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货市场服务粮食安全路径探析

2019-06-03邵永同丛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期货市场

邵永同 丛林

关键词:期货市场;粮食安全;农产品期货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粮食生产与期货市场对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4BJY135)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8日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粮食问题也越来越成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如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已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我國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续增长,但这只是相对于2003年粮食产量低点基础上的总量增长,增量部分主要来自玉米产量提高,而口粮增加十分有限。未来一段时期,考虑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以及人口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需要,粮食消耗量仍大于产出量,我国的粮食安全仍将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粮食生产会出现峰谷交替现象,有人据此提出提高粮食库存,通过对粮食库存的事后管理,调剂余缺,熨平粮食市场的丰歉现象,以保障粮食安全。客观上讲,调节粮食库存不失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粮食库存储藏既要承担很高的成本,也受保质期限制,因此短期内通过库存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粮食安全压力,但长期依靠这种调节手段,则成本高、风险大,可能得不偿失。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试点,2004年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一系列农业支持政策,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但目前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已逼近“黄箱”政策上限,且各项补贴额度较大,国家财政负担较重。因此,期望通过进一步提高政策补贴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潜力已十分有限。

从国际上来看,近些年,世界粮食库存和贸易量都在下降,世界粮食市场潜伏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贸易格局也已从原来的调剂余缺向大幅度进口转变,尤其是豆类的进口规模较大。这种状况已不允许我国依靠世界粮源来保障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为艰巨,亟待探索更多的途径,采取更好的措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期货市场服务粮食安全大有可为

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首先,粮食生产经营者可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科学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粮食生产经营决策的盲目性;其次,粮食现货市场只能反映过去或当前的粮食供求关系及价格变动情况,而期货市场由于集中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大量交易者,汇集了影响粮食价格的各种因素,因而可以预测粮食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并通过充分的竞争性交易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的期货价格,从而弥补现货市场价格具有滞后性的不足,避免在收获季节出现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使粮食市场在平稳的市场环境下得到发展;最后,农户可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规避粮食种植风险,锁定生产经营利润。在市场经济中,粮食生产经营者客观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为避免粮食价格波动风险,影响粮食种植收益,农户可借助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建立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风险对冲机制,达到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盈亏相抵,锁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在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已成为指导粮食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有效规避生产经营风险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期货市场服务粮食安全路径探析

(一)规避粮食价格风险,稳定粮食产量。众所周知,粮食安全的目标首先体现为粮食总产量供给的安全,即需要有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作支撑。现阶段,农户依然是我国粮食生产主体,农户的粮食生产收益主要取决于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在安排粮食生产时,主要依据所获得的市场信息和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当他们认为粮食生产有利可图时,就会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生产投入。反之,则缩小种植规模,减少生产投入。同时,作为生活必需品,粮食具有需求价格弹性小、供给价格弹性大的特点。所以,当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需求减少的幅度时,农户收益将增加,其种粮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其种粮积极性就会下降。近年来,粮食价格波动频繁,农户的粮食种植风险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和指导农户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进行风险对冲,有效规避其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并依据期货价格组织安排粮食生产,尽可能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粮食种植收益,从而提高农户粮食种植和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利用期货价格引导,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粮食安全不仅表现在总量上,也反映在品种结构上,既要满足总产量的目标,也要实现品种结构相对均衡的目标。粮食生产所依赖的资源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都具有多宜性,既可用于生产粮食,也可用于生产其他作物。近年来,我国粮食略显供大于求,农户生产粮食收益预期欠佳,以致农户在生产资源配置时,出现粮食生产资源向非粮生产转移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粮食品种结构的均衡性。然而,农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据价格信号做出决策。合理的种植结构离不开科学的价格信号和市场供求信息的引导,期货市场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为农户提供未来价格参考体系,帮助农户获得可靠的价格信号,使农户根据科学的价格信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避免无序性,从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三)完善糧食流通体系,提升粮食流通效率。通常,在粮食流通环节,当产区的粮食不能及时流通到销区时,销区的粮食价格就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若利用期货市场在粮食销区设立期货交割库,并简化交割手续,降低交割成本,扩大流通半径,则期货市场可用作疏导粮食流通的重要工具,有效破解粮食产区“卖粮难”、销区“买粮贵”的问题。加之,期货市场能够合理预测未来粮食价格走势,降低粮食产销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帮助农户确定合理的粮食售卖时间,极大地提升粮食市场流通效率,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四)运用“保险+期货”为粮食补贴提供新思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逐渐面临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效应,国家在粮食市场中的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已几乎没有扩大的空间。采用“保险+期货”模式可改变原有的粮食价格风险转移方式和粮食补贴方式,将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运用“保险+期货”的方式予以消除,这样既能极大地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又可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就具体操作而言,“保险+期货”是一种跨界融合模式,保险主体在对粮食价格承保的同时,将集聚的粮食价格风险通过期货和期权产品进行风险对冲操作,构建与粮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盈亏冲抵的风险控制机制,从而为投保农户实现有效规避粮食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最终通过“保价格”实现“稳供粮”,客观上起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五)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粮食生产收益低、风险大,大量社会资金不愿进入粮食生产领域,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又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履维艰。鉴于此,如果能通过规范的中介组织引导农户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对其所生产的粮食进行风险规避,并以此作为将来偿还贷款的凭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也就是让期货市场成为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中介,则可达到借贷双方“共赢”的目的,从而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四、进一步促进期货市场服务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加大对期货市场的宣传力度。期货市场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市场,许多农户处于期货信息的盲区,对期货市场既陌生又恐惧。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期货市场的宣传力度,鼓励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同时,期货实践部门通过举办推介会、培训班、讲座等方式进行合理引导,让广大农户对期货市场形成正确的认知,增强农户利用期货市场的信心,进而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促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联动发展。粮食期货价格主要反映了粮食现货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效率决定了期货价格的信息质量,进一步影响期货价格功能的发挥。因此,要使期货价格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就应进一步完善期货交割制度,改善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结构,降低期货市场交易成本,促进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高效融合、联动发展。

(三)加快推出更多期货交易品种。尝试推出Mini期货品种。Mini期货合约具有风险小、门槛低和流动性强等特点,要使期货市场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并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加快推出适合不同种植规模农户交易的Mini期货合约尤为重要。同时,要适时增加农产品期权品种。期权是期货交易的配套管理工具,能够为期货交易者提供灵活多样的投资避险渠道。增加农产品期权品种,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心态,增加市场吸引力,更有助于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提高市场运行质量。

(四)支持“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加大“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力度,将农产品“保险+期货”纳入到国家粮食价格改革的整体方案中,从国家层面进行试点,并对试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期货价格保险实施政策补贴。在补贴结构上,可采取“中央补贴+省市配套+农户自缴”的形式,作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直接价格支持政策的有效补充,也可作为“价补分离”政策的有益探索。

(五)积极提高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稳步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国外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熟悉其业务流程,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我国期货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话语权,为粮食进出口贸易赢得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

[2]李蔚.我国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3]何蒲明,刘建军.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4.

[4]孙蓉,李亚茹.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保障功效[J].农村经济,2016.6.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期货市场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量化投资在期货市场的有效应用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基于博弈视角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创新
证监会首次举行中国铁矿石期货市场微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