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03张斌

速读·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俱乐部课外教学方式

张斌

摘  要:体育俱乐部最初的兴起是在国外院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俱乐部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

为了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根据体育俱乐部的各个因素和差异,体育俱乐部主要分三种形式: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综合体育俱乐部。这三种俱乐部教学方式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个性化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加上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养,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总之,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俱乐部模式如果能被有效的运用,将会提高体育课的效率。不但能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有很大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喜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容

作为从国外引进的新的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自主能力能得到较大的发挥。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俱乐部,学习项目的基础理论和体育技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行的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也让学生在参与体育俱乐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和锻炼的习惯。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实施。

二、把体育俱乐部教学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更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利用高职学生专业技术的自觉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和空间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三)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老师有绝对擅长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求老师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相辅相成,共同学习。更能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项目、时间和老师。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给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认识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体育俱乐部的体育学习,通过与不同的学生的交流和交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将课内、课外一体化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式的体育课堂做到了将体育课内和体育课外的一体化,将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外,将课外的体育活动也纳入期末的测评当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课外的也体育活动也能够有序的进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项目,这种体育俱乐部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体育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如何合理的制定体育俱乐部教学计划

(一)明确目标

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是为了学生的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满足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体育俱乐部是为其提供的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了双方交流的机会。为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健全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

实行体育俱乐部主任负责的聘任制,科学的管理,有利于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保证俱乐部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机制能够培养体育俱乐部中的良好的氛围和热爱体育的精神,对体育教学和俱乐部的管理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在讲课时,应该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实用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将学习的内容举一反三,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结合,促进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四、结束语

俱乐部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切合学生自身的条件,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进行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华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36-237.

[2]陶晓斌.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戴春丽.高职院校开设体育俱乐部的思路及建议——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3,35:306-307.

[4]唐伟华,曹学军,尹兰花.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03:99-102.

[5]江立勇.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3:68-70.

猜你喜欢

俱乐部课外教学方式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