实紧紧相连的历史摄影,Lindbergh将黑白视作与天空与大地之间刺目的真实最恰如其分的承载。“曾经我一度认为黑白的价值在于与真实的距离感,如同艺术,取材于真实但刻意营造出与真实的差异。但后来我接触到了大萧条时期的历史摄影作品,摄影师受聘于联邦政府,穿梭于美国各州拍摄现场照片,以供国会议员参考。在那里,这些黑白图像等同于真实,它们甚至决定了政策的制定。”Lindbergh追求真实并不辄止于表象的映射,他用单由黑白织绘的纯粹印刻现实,赋予光影以重量。

始终追寻真实的Lindbergh对自己的评价则是“胖、天才以及一直好奇”。“好奇”,似乎可以准确表述他一直以来对万物的状态:对人物故事中关键灵魂的发掘,对自我意识的内省和行业的内省,于纸醉金迷中注意不让自我灵魂迷失的清醒,以及那时时刻刻都鲜明的自嘲态度;在谈到时尚摄影和赛博格时代的社交媒体时,Lindbergh用词辛辣又不失一针见血的真诚,“我认为时尚摄影大多是很无聊的,时尚就像一望无际而无处不在的原野,源源不断地在生产金钱……但当你接近时,那些美丽的泡泡就会很快消失。”然而在批判之后,Lindbergh却没有像酸儒一样自居高处,这或许就是他的魅力所在,那独属于他的亲和力使他的批判真实可信,亦让他镜头中的面孔呈现电影般的质感。

少年初心

在如今的Lindbergh看来,摄影和艺术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到理想的尽头,尽管成功已经如影随形,随之而来的赞美和宠爱却让他警觉,与坐享名利背道而驰,Lindbergh选择“一路走下去,永不停歇”。年过七十依然不肯给自己丝毫空闲时间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准备新的拍摄、展览和活动策划;与百年灵的合作让Lindbergh第三次来到中国,尽管短暂而繁忙,他却依然兴致勃勃地计划着要去798看看展览,去鼓楼看看“那些年轻人的玩意儿”……他像一个初入尘世的少年不缚于任何先见之明,单纯由好奇引领贴近并惊异欣喜于一切际遇。在法国,他找到了一个前奥林匹克游泳运动员做模特,这位泛性别模特深具中性之美,在模特生涯努力的同时还在联合国和高校中做演讲与学术交流。他着迷于种种不合时宜里的真挚、种种离经叛道中的去矫饰,在其中感受灵感的注入,用镜头转译成耐人寻味的故事。

而这少年式的好奇之下是悬置一切判断的智慧,这让他对世事总保持着开放的姿态。

Lindbergh的言谈举止中满满的少年气使他看上去反倒具有一种成熟练达的洒脱,他谈起法国的自然保护区Chomerac这个他心中“最难忘的地方”时,所展露出的纯真和希望让人心生憧憬,似乎那个他口中的“灵魂归宿之地”以及他想要追寻的“最终的梦想”就代表了Lindbergh这个人所为我们展现出的形象——永葆少年般的真实与热情。

猜你喜欢

光影灵魂时尚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光影
光影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光影之下
灵魂树 等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