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2019-06-06张晓玲

建筑建材装饰 2019年6期
关键词:PPP模式问题分析

张晓玲

摘要: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对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对PPP模式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PPP模式;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9)06—0042—02

PPP模式在我国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相比其他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PPP模式因其公私合营的特性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PPP模式也让我国的建设项目管理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

1 PPP模式的概述

PPP模式是Pub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公私合营。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联合,共同建立为合作战略伙伴,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的一种经营方式。

PPP模式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受到国内以及国外的关注。随着PPP模式下的配套法规颁发以及国家对PPP模式的政策完善,PPP模式在未来势必成为地方政府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融资方式。

2 分析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意义

通过对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PPP模式的后期建设项目管理有着指导性意义,同时,可以使PPP模式更好的融入社会,让更多的人发现PPP模式的优势。

3 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3.1 传统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

DBB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是设计—招标—施工。业主通过与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并在设计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招标,并由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图纸进行项目建设施工。

3.2 DB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

DB模式就是设计—建筑模式。这种模式下,承包单位和业主签订合同,同时,承包单位受业主委托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3.3 EPC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

EPC模式就是全承包模式,由承包商和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后,对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项目建设中的管理由承包商全权负责。

3.4 BOT模式下的项目建设管理

BOT模式就是建设—运营—转移。这种模式通俗来讲就是国家政府机构和民营企业达成协议,并由政府机构特许其名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筹集和建设项目管理以及相应的产品经营。

4 PPP模式的特点

PPP模式是在BOT模式的基础上应用而出的新模式,它的重点主要是管理模式,其次才是融资模式。

4.1 合作伙伴

PPP模式中的伙伴关系是从项目建设初期一直贯穿到项目建设的终期,其主要的控制点在项目建设中用最小的资源来最大化的实现服务或者产品的供给。

4.2 利益共享

利益共享中除了共享PPP模式下的社会成果,还共享参与项目建设的长期投资回报。

4.3 风险共担

PPP模式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在PPP模式中,国家政府机构要尽可能的承担能力范围内的风险,避免民营企业受到风险损失。

5 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5.1 前期

在进行建设项目管理前,首先要建立一支PPP项目实施团队,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其次,政府机构与承包项目的民营企业共同协商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该建设项目目前的融资情况、融资方式和政府财政的可承受能力,在确定可行性分析后,政府机构拟定项目合作合同。

5.2 中期

承包项目建设的民营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开始进行建设项目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政府机构的相关负责部门必须做好监督,一旦发现施工中没有按照合同执行,应立即与民营企业沟通,确定责任主体。

5.3 后期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后,承包项目建设的民营企业应依据合同,并在约定的时间中对建设项目的公共设施做好运维工作。同时,政府以及建设项目的投资者、社会公众都有对建设项目监督的权利。

6 PPP模式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6.1 政府部门对建设项目自我定位错误

在PPP模式中,一旦政府部门承担了不属于政府承担的风险,则会导致政府机构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财政危机。6.2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PPP模式中,政府机构是主体,因此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政府机构依据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以及对应的管理体系来完成建设项目的管理。可由于PPP模式还在初期探索阶段,管理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全面。

6.3 融资风险

PPP模式下,建设项目在融资阶段往往出现融资成本高,渠道窄以及规模小等困难。另外在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分配无法达成一致,因此导致项目融资困难。

7 PPP项目管理的建议

針对PPP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建议,以供参考。

7.1 转变角色定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政府机构可以转变角色定位,将自己的主导地位转换成合作以及监督的角色,使其更好地实现岗位职责。

7.2 建立有效、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一般都存在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政府机构确定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审计监督等的执行,确保双方利益。

7.3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风险承担是PPP模式中的重点,在一般的建设项目中风险主要有投资者承担,但由于PPP模式的公私合营特点,因此在建设项目中出现的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并明确风险分配。

8 结束语

本文认为PPP模式中,政府监管是保证其成功运作的关键,为此,为了PPP模式更好的得到应用,就需要政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建立承诺机制,保证项目的资产安全的同时,降低私营民企的融资成本,必要的情况下,还应给予私营民企适当的奖励,激增强私营民企对政府机构的信任;(2)可持续性的保证。项目建设后投人生产中时想获得后期的盈利,那么政府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就必须保证生产运营的可持续建立,因为这是获得稳定收人的前提,那么这些接受政府机构监管的民营企业就必须获得足够的收人,不可以出现人不敷出的现象。参考文献:

[1]任春玲.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11.

[2]罗俊.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22):86—87.

猜你喜欢

PPP模式问题分析
PPP模式下养老地产融资风险分担博弈分析
浅谈短波同相水平天线幕的维护调整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