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探析

2019-06-08徐荣蓉韦冬余熊正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结构分析特征策略

徐荣蓉 韦冬余 熊正佼

内容摘要:孙双金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情智教育”教育创始人。他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情感和智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本文对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概括情智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關键词:情智语文 结构分析 特征 策略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之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传统的以智慧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情感与智慧二者并重,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一.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结构分析

(一)入境——启动情智

入境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导入环节,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导入环节尽管简洁,但对后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情智已经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启发,但基本还处于初始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认真了解学生的情智状态,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用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作者产生初步共鸣。孙双金老师认为,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可以进入情境,启动情智:

首先是认疑激趣,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引起学生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小学,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让学生针对课前预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有问题,学习知识才有针对性;有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思考。

其次是认新入境,即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提出一个主要问题,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也有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所提出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最后是认境激情,即在入境阶段创设贴合文本内容、能够触动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前深入研究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情境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古诗文时,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来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

(二)感悟——生成情智

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发展阶段,亦是学生情智的生成阶段,占课堂的较大比重。所谓“感悟”,即有所感受而有所领悟,感受和领悟相辅相成,正如情感和智慧,二者缺一不可。“感悟”阶段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初读感悟。读好文章是感悟的基础,文字是无声的,教师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变无声为有声,初步感悟文章的感情。首先,在“初读感悟”中学生的阅读并不是盲目的随意阅读,而是带有目的性的主动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线索问题或者总结概括学生课前预习中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之时做到有迹可循。其次,教师提示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让学生主动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初步生成情智。

第二步细读感悟。这一步骤是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智,要求学生能够感悟到文章的形象、情理、写法,最后将之进行交融,做到联想成悟。教师要以“精读”和“细读”为手段,在品味文字时把握文本形象,再通过形象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情理。教师也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并在随堂进行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课文局限。

(三)交流——发展情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2]哪怕是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由于情感经历以及认知差异,学生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交流环节就是让学生将思想转化成语言,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孙老师认为,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倾诉。在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和作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之后,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预想学生情感最浓烈,最想要表达自己的时间点,并设置合适的、围绕文本中心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阐述。

其次是辩论。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一致,在进行交流时容易产生分歧,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就某一问题设置辩论题目,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对问题的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围绕文本进行辩证思考,也能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最后是拓展。学生不仅仅是在校园中学习生活,更要在社会生存,拓展版块就是对文本的进一步提升,超越文本的固定局限。拓展版块能够让学生用开放视野面对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情智。

(四)表达——展现情智

表达本身是语文课堂的高潮,展现学生情智的同时又承担着情感升华的作用。表现主要有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两种形式。虽然语言表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文字表达有利于学生化思想为文字,提高文字功底,在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种方式虽然展现形式不同,但内容都来源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

二.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自主登山”的内在特征

孙双金老师说:“好课如自主登山,应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过程。”[3]在这句话中,孙老师首先提到的是“自主”,这一点强调的是语文课堂的自主性。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且贯穿整个课堂。其次,孙老师提到了“登山”,这一点强调了语文课堂的“探索性”。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不能让学生觉得如履平地,应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一定的进步。情智语文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登顶知识、思维、情感的高峰。

(二)“四小课堂”的外显特征

所谓课堂的外显特征指的是我们能从课堂中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特征。孙双金将情智教学语文外显特征归纳为“四小课堂”,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小脸通红”指向学生的情感。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在传播知识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愿意主動接受,而不是急于向学生单向的传播知识。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情境之中,引起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的不平衡,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小眼发光”指向学生的智慧。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巨大的,教师多鼓励学生探求新知,并在学生有所成绩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奖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小手直举”指向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情智语文模式注重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嘴常开”则指向语文课堂的诵读。诵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记忆知识和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画面

所谓教学的画面性就是指教师挖掘文本可能存在的鲜明的场景,并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进行展现,以达到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效果。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

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教师进行情境创设的最有效手段,例如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先描述古诗词中最经典的场景,将学生代入古色古香的情境之中。

利用多样的多媒体手段。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加直观的了解文本内容以及情境,在遇到学生不了解的时代背景或者陌生的地理、人文环境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教学的情境性。

利用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充分利用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具体场景或者故事,既有利于情境创设,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每一篇文本中,作者都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必须要紧扣语言本身,从字面意思向深层意思逐步转化。教师所要掌握的“披文入情”的方法主要有:

句斟字嚼,赏析语言。一篇好的作品中,辞藻、造句都极其讲究,一个字的变化就可以带动情感发生改变或者偏移,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用词,从细小之处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

披沙练金,探究情思。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富有层次感的,甚至话外有话,因此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递进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做起,先一句句了解作品的字面意思,再逐层深入了解作者内在的精神世界。

整体把握,领悟情感。文本不是语言的简单堆砌,而是富有逻辑性的重新组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按照文本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以免造成文本各个部分的割裂。同时让学生前后联系,从整体去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变化。

(三)鼓励质疑,发展智慧

教师要肯定并且赞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肯定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中所蕴含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要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学生回答问题之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并且及时引导纠正其中的不当之处,给学生某种启示,拨开知识的迷雾。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双金.我的语文教育观[J].语文世界,2011(4).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9年度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基于脑科学的高中语文批判性阅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徐荣蓉,扬州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韦冬余(通讯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正佼,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中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结构分析特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如何表达“特征”
我说你做讲策略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抓住特征巧观察
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Passage Four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