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地域文化丰富馆建内涵

2019-06-04徐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徐瑾

[摘要]文化馆建设对于高校提升学校文化形象和校园文化品位,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具有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无锡名人苑、无锡院士馆,营造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氛围,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文化馆建设方面的有益尝试,对高职院校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吴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25-02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1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工程,提升文化形象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文化馆建设(以下简称“馆建”)亲近大众,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了无锡名人苑、无锡院士馆等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功能,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促进了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的互动双赢。

二、馆建弘扬地域文化。打造学校文化形象

高校具有地域性,有着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化馆建设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和亮点,能将地域文化直观、集中、系统地展示,既打造大众认知校园的窗口,又通过其中蕴含的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校園文化交融,提升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区域性不同于本科院校社会性的教育模式。身处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认识到吴文化是建设我院独具特色校园文化的优势资源,用足、用活、用好这一资源,关键是提取吴文化的精髓,使之成为我校塑造品牌、打造形象、形成特色的支撑点。“严谨治学,崇尚实践”的校训源自吴地潜心教育,追求真理真知的优良传统,“太湖茫茫,惠山苍苍,沐浴吴文化风韵,我们走进知识的课堂……”的校歌传达出吴文化作为客观存在的珍贵历史遗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子们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无锡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无锡名人苑通过精心遴选20余位无锡历史名人,包括古代的政治、文化名人,近现代的革命家、民族工商实业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等,展现了“至德名邦”的吴地尚德重教、礼让谦和、柔中带刚、包容进取、务实细致的人文特质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精神传统。无锡院士馆以无锡藉籍院士们的生平与成就展,体现了江南名城“教授之乡”“经济学家摇篮”的人文魅力。在公共空间上,文化馆建设有效处理好了“空间、功能、文化”之间的关系,无锡名人苑依据江南园林的设计理念建造,在校园绿地原有的风貌基础上,以图文、雕塑等形式镌刻历史的烙印和变迁,自然风光与人文建筑相映成趣、和谐统一,烘托出宁静致远的审美意境;无锡院士馆设在教学楼一楼大厅,体现了空间的层次性、多样性、便捷性,师生们感受移步换景之妙,满足了学习教育、审美的需求。多样性、多方式的文化景观连接起吴文化的过去与现在,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职院人实现了文化、教育的传承,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清晰明确自己的文化定位。

三、馆建凸显教育价值。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养成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成长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中,尤其得重视地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影响。无锡职院文化馆建设在于打造充满吴文化灵性的人文胜地,让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浸润”,通过感受吴文化的气息和精髓,感受博大精深的吴文化魅力,达到“润物细无声”,内化为人文精神,外化为文明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效果。

无锡名人苑、无锡院士馆以小桥流水的飘逸流动、粉墙黛瓦的淡泊素雅、雕梁画栋的精美隽永、竹林小径的宁静幽远,演绎着吴文化亭台楼阁、古街水乡的建筑风格,折射出淡泊名利的文化审美。徜徉其间,品味历史典故,追忆繁华风流,是自然而然的审美熏陶、历史教育和道德教化。无论是东晋画圣顾恺之,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清末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还是以秦邦宪、陆定一为代表的革命家,以荣氏家族、薛福成、周舜卿为代表的工商实业家,以孙冶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周培源、钱伟长、王选为代表的科学家,以蒋南翔为代表的教育家,以钱穆、钱钟书、杨绛为代表的文学家,以徐悲鸿、刘天华、华彦钧为代表的艺术家,无一不展现了吴人内修外引、儒雅精致、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学校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育人功能,着力在“活用”“传播”方面下功夫,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社会各界了解吴文化、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接待外宾、兄弟院校参观,展现吴韵之美、文化特色;作为入校教育第一课,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无锡名人苑、无锡院士馆等,接受文化的启迪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文化馆开设文化沙龙讲座,进行学术探讨研究,浓郁其学术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陶冶、升华了学子情操,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四、馆建与校园文化交融。实现育人终极目标

高校作为文化汇聚之地,有责任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担负起引领时代精神和道德风尚的潮流。文化馆的建设不仅在于营造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在于助推校园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谱写文化育人的新篇章。无锡职院无锡名人苑、无锡院士馆的建成和展示,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地域特色文化世界。在即将建校60周年之际,挖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历史文化基因,发挥地域文化的建设性影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无疑是对学生发展、学校品牌、社会效应的巨大推动。

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馆资源,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无锡职院利用学生社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推动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双赢。无锡职院每年的“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均有高雅艺术进校园——吴文化推广活动,“锡剧艺术的魅力”等主题戏曲讲座让学子们深刻领悟到戏曲艺术的人文精神,传递了“真、善、美”;中华传统文化文艺汇演响应了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号召,同时也展现了职院学子的才华横溢与蓬勃朝气,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无锡吴文化传承与发展——走进非遗”、外国留学生们“美丽中国·吴文化”主题实践团,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中国传统文化、“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使者;通过薛福成故居、秦邦宪故居参观等参观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以及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特色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历史,践行吴文化精神。

为了推动理论研究与馆建实践的相互促进,无锡职院在校内举行了专题会议,深入解读馆建内涵,就场馆硬件设施配套、解说服务等展开细致研讨,并设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子课题,进行专题研究;通过主持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课题、江苏省高校教改立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校文化研究”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活动,将本校文化馆建设作为文化建设典型案例进行汇报展示;参加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办、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首届高层论坛,就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内容、现状与战略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与方式方法;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以《基于文化素质教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创新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等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创新文化馆建设实践,培育教育特色,促进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