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PBL模式下的英语口译课程探索与反思

2019-06-04王洋张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

王洋 张印

[摘要]PBL(项目式学习法)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以反馈为促进的教学方法,其与口译教学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构建者,从而加强了口译教学的效果,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法;主动性;知识构建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6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即定位于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外事、新闻、教学、商务、翻译等领域工作的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以培养出能够实施跨语言、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的口译工作者作为人才培养出口。然而,传统的口译教学方法及现有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都不能够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地位,也不能满足新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关于PBL(项目式学习法)与口译教学

基于问题、关注经验的学习模式,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由于它强调自我学习的知识构建模式,很快就在各个教学领域中广泛运用。PBL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相关背景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组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促进学习者形成批判性思维,获得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技能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

但是在口译教学上,我校乃至我国大部分院校目前采用的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教学法。其核心是以教师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讲课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这种大班全程式的教学在口译课堂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满堂灌式的填鸭式教学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更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口译学习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从业人员。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更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其教学形式多样,既有课下讨论又有课上展示,既有个人研究又有小组作业,既有问题解决又有评估反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译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发展,因而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PBL模式下口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问题情境的设定

问题情境是实施PBL的核心,该问题应属于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不能照搬照抄原有的经验,而应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来面对新问题。因此,PBL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学生应根据某一领域的发现或根据经验而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口语的、真实的、复杂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并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PBL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尤为关键。

(二)PBL口译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其影响

吴慧青(2003)认为在PBL模式中教师应该是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合作者。经过多年口译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不再是满堂灌的填鸭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情境的策划者,问题解决的引导者和行为评估的反馈者。

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阶段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拟定核心的专题,如在口译的学习实践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遵循从一般到专题,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确定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专题为机场迎宾、安排住宿、欢迎致辞、城市观光、商务会谈到公司合作。为学生建立起学习模块,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一提出阶段问题一引导学生分配任务一启发交流一教学实施一成果展示一总结反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相互合作、启发、交流、鼓励和沟通。教师应注重建立开放的研究氛围,就专业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惑,建立积极的思考与专业的讨论,认真记录学生的成果展示,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出适合其模块主题的口译翻译方式与词组,并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加以灵活运用,以清楚地表达方式重点清晰,层次分明地对各小组的讨论及展示进行评估,不应以标准化的答案来衡量学生的表现,而应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估,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PBL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扩大知识的广度延展知识的深度,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使研究成果得到共享,使教師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三)PBL口译教学模式中学生角色的变化与影响

PBL的学习模式是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并通过对于资料的收集、甄别、判断弥补自身在背景知识上的不足,且通过口头报告、模拟情景等的展示,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解决教师所设定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手机App、图书馆等各种媒介手段获取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本组的研究问题和思路,这在源头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展示环节,小组成员需要进行组织分配与协调,互帮互助,启发思考,不仅提高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对于所研究的情景模式的行业模拟有了一定的认识,将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学生不再是课堂的客体和听众,真正实现了与教师从师徒关系到知识的共同构建者的转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知识构建的合作者,问题的研究者和主动的学习者。

三、PBL模式在口译教学实践中的实例

问题情境:迎来送往。

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对口译常见情境“迎来送往”进行模拟,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行业模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迎来送往”的各种情境模式,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概括与解答,总结出各情境模式所需口译表达用语,并研究其一般应用程度。

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分成项目学习小组一明确小组学习目标一组员查阅多媒体资料明确各小组的问题情境一组长组织组员讨论项目实施模式一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制作—课堂展示一教师总结与反馈。

项目实施资源:语音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这次的项目实施活动中,各小组对“迎来送往”情景模式进行了不同的问题设定,包括“机场迎宾”“酒店住宿”“欢迎晚宴”“商务洽谈”“告别晚宴致辞”等项目,组员能够在组织者的带领下完成具体的任务,如查阅资料、搜集视频、总结惯用语、编排展示项目、总结口译接待主题相关表达和口译接待礼仪。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演与译共同构建了接待主题的相关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构建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师通过反馈,评估了每一位学生的过程性行为,合理的点评学生的展示表现,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和解惑,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PBL在口译教学中的局限性

PBL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大量难题。第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PBL教学模式很难在所有口译教学班级得到推广。相对而言,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这种多变灵活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应传统式讲授方式的教师来说很难一时转变思想;其次,对于从小就适应填鸭式教学的学生来说,促进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并不容易,而PBL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面对一些胆小、依赖性强、缺乏参与热情的学生时,很难使他们真正融入问题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第三,在评估反馈上很难形成有效的体系,现行的评估体系多注重最终成绩,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评价,在口译教学中要形成多样化的评估考核体系尚需进一步思考与验证。

五、结语

尽管PBL教学模式在口译教學中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技能训练为手段、评估反馈为促进”的口译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变,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从师徒关系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师,我们应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不仅深入的研究专业知识,并且要大量的扩充丰富的多元文化知识,为培养适合社会市场的口译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主动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趣味教学,让小学生爱上英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