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在城市空间的应用研究

2019-06-04张国勇郑昱张勇正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民间美术传统文化

张国勇 郑昱 张勇正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文化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注重城市形象,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应立足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次应重视文化个性的保护、发掘与塑造,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来涵养文化生态,充分利用好城市公共空间做好文化宣传。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文化;城市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11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5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民间美术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优秀的传统文化,则是精神命脉和坚实根基,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资源重新整合,通过合理设计,运用到城市设计中去,既有助于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又有利于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等民族资源的保护。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公共文化属性和丰厚的精神属性。民间美术承载着丰厚的人文风俗以及最真切的情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文化生态下,如何将民间美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好地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促使民间美术融人城市人民的生活与现代生活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情感表达、审美滋养上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民间美术所承载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也要随之变化,因此要让民间美术在深人生活、扎根于民众基础,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的对接点,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文化活力。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美术除了审美功能、记录功能,还有它的教育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民众。民间美术有丰富的资源,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有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平台,城市居民可以更直观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另外在民间美术作品的题材内容上再进行深入挖掘,通过题材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民众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同时既陶冶了情操,又受到了教育。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宣传,使民众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通过对中国民族灿烂文化的宣传推广也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河北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天津泥人张、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承德剪纸、邱县漫画等,这些民间美术形式都是以农民或手工业者为主体创作的,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色彩鲜明、浓郁、朴素,自发地对美的生活的向往。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视觉形式,而且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派生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新时代下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十八大精神,我们追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文化的复兴及其所达到的高度和成就较之政治和经济更具竞争力、生命力。因此必须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尊重文化,提升品位,传承文脉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时代在变,美德不变;社会在变,精髓永恒。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强调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广大艺术,不论文学还是绘画要强调“厚人伦,美教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我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找到适合新时代发展的精华,爱国文化,家庭文化,孝道文化,职业道德,诚信文化,礼仪文化等。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信”文化的弘扬。传统文化要我们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我们的所作所为要符合自然规律,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多做事,做善事,有利他人,有利社会。这样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在宣传普及上下功夫,把公众内心文化基因激活。激活了植根于国人骨血中的传统文化基因,陶冶人的情怀、培育人的道德、浸润人的心灵。其次要在文化再现上下功夫,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鮮活。让传统文化能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现代媒介,创作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产生“化学反应”,使得传统文化传承,多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成果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展现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融人百姓生活,才能让人们更加清晰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利用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口密集、流动性强,是开展文化宣传的很好的场所。要做好城市广场、街道宣传栏、公交站台、生活广场、公园、车站、墙体等的空间利用。近几年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通过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完美合作,使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得以重新展现,并达到了理想的广告效果,这种双赢的选择,为两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公益广告是为公益事业提供传播服务,以图像宣传推广有利于社会的国家政策、公益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为目的的广告传播活动,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河北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公益广告以“善行河北,善美燕赵,中国梦”主题。

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文化广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集中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魅力,是展现城市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最重要的载体。城市广场建设应该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的艺术特色。城市文化广场是相对于商业、休闲等功能性等,它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文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广场文化是在广场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及其本身蕴涵的文化特质。文化气息浓厚的民间美术融入广场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将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作为主题应用于公园、广场的设计与规划。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可以把传统文化贯穿于广场的花坛、座椅、指示牌等设施。曾有学者说,文化广场的功能从低到高,有三个功能。低层次的功能是提供村民自娱的场所;中层次来看,文化广场也要承担一部分商业功能,让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最高等的层次,则是承担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广场,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品味。

新的城市规划设计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受到新的设计风格影响,具有城市窗口的广场设计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在新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应用不够完善,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性。新城市建设,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景观少之又少。传承、保护、创新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应用在现代广场设计中成为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最佳平台。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特点,用现代的设计艺术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巧妙地应用在城市广场设计中。做到对古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完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资源,使城市文化广泛传播。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推动城市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和谐发展。具有功能性、地域性、文化性、传统性、时代性相结合的,环境优美的城市广场。

火车站、公交站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公共交通本来就是面向大众的服务行业,在每个环节上都应体现便民服务,要以方便群众和尊重历史文化沿革为出发点。市场经济下,公交站名商业化。发要“以人为本”。体现街区文化的特点,在建设理念上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在设计上通过中式设计来重点突出和衬托传统文化。扇面表面把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孔子、孟子、唐诗宋词注入临街景观内容打造;临近文化街区的公交站点也打造成具有中华传统内涵的停车亭。城市公交站台海报的现状及公交站台文化海报对重庆城市形象建设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复制再现、提炼表现、解散重构、植入整合等文化海报的设计手法。结论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精髓,经过现代城市公交站台海报的设计和展现,体现城市文化。

结语

民间艺术的瑰宝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相结合找到契合点,这样形成强有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又得到了传承、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民间美术传统文化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