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的研究

2019-06-05崔新霞张朋雨崔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2期
关键词:防护

崔新霞 张朋雨 崔倩

【摘要】医疗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职业安全逐渐成为医务人员高度关注的内容。针刺伤带来的血液感染危险日益增加,如何预防以及针刺后如何处理成为重要探讨话题。因此,本文围绕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新进展展开研究,分析了针刺伤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防护措施。以期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2

1 针刺伤的危害

首先,是生理危害。护士在护理及处理医疗锐器过程中,极其容易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不仅会损伤护士的皮肤黏膜,同时更加危险的因素,则是极其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引起护士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情况,以及感染血液疾病。针刺伤对护士乙肝、HIV等疾病感染率较高,许多护士血液病来源均是由针刺伤造成。其次,是心理危害。在针刺伤后护士人员普遍会造成一定心理影响,特别是乙肝、HIV等疾病,被病人血液污染的枕头所刺伤,护士人员心理情绪通常会造成严重悲观。对于疾病不确定的病人而言,针刺伤则会带给护士人员未知的恐惧。最后,是社会危害。护士人员在不幸感染血液疾病后,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治疗以及弥补无法工作带来的损失,同时若护士人员没有感染血液疾病,但一系列的检查也同样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

2 急诊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

2.1 急诊工作环境特殊

急诊科室每天需要接收大量的病人,工作环境较为特殊,许多重症患者均送入急诊进行抢救,不仅每天有着繁重的工作量,并且急诊的工作环境嘈杂拥挤。许多护士人员在实施抢救过程中,通常在半开放的场所,在家属的哭声以及紧张注视下,护士自然而然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工作均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基于这样特殊的工作环境下,急诊工作人员相比其他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几率明显较高。

2.2 护士缺乏高度重视

也有部分急诊护士对针刺伤没有较高的重视度,认为急诊工作过程中,针刺伤是较为普遍并且难以避免的,在心理上接受了针刺伤所带来的后果,没有将此事作为日常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还有部分急诊护士认为,偶尔被针刺伤感染血液病的几率较小,甚至认为仅因针头刺伤感染较为严重疾病显得不太现实,然而这样的不重视观念也造成了感染疾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许多急诊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通常直接用手接触针头,在废弃针管处理过程中,通常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处理,由于工作过于繁忙,通常等到有空一起处理,这些过程中均有被针刺伤的可能性。

3 急诊护士针刺伤防护措施新进展

3.1 改善环境规范工作流程

在急诊工作过程中,外部嘈杂环境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护士人员可改变内部工作环境,设置相对安全的布局,注重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急诊常用的抢救室、救护车以及注射室等,应保证光线充足,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合理规范的安排,对患者进行注射或抢救过程中,配戴手套等安全措施。与此同时,对于医疗锐器的放置和使用应注意,妥善放置和规范使用能够减少针刺伤的几率,废弃针头、针管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堆放,处理过程中严格安全处理流程。

3.2 强调工作中应安全注射

在为患者进行注射过程中,应保证安全注射,护士人员应提高重视度,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基础保障,同时护士人员医疗锐器的使用操作同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防范针刺伤。在针头使用过后应及时放置锐器盒内,禁止不带手套直接用手接触针头,分离针头过程中使用血管钳,同时使用过的针头不要盖针头帽,医疗锐器使用过程中,禁止尖锐针头指向患者或自身,锐器放入盒内后及时盖上盖,避免无意触碰造成刺伤。

3.3 针刺后应及时规范处理

急诊护士在工作工程中,若不慎被刺伤,护士人员应保持沉着冷静,快速脱去手套,用另一只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将被刺伤处血液挤出,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液污染,同时切忌用纱布等遮盖伤口进行挤压,污染血液易进入护士人员体内。在挤压过后进行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进而进行消毒和包扎。若暴露HBV,则应在24小时内进行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同时进行抗体排查,结果呈现阴性者,应进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同时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体内对乙肝已形成抗体,不需要继续接种疫苗。

4 结 语

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液类疾病的主要渠道之一,针刺伤的危害性逐渐凸显。急诊科室由于工作环境较为特殊,针刺伤的几率相对其他科室明显较高。因此,应从改善环境规范工作流程、强调工作中应安全注射、针刺后应及时规范处理等方面进行预防和刺伤后处理工作,保证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贺玲玲.计划行为理论在预防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效果评价[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01):115-118.

[2] 万家萍.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0):225.

[3] 陳 云,傅 强.血液中心采血护士针刺暴露原因调查及防护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58-260.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防护
浅析石油管道焊接接头的腐蚀与防护
镁合金的腐蚀特性及防护探讨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