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山》自然生态思想研究

2019-06-04高晓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然生态

高晓静

[摘要]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因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关系而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事实上,该小说描写的生态关系不仅不局限于人与土地之间,更扩展到了人与整个自然。本文从生态主义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了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

[关键词]冷山;生态;自然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8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8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1950-)的小说《冷山》讲述了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士兵英曼逃离战场、艰难还乡的历程。与他的“奥德赛”叙述线同时展开的,是守在家园的爱人艾达在乡村姑娘鲁比的帮助下奋力生存的故事。但是,这绝不仅仅只是一部讲述旷世奇恋的爱情小说,正如小说1997年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时被给予的评论,它还“描写了人与土地的复杂情感与关系”。事实上,小说描写的生态关系不仅局限于人与土地之间,更扩展到了人与整个自然之间。该小说对自然的关注,使得我们有理由从生态主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以揭示其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思想。

生态主义者卡洛琳·麦钱特(1996)认为,“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自然不会操控^类,人类也不可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和自然之间应建立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以确保自然得以繁衍发展,同时所有生命形态得以在地球上存续。在《冷山》中,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由不同的性别角色体现出来。此外,小说的生态思想也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得以进一步的揭示。

一、女性与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相较于男性,女性与自然有着更为亲密的关系,因二者在生理职能和历史命运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都具有繁衍的功能,历史上都曾遭受父权制观念的压迫,这种内在联系性使得女性更易于感受自然、尊重自然、依赖自然并与之沟通。

小说中与自然最具认同感的女性形象是乡村女孩鲁比。在她身上体现出了诸多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如亲近自然、遵循自然法则、与土地互依共存等等。未曾受过教育的鲁比在小说中甚至扮演了女主人公艾达的自然导师一角,教会了艾达如何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交集。首先,鲁比的父亲为其身世杜撰出的奇幻故事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她作为“自然之子”的身份。由于父亲不负担养育的责任,她自幼便在山野、林间、河川、农场觅食求生,可以说是慷慨的大自然供养了她。尤其在一次夜间山林中的危险被神秘的自然之力化解之后,鲁比就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她坚信自然会佑护她,随着年龄增长,与自然的亲密感也愈加深厚,对自然的了解也愈加丰富。她知晓家乡山峦的特征、河流的走向、所有有用或无用的动物和果蔬的名字,知道如何利用草药来治病疗愈。她依赖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在鲁比看来,自然界的万物,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抑或昆虫,都有其灵性存在于体内,都是神圣的。她认定动物自有其生活哲学,鸟儿的叽喳声就像人类的交谈一样有其意义所在。甚至对于某些普遍为人厌憎的动物,例如乌鸦,她也赞赏有加,说它们“有智慧、善飞行、不倨傲”。在她眼中,动物没有祥或不祥之分,人类不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造去诋毁其他生灵。这体现了鲁比“众生平等”的生态观念,人类无权对自然进行压迫、实施阶级分化。

鲁比对自然的认同还体现在她与土地的关系上。艾琳·戴蒙德曾经指出人类对土地的依赖过程中要考虑到土地的利益,人与土地应当建立可持续的良性关系,人类应该学会在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尊重其自身需求,因为土地本身就是神圣的存在。在小说当中,鲁比作为一个农民女孩,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热爱和崇敬,因为土地是供养一切生命的母亲。鲁比对自然的尊重主要通过其农耕方式体现出来,她坚持所有的农事都必须依顺自然法则应时而行,无论种玉米、腌泡菜还是装篱笆都是有天规时序的,不可违逆,否则便可能导致收成不利甚至招惹祸端。

鲁比对待自然的态度,反映出她已然自觉地将自己置于了一个更宏大的生态系统当中,她的观念和行为正应和了当代生态批评的基本思想:人类绝不是、也绝不能君临万物、自我孤立地生存于世,而是、也只能是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人类若想长久地生存于这个星球上,就必须与自然平等互利、密切融合。

二、男性与自然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帕特里克·墨菲长期从事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研究,在其代表作《文学、自然与他者: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中,他指出,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已经在着手将人与自然,尤其是男性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弥合,而长久以来的哲学观一直将二者人为地割裂了开来。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已经将男性与自然置于了对立的状态。认为男性具有理性能力,是控制自然的积极因素,是自然世界的主宰。西方的近代史正是一部人类尤其是象征着父权的男性向大自然进攻与索取的历史,是男性征服自然与女性的性别压迫史。在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中,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也极大地充斥着男权中心主义。20世纪末期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对这些作品中落后生态思想的批判也愈演愈烈。然而,令生态主义批评者们欣喜的是,弗雷泽的《冷山》中男性与自然的关系却呈现出了另一番样貌。

在整部小說中,男主人公英曼的还乡一直处于叙事的中心。而这一场还乡之旅从头至尾都与自然交缠在一起。颈部受伤的英曼决心逃离邦联军队,战争中双方的暴力行径令他厌恶不已。英曼参军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地不被北方的工业化所侵蚀。在他受伤住院期间,每天都望着窗外在脑中勾勒记忆中家乡的冷山和绿原。正是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思念驱使他做出了宁当逃兵也要返乡的决定。英曼对于家乡风物的眷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思乡之情或怀旧之感,更是源自他对原始的土地与自然的认同感与亲近感。这一深切的自然之爱单从他随身携带威廉·巴特拉姆的《游记》也可窥见一斑。与爱默生更多停留于哲学层面上的自然观不同,巴特拉姆对自然寻求的是一种浸入式体验。在巴特拉姆看来,蓝山地区,包括冷山及其周边的自然世界,是一处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不仅仅是满足了人们头脑中的审美想象。他主张人类应该与自然产生真切的联系,自然值得人们去触摸、去探究、去了解,而不是仅供人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赏析。英曼正是这一自然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和鲁比一样,他熟知家乡河流、山谷和草甸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命名,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他感到愉悦宁静。即使在战争中,巴特拉姆的《游记》也可以帮助他抵御失眠的苦恼,那些自然之地的名字也如符咒一样可以将令人恐惧的东西挡在身外。自然于他,也有一种神秘的保护力量。这实在是源于英曼对自然的信任与崇敬,自幼在家乡冷山中的浸润使得自然的强大力量不自觉地导入了血脉之中。

历经磨难后英曼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在看到冷山的那一刻,他心中充溢着愉悦之情。望着那片高原,他知晓每一处地方和每一件事物的名字。他大声地呼唤它们,没有一只鸟儿,没有一丛灌木,于它是没有名字的。可以看出,自然界的万物在他心中都是平等无二的。即便在将死之际,英曼和自然的联结也没有被割断。他最后的意识是对未来农庄生活的憧憬,瓜果庄稼和树木花朵依照四季轮回在脑中一一闪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在表达自己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可以说英曼的遥迢跋涉,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仅仅是奥德赛式的返乡之旅,更是奏响了一曲回归自然母体的壮歌。

三、反战思想

作为一部以内战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冷山》问世之初也不可避免地被订上了“战争小说”的标签。准确来说,这是一部反战小说,弗雷泽通过描述战争对自然和人的摧残表达了自己的反战情绪以及对和平和谐生活的向往。这些思想和生态主义的战争观也是契合的。生态主义者反对所有形式的压迫,包括战争。他们认为正是父权制的统治逻辑催生了种族主义、军国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等对自然、女性和有色人种的征服与掠夺。环境保护运动先驱蕾切尔·卡森指出,“我们只是巨大而不可思议的宇宙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人类是自然的部分。”因此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战争必然会成为针对其自身的战争。

海德格尔指出,人类中心主义及其指导下对自然的征服、掠夺、控制和蹂躏所引发的人类战争必然导致以“天地”为代表的自然与人类的对立和以“神”为代表的精神信仰的消亡。意即人类引发的战争会最终剥夺其自身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小说《冷山》即凸显了战争造成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双重危机。首先,战争对自然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小说中的冷山地区历史上一直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区,有着独特而原始的自然风光。然而在战争的蹂躏下,自然家园变得支离破碎,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砍伐的树木、被焚毁的房屋、被污染的河流,“野战医院的外面,充斥着泡沫垃圾的河道,就像茅坑一样肮脏”。历史上的南北战争中,和小说中描述的一样,军队毁坏农场和牲畜,用重武器炮轰农村并遗留下许多未爆的炮弹,使用化学毒物污染土壤,滥杀动物甚至导致了一些濒危物种的灭绝。战争不只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还导致了人类精神生态的异化。人心底里的暴力因素被激发出来,良知被泯灭,无论南军还是北军都犯下了惨无人道的罪行。小说中有多次关于战争行为的描写,“尸横遍野,即使是受伤的士兵也不能幸免一死,被排列整齐,一锤一个砸死。”战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类失去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最终使得人类和自然在通往文明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以至对立。这种精神生态的异化危機只有通过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才能化解,人类必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的主宰,绝不可无限制地对自然掠夺索取。在该小说中,弗雷泽以敏感的生态嗅觉让主人公们转向自然寻求解决办法:鲁比与艾达通过遵循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而英曼也踏上了返乡的救赎之路,重新回到了自然母体之中。

四、结语

小说中英曼的自然回归,贝特拉姆的自然哲学,何尝不是作者弗雷泽自然观的体现?隐居山野,养马度日的他,正是在表达和践行自己的自然生态思想:人类应该平等对待自然万物,对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将自身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自然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