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州民宿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2019-06-03杨款姚圆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林州民宿融合

杨款 姚圆方

关键词:民宿;文化;融合;林州

本文为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练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林州民宿旅游业发展研究”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8日

一、民宿概念

综合国内学者对民宿研究中的界定,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风俗、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生活之住宿场所。且专家一致认同民宿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两个环境:一是所处的乡土环境,借助传统村落的风水与沉淀;二是自我的建筑环境,不同于其民房的情调与特色。因此,民宿要凸显以下特点:一是“取材于民”,民宿的建筑材料需取材于当地盛产的建筑材料;二是“改建于民”,和当地建筑风格相统一;三是“传承于民”,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文化传承。

尤其是“互联网+”的经济热潮下,民宿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酒店住宿的补充,应该说民宿是一个独立的业态,一个有故事、有心灵触动的业态。中国的乡村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民宿的发展,要么文化传承较好,本土文化氛围浓郁;要么依赖于旅游目的地和知名景区,以旅游发展附属服务产品的角色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民宿成为了热词,自然会得到资本的关注,但因区位不同、文化不同,因此民宿并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无法进行快速复制,资本可能快速复制无数个本土建筑,但却永远无法复制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习惯,是岁月的积淀。因此,民宿应当是一个承载当地传统文化,突显人文特色的文化实体,是传承与发扬当地文化的承载体。

二、林州民宿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建筑风格与当地相统一。石板岩的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的居住也堪称一景,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极具特色。镇上建筑皆为就地取材,古色古香。石阶、石巷、石院墙、石梯、石柱、石楼房随处可见,与大自然浑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林州民宿选取当地的特色材料作为建筑外观,与当地的建筑风格相统一。

2、传承“扁担精神”。“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以前林州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每天翻山越岭,去时挑着日用品和农资,回来挑着从农户家里收集到的各种农副产品。100多斤的货物,来回100多里的山路,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一副铁肩膀,挑起了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翻山越岭,走村串乡,走出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扎根三农、诚信经营、拓展服务、创新发展”作为当地传承已久的扁担精神,依旧是石板岩当地的文化精神。

3、红色文化浓厚。红旗渠红色文化,是林州的特色代表文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也在林州世代传承,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以红色文化,作为其主打文化,使游客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认同。

4、航空文化兴起。至今,安阳航空文化旅游节已经举办十届。2014年5月林州通用航空机场开始动工,2016年10月底机场完工,可从事航空游览、飞行体验、航空摄影、空中广告、飞机播种、飞机托管、飞行员培训等业务,也将为提升林州市“航空运动之都”的知名度产生深远影响。1992年,林州在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首次举办国际滑翔赛,此后每年举办两次。安阳林州的航空文化正在培育中兴起。

5、建筑文化浓郁。2015年林州市获得“中国建筑之乡”的称号,也是全省唯一的“建筑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2017年,林州建筑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税收16亿元,注册企业数量800余家。目前,林州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60%从事建筑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建筑业,全市建筑从业人员近20万人,林州建筑企业的业务遍布全国。

6、独特有趣的民俗。林州在办红白事时,饮食是独具特色的大锅饭。准备几口大锅,炒菜用的是大铁锹,猪肉、白菜、豆腐、丸子、粉条……美美地一锅炖了,白花花的米饭在另外一个大锅冒着热气,大锅饭吃的是气氛、是热闹、是乡情;点老杆,其实就是在以前烟花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会把所有的“烟花”聚集在搭设的高杆上,看烟花各种样式,在下面围观方圆几里地的人群都可以观赏到;还有独具特色的地方庙会等。

7、历史文化悠久。林州位于安阳境内,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3,000年的历史文化,殷墟、甲骨文、青铜器,历史文化遗迹较多,各类人文景观林立,文化氛围浓厚。林州以自然风景与红色文化为主要代表旅游景點,历史文化内涵较欠缺;而安阳市内人文景观文化内涵厚重,且距离较近,交通便利,无论是客源共享,还是景观吸引度,两者都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1、民宿零散发展,发展无序。民宿分布零散,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经营形式有三种:村民利用自己的空房自发经营,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看中一个地方投资办民宿,或村与企业合作投资经营民宿。这种无序状态的民宿,多数不符合区域科学布局和合理适度发展的要求。

2、同质经营,文化内涵未充分发挥。民宿主要集中于景区和旅游景点,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过分集中于景区。同时,由于同一个景区,相同的周边环境和材质相同的特色民房设计,形成同质性经营,创新不足使民宿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3、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有部分较高学历,有新主题、新思想的经营者,但大部分还是以景区周边村民和资本为经营者,这样的经营者往往缺乏业务思考,没有新主题新思想,民宿发展很容易停滞不前。

4、缺乏营销意识。民宿品牌知名度不高,民宿经营者宣传营销的手段比较单一。在当今这个信息资源大量涌现的互联网时代,民宿尚未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很少通过网络宣传推介,缺乏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所以往往出现“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的极端现象。

5、产品定位不明。消费者追求个性化、人情味的住宿需求。而民宿主打的是不低于酒店的标准化服务,不同于酒店的人情化关怀,传统酒店管理模式千篇一律,装修风格差异不大,缺少个性化和人情味,无法让消费者放松身心。民宿服务向酒店标准化服务趋同,或低于酒店服务;客房卫生、设施等无法得到保证;房屋装修风格趋于现代化,差异不大。

三、林州民宿与文化融合路径选择

(一)彰显乡村特色和地域文化。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的独特性与专属性,围绕鲜明的主题定位,在民宿建筑风格设计、室内装饰方面,做好深度策划,打造极具创意和景观美学概念的特色民宿。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力度和传承。室内摆设、用品和室外小物品布置要体现乡土情调,注重淳朴民风的保持和发扬,做到人居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要突出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号。

(二)发展“民宿+”。一是民宿+航空文化。借助林滤山的航空优势,使民宿与航空文化相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增加游客的航空体验,同时可以在民宿内部装饰上突出航空文化,建立航空文化主题民宿;二是民宿+民俗文化。如开发特色大锅饭。饮食文化是民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的特色饮食,是当地文化的缩影,同时也可作为民宿的特色餐饮,增强民宿私房菜的吸引力;三是民宿+林州精神。可以把林州的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相关的实物或影视资料等植入林州民宿,让游客更能感受林州精神。使民宿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旅客的黏性,构建起集风景、风情、风味与一体的乡村休闲产业链。

(三)差异化、多元化。可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等不同类型的村居民宿。挖掘“村情村史”、“民风民俗”“名人乡贤”、“民居古道”、“山水农耕”等特色文化,把这些乡野元素融入民宿建设,凸显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人文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吸引客人住进来、留下来、玩得好。

四、林州民宿文化发展策略

(一)创新发展思路,打造民宿品牌。创新是第一关键要素,以投融资方式,不断吸引外来资本,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和村民等参与主体组织起来,不仅要进行资本融合,而且要有思路碰撞、经营创新;以“民宿”的思路重构乡村休闲旅游体系,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经营发展模式。

(二)融入当地文化,提升民宿附加值。乡村民宿不少是外来文化人投资,难免出现水土不服。开设民宿如对当地文化缺乏深刻理解,可能弄成四不像,出现定位不当,导致投资的失败。民宿主亲自动手用当地食材做早餐,并亲自解说当地人文景点,这样的旅游体验与商务酒店的住宿体验完全不同。民宿主不能仅仅把民宿做成提供住宿的地方,而是要打造一个有意思的农家生活体验场域,这样才能提升民宿文化附加值。

(三)确定民宿定位,吸引不同消费人群。如“怀旧、情侣、亲子”民宿各维度形象的总和应对预想的市场人群构成极大的吸引力。在形象定位中,将文化内涵贯穿建设和经营的整个过程是支撑民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時,民宿将在定位的基础上衍生出品牌精神、文化内涵。

(四)政府加强人才培养与引导计划。针对民宿经营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导致民宿经营、民宿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的情况,政府应加强特定民宿人才培养计划,为地区民宿的发展准备后备力量。

(五)政府规范管理,引导发展。针对民宿零散发展,发展无序等问题,当地政府应加强规范管理,设立民宿集中群,增强民宿集中效应,塑造民宿品牌,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便于管理,减少民宿因同质性经营、文化内涵未充分发挥、创新不足问题的产生,使地方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完善基础设施,保护传统建筑。针对乡村基础设施的不足,加强污水、垃圾、道路、电力、消防等规划与建设,提高民宿的住宿体验。对于传统建筑,加强保护,体现乡村文化的面貌,体现乡村文化的魅力,提升乡村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基础设施与传统建筑相结合,增强民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强营销传播,推动“互联网+民宿”发展。调查显示,目前有60%左右的民宿经营者依然使用传统营销模式。因此,如何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先进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营销模式,已经成为民宿经营的当务之急。“互联网+民宿”发展空间很大,民宿业要把建设民宿网络平台作为一件大事,不仅为游客提供网络交易方便,而且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文化衍生产品一揽子解决方案,拉长休闲民宿产业链。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坤.新时代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6).

[2]邵逸子,凌硕.探讨乡村民宿与在地文化之间的联系[J].艺术科技,2016,29(10).

[3]李忠斌,刘阿丽.武陵山区特色村寨建设与民宿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选择——基于利川市的调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6).

猜你喜欢

林州民宿融合
孪生院子民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迷情大丽花
你是民宿达人吗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