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生本对话的研究

2019-06-03陈宇

速读·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文本教材

陈宇

摘  要:数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凭借。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重视文本的“范例”作用,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努力以“生本对话”为途径,探索实现师生教学双赢的道路。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本对话

据近三年听课数据统计分析发现:70%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新课时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90%以上的数学教师在公开教学时自始至终不需要学生打开课本;只有10%左右的数学教师要求或提倡学生预习学习内容。这组数据引发我思考:是数学教师的认识出了偏差,还是数学教材本身存在着问题,或是……数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凭借。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重视文本的“范例”作用,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为此,我努力以“生本对话”为途径,探索实现师生教学双赢的道路。下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对话”的点滴体会。

一、生本对话的实践策略

生本对话应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学生视为对话教学的主体。因此,必须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建构的自己的意义世界,探求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创新和再理解。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建立生本对话策略。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卡,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预习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第一步,也为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生本对话的起始阶段就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的听课学习作好准备。那么,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预习课文,解读文本的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们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卡,对学生的课前与文本的对话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预习文本的方法不尽相同。然而,我们发现学生们的课前预习效果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并不是学生预习质量不高,而是预习把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了固定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掌握与文本对话的策略方法。

2.课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文本是生本第二次对话。学生独立与文本进行对话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而使生本对话低效甚至失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首先,难以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特别是文本本身缺乏趣味性或者文本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如果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很难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对文本出现“误解”甚至是“错解”。由于能力的限制和主观上的随意,如果缺乏教师的介入,生本对话很可能走进曲解文本的死胡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非常有要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与文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避免生本对话自由主义和形式主义,保证生本对话的有效。

3.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延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觉得在生本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与文本对话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延伸至课外,活化延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生本对话,促使教学有效、高效

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所以,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培养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便于将自己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时间的“损耗”,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生质疑,促进教师课前深入解读文本。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质疑,不仅能够使他们在教学中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认知冲突,还能促使教师在备课中进一步钻研教材,从而实现“双向促动”。在解读文本时,我基本上围绕三个问题与文本深入对话:教材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最后一个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使教学难以深入。所以,在课前钻研文本的功夫下足了,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教学才有了高质高效的保证。

2.教学前测,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有效预设。文本的编写有两条线索,一是处于表面的理解,二是藏于书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内容在整体上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一致,但具体到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来说,就会出现差异。为准确了解班级学生现状,在学生完成课前生本对话后,我进行了《教学前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并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质疑都停留在教材中清晰写明的方法上,而数学思想隐含在具体的解题方法中,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思想方法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决定着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及需求,找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确定教学方案。在教学预设中换位思考,多考虑生本对话中的困难,结合具体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因素并进行相关渗透,在学生需要时为他们铺路搭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教育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学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学”。郅庭瑾博士认为“凡学生可以自学的知识,学生就可能更有效地领悟这些知识,教师不必独白式地讲授,也不必勉強学生限定在教师的提问范围内思考”。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做到“想对话、会对话、敢对话和乐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展开心与心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4(11).

[2]刘俐.巧于引导让生本对话更有效[J].福建教育,200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