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堂设问技巧探究

2019-06-03周伟祺

速读·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提问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学问题设计时应关注:一是应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感受;二是應从学生的学习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等角度设计相关教学问题;三是教学提问应是有时效性、知识深度、持续发展等的特点。

关键词:提问;深度与广度;开放式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看到课堂设问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是也越来越发现,我们的问题慢慢地为问而问,学生也只是把我们设想好的答案复述一遍。甚至,老师一开始上课,学生就能知道会问的问题及条案。这样不但学生对我们的提问不再有思考的冲动,连我们自己也没有创新的动力。这样的问题在新授课上,作为机械操练还勉强说得过去,只是更多的情况是,这就是孩子们能对颜色提到的几个问题了。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

一、问题的工具化

1.现在我们的问题设计只是为了我们课堂教学内容的而设定的,甚至有时把问题作为了教学环节的过渡手段。所以课堂上的问题都是可以预想到的。

2.那些能回答标准答案的孩子会更让老师关注,因此孩子们在此引导下也更热衷于回答这样的问题。

3.这样的问题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热衷下会让课堂气氛更加好,因此我们的课堂问题设计就会更偏向于这样一些问题。

周而复始,在这样的循环下我们的课堂提问成了师生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提高课堂气氛的工具,而忽略了提问促进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习能力的初衷。

二、问题的无效化

当今的学生小小年纪早有了丰富的“经历”:早教,外出旅行,家庭变故,电视节目,媒体传播,同伴舆论,书本,道听途说,不一而足。这些“经历”给学生们的更多方面的信息的同时也改变了孩子的心理特征。由此老师在平常交流中的问题设定没有完整的学生的背景信息,由此引起学生对老师问题提不起兴趣甚至反感。问题的有效性便无从说起了。

三、问题的平面化

当我们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时,我们想到的更多是让孩子通过问题重复教学内容,操练发音,而没有为学生进一步的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作更多的准备。因此在很多问题设计成了平行的,不是为了发音就是为了记住字母组合。

四、封闭问题

老师最可能犯的错误就是会学生封闭式问题。什么是封闭式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与之相对的开放式问题有什么特点。首先,由于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回答内容不尽相同,由于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他们就会成为对话中的主导因素。同时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要求学生认真进行思考,给出具体的想法和思路。

那么怎样能提高老师与学生交流中问题的作用。

(一)重新认识提问

有效的提问其根本是有效的沟通,更是后者实现的重要途径。谈到沟通,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曾对一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男女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这些数据表明,沟通在学生的一生中的地位有多重要。而老师与学生的亲身交流正是学生开始交流能力培养的最好的基础。而有效的提问正是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途径,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以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角度来设计相关问题。

(二)问题的设定应有一定时效性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孩子很关注的话题,我们那个年代的小燕子,更近一点柯南,现来的就一定是王者荣耀了。让孩子乐于接受引导必是他们最喜欢的,因此在问题设计时有一定相关的内容甚至加入一定的相关人物形象,会让孩子对你的问题更有亲切感,当然对你的正面引导也就不会这么抵触了。当然你要保证自己要把持得住,不然你也成为游戏的粉丝,那就只能成为经验交流大会了。

(三)教学提问设计应用深度与广度

有幸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教孩子苹果的时候,她不单引导孩子们的发音,她还提了以下的问题:①苹果有什么颜色啊?②有这样颜色的水果还有很多,为什么你能认出区别;③你知道为什么“You are the apple in your mothers eyes.”是掌上明珠的意思吗?这样的问题设计还是平面化的吗?孩子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不单要跟上老师思路,要回答还要观察,思考。虽然只是一个例子,但给我们的提示是:针对要提问的内容,我们的思考应该多维度的,更应该是有文化积累的。这就是我们日常需要更多的学习,对英语的历史,文化知识及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要将封闭式问题改为开放式问题,首先要明确这两者的区别

倘若您意识到问出了封闭式问题,可以马上停下来,改为开放式问题再问一遍。那么如何识别呢,很简单,封闭式问题往往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举例来说:

“What colour is it?”

“What colour can you see?”

“Do you see six monkeys?”

“How many monkeys can you see?”

通过对比,相信你会看出当中的区别。虽然是很小的一点转变,但只要你能坚持下来,不单你的问题会越来越有意思,学生对你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兴趣的。你是给了学生打开一扇学习得更深更广窗户。

通过对小小细节的剖析,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很多有趣的地方,更是能让我们更上一层次的方式。其实天花板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突破的,祝你在教学的路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美)斯托茨福斯著.提问的威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1).

作者简介

周伟祺(1978.11—),男,汉族,广东省佛山人,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中高年段英语学习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提问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