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学习”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06-04王雍铮陶军胡东坡冯士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服务学习思政课教学模式

王雍铮 陶军 胡东坡 冯士林

[摘要]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活动形式多元、注重专业技能的融合以及学生、学校、社区间的合作。“反思”是该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包含分析、自省、批判、建构和验证五个部分。通过将“服务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两大教学环节中,有效改善了我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普遍认为服务学习项目知易行难,调研过程有困难,但全方位地锻炼了自己。

[关键词]服务学习;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87-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4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通过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并从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反省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从而提高学术水平、职业技能、品德修养,最终成为一个兼有现代社会职业素养和合格公民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而我国当前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对高职教育的质量则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强调学生要掌握与产业经济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其拥有良好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上述核心素质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该门课程在学习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单一灌输,不仅导致学习内容枯燥、与社会生活脱节严重,而且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参与度低,倦怠感强的现状。在学习形式上,也大多采取教师照本宣科单向度模式,忽略了社会实践对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启发、引导和沟通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建构型教育理念明显欠缺。因此我校思政课旨在将美国服务学习的成功经验引入课堂,打破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和实践互动的双向模块,从而提高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以达到提升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培养目标。

一、美国“服务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一直以来,学界对“服务学习”的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肯德尔(Kendall)在1990年时统计发现这一概念多达147条不同的陈述,究其原因在于人们考察这一问题时所持的视角维度不同。有的将它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法,有的则从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而本文主要采纳布什总统签署的《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National and CommunityService Act”)中对服务学习的定义内容,即:“社区、学校和社区服务计划中心相互配合,安排学生完成社区真正需要的服务,以帮助学生或参与者的学习或成长,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将学生的学术性课程与社区服务整合为教学单元,给学生或参与者一定时间去分享服务所得经验与心得。”

服务学习在美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便是其中之一。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哲学认为:知识是有指导的实验活动的结果。經验是行动而不是认知。“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则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写道:“我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从中可见杜威的教育哲学紧密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展开,突出强调“问题、实践和经验”三大主题。为美国服务学习活动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一模式具有的特点详细如下:

(一)内容形式丰富、强调学校、学生和社区间的协同合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和学生的需求也凸显出多元化的趋势,服务学习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彰显多样化的特点。它的学习内容不固定,常常根据学生和社区的需求制订,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参与社会时政热点、社会民生等话题讨论,教师也可以组织其参加社区里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体验、探索、总结、反思遇到的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富有爱心,求真、求善、求美的良好品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社会、国家价值的和谐统一。此外,服务学习之所以能深获教育界和政界青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强调学生、学校、社区甚至当地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和互惠。学生通过服务学习活动的准备、实践和反思等过程,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能力,为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做出了贡献;而社区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高素质群体的创新思想和人力、物力支持;学校在整个过程中收获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宝贵的组织经验;公民素质的提升则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塑造国家软实力,从而达到各方利益攸关体共治共赢的效果。

(二)整合课程,强调将专业技能融入学习过程

在设计服务学习项目时,自始至终秉持的一个原则是:坚持服务实践与课堂讲授相融合,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活动设计,项目内容力求与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匹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多方面锻炼,从而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三)凸显反思环节

反思,是近代西方哲学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有效的反思,可以锻炼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推动大脑深层次的思考。只有经过大脑认知的过滤,才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所谓反思的深度往往决定了认知的高度。在服务学习活动中,反思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贯穿于服务前、服务中和服务后的整个活动流程中。具体是指参与者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思考、讨论和反馈的过程,包含分析、自省、批判、建构、验证五大模块。实现的形式可以多样,大致分为四种类型。读:查找、阅读、搜集整理和活动相关的背景资料。写:包括撰写各种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活动策划书等。说:包括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小组研讨、教师点评等。活动:包括小组成果汇报、采访对话、角色扮演等。一方面,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运用于服务学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惑。通过反思可以将自身的思考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质疑、分析、整理新旧思想的不一致,从而探求事实真相,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反思查漏补缺本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有助于完善下一次服务学习活动。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服务学习项目的设计概要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笔者将“服务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我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环节,以下为该项目的设计框架:

(一)设计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门课程的直接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因此在设计该门课程的服务学习活动时,我们力求通过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将时代精神融入个体专业发展,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的目的。

(二)设计原则。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坚持服务实践内容与课堂知识相融合,服务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将该项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已达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启发思维;激发其自主管理、自觉学习、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的目的。学生的课堂表现即:回答教师提问、参与小组讨论、撰写小组报告、汇报成果等占期末考核成绩的30%;服务学习社会实践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占必修课环节2个学分。

(三)设计思路。2018春笔者执教的班级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连锁经营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共计283名学生,分别将“服务学习”的理念纳入到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中。在课堂教学上,不仅要教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懂得社会在怎样发展,为什么要这样发展,还要帮助学生把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融入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中。在完成课堂概念教学后,最终都要落脚于学生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在设计课堂讨论的题目时,非常注重将教材概念和学生专业、生活的结合。比如谈到“新时代”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内涵是什么?之后再抛出“大家如何进行专业发展才能与新时代的要求相符合?”的问题以启发学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大时代紧密相连,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抽象枯燥的理论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便于他们掌握理解。在暑期服务性学习实践项目上,依托本学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相关理论、又恰逢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考虑到我校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拟定了学生易于在社区开展服务学习的四个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新旧面貌对比;参观红色革命景点或者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家乡建设发展情况调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环保调查及行动。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阐释四个主题的内涵,为学生提供选题建议;学生在四个主题中任选一个,自拟社会实践题目并将具体实施方案提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审查后将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重构,并在期末考试前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暑假期间,各位学生根据选题和方案,深入所居住的社区或村镇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等开展访谈、参观、调研、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完成服务学习,并详细记录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想和心得。在该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学生可以向任課老师寻求指导和帮助。本次服务学习项目的完成形式强调多元化:社会调查报告、微型纪录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叙事PPT皆可。

三、暑期服务性学习实践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一)项目分工

华新高职院教务处负责对暑期服务性学习实践项目的设置、组织、学分认定、考核要求、质量评价等拟定基础性标准。思政办公室负责确定服务学习的主题,明确考核要求,落实各类人员的责任。思政教师负责具体的研究和设计服务学习活动,制定项目管理及实施细则,具体推进该活动的实施。

(二)项目申报

为了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融人00后大学生的头脑和生活,在给学生提供服务学习项目选题时,思政课教师做足了功课。在开展项目前,集体备课,围绕教材各章的内容搜寻最新的理论时事热点,汇集20个备选选题,并根据我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项目在社区实际开展的难易度最终确定四个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新旧面貌对比;参观红色革命景点或者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家乡建设发展情况调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绿色环保调查及行动。上述选题紧贴课本知识,关注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生活,力求充满科学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怦然心动,激发其参与兴趣。学生在选择大选题后,教师要求其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际情况,寻求切入点,将选题做小,最终确定的选题宜小不宜大。申报服务学习项目时,每位学生须填写“策划方案书”,策划方案书的内容包括服务学习项目的实施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式、实施步骤等。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方案书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和普通的社会实践不一样,服务学习项目强调将专业技能融入活动中,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同学就明确要求其制作微视频或者动画来展现其成果。最后每个同学在期末考试前须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服务学习方案,使大家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进步。学生的选题和实施方案经老师审核同意确定后不得擅自更改。

(三)项目学习

暑假期间,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和方案,深入所居住的社区或村镇的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等开展访谈、参观、调研、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完成服务学习。

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为服务学习项目知易行难,调研过程有困难,但对自身的能力锻炼是全方位的。比如涉外班王丽同学在完成《改革开放40年家乡新旧对比》的项目中就谈道:通过对家乡巴中市衣、食、住、行变化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极大地锻炼了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陈悦同学在参加成都市第三期“社区雏鹰”公益项目并完成“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服务学习项目时总结到:在寿安镇的五天时光,可以说是人生中一段独特的经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意义上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而通过拍照、记录、制作PPT等活动结果的呈现方式则锻炼了他们相关的软件技术制作能力;参与实地和网络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采访交流,也极大提升了其沟通能力。

(四)项目反馈

教师对服务学习项目的引导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学生完成项目后,于本学期开学第一周将成果通过辅导员提交给思政课教师评阅。教师的评阅不是简单的评分,而要提供改进意见,反馈给学生进行反思后再进行二次修改。通过逐步的引导,借助阅读文献、撰写报告、成果汇报等一系列环节,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制作和展示能力。

四、启示

实践证明,借鉴“服务学习”理念有效改善了我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学,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能够探究运用各种方法、整合资源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通过上述“服务学习”课程和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服务社区成员、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社会实际的体验,推动了其学习内驱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服務学习的经历帮助他们同社区建立起了感情上的纽带,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比如在开展改革开放40年家乡新旧对比活动时,学生回家后通过主动走访父辈亲友,搜集活动素材,在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中使他们改变了过去对祖辈经历的模糊、抽象、冷漠的认识态度,而是在感情上积极主动贴近理解那段历史,感同身受他们几十年来经历的社会变革,并且为其中所付出的心血、经历的喜悦、挫折、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所深深打动。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触发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刻认同。

(二)培养学生自觉融入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服务学习活动,打破了紧闭的校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社会、学校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将社会发展理念融人个体发展的意识。通过该活动,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传统的中特课堂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间或给学生提供精心准备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象牙塔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难以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复杂性,也难以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引起深刻共鸣。而服务学习将学生的课堂直接搬到了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学生无法仅仅依靠教师或者书本就能获取所谓的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现实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常常倒逼他们进行反思并且主动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寻求不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的种子便在其中深植、萌芽、成长。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对教师也大有裨益,可以提升教学相长的意识,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个人社会综合能力。社会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生活、生存个人所必备的能力和技能。它包含了人际交往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等。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服从和背诵,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局限于学校,与真实的社会割裂开来,这就导致许多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缺乏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上述基本能力。而服务学习课程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了学生与其他行为体的交往,这就需要学生同社区的服务机构、社区成员、同学、教师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服务学习思政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