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19-06-03王影

速读·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高年级渗透

王影

摘  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新课标》中指出:“要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喜爱自己的文字,爱这些语言文字书写的文学作品,热爱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的作家,爱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作者的各种优秀品质和情怀,能有效的健全学生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产生了错误的“三观”。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能有效的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气氛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结合学生生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下功夫,只有教学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传统文化无时不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体现,因此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结合生活情境,而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知识教育教育。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有着更深的体会。

2.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

3.加强课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北京故宫、山东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传统文化、民间工艺、艺术、风俗等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就对教师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虽然在新课程标准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拓展、启迪、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4.借助古诗词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词是我国都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例如,学习《春夜喜雨》时,笔者给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在创作这首诗歌期间,杜甫居住在四川,自己种田,每天与农民一起生活和劳动,所以“春雨”对于他来说非常宝贵。学生有了“春雨贵如油”的认识后再朗读诗歌,自然就能体会春雨带来的愉悦心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5.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以我国传统的文化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一些令孩子难以理解的生僻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当前的科技,将国学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漫,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学习。借此培养孩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我国当代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国学经典用音乐的形式演绎,情真意切地再现古诗、古文的韵律美。既淡化了读诗时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這不失是用现代媒介,为国学经典的一种创新。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推进小学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改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的选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欧小慧.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5.

[2]张宝,满敬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9-50.

[3]方文红.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54.

[4]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高年级渗透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