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现

2019-06-03孙文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3期
关键词:装置考核生产

孙文志, 黄 玮, 李 宁, 王 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a.工程训练中心;b.教务处,辽宁抚顺113001)

0 引言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其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密切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2]。然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又是高校实践教学较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以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在延续[3],大多数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企业参观、实验室验证的认知阶段,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更达不到熟练的程度,这种现状难以在近期有所改变。② 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实践教学过程普遍不能够按企业的规范和职业标准进行,虽然近几年各学校都在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实践,但实际进展不大。③指导教师普遍缺乏现场经验。多数指导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过程、安全知识了解不够全面[4],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缺乏真功夫。④ 训练环境得不到保障。由于化工企业的高危险性,很多装置和设备不能随意进行操作,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又受资金与场地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发挥作用不强[5],造成了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⑤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往往学校对实践教师不够重视,各种政策对实践教学不是持鼓励态度,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造成实践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改革难以推进,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014年开始,我校在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上进行全方位研究和论证,打破了过去那种凌乱的、不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基地建设入手,改革实训内容,强化过程训练,加强教学手段建设,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等[6],从而基本解决了实践教学瓶颈问题,确保实践教学改革步入快车道,实践教学质量有了快速提升。

1 实训基地建设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根本保证

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由于化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学生不能在生产现场完成实践教学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因此,建立与企业生产装置或设备相一致的生产环境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尤为重要[7]。为此我校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上提出了以石油化工主干专业链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共享、多功能集成、多手段教学的大概念实践教育平台[8]。每个平台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并且相邻平台又相互衔接,以保证充分体现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全貌。根据我校的专业特点,选择了以油气钻采、油气集输、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5个典型生产工艺过程为基础,构建了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图1~3所示是石油加工训练平台中的常减压蒸馏装置以及学生利用该装置训练的情形。该平台涵盖我校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5个主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等28个相关专业,占我校本科专业的64.7%,学生达到81%。同时石油化工概论课程全部在实践基地进行认识实践,学生受众面达到100%。平台的建设,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供了根本保障。

图1 常减压蒸馏装置

图2 学生正在操作阀门训练

图3 学生正在进行装置运行训练

2 按企业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组织教学是核心

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核心就是从实践教学内容、训练过程、训练方法等与职业标准对接。为此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2.1 以行业企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为依托组织教学

实践教学是衔接校园学习与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9],在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如何把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校企专家分析、论证,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建立以石化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重新组织构建实践训练课程体系。从而打破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例如,在石油加工平台训练过程中,按照“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来组织教学,从专业知识、化工安全、岗位职责、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和训练。在事故处理的方案分析教学中,严格按化工企业的操作规程进行示范教学,从故障汇报流程,调度决策、处理过程、操作顺序、结论分析等。这与以往的教学在内容组织、训练过程有本质区别。这种理论—专业—实践—安全—管理—职责—法律法规等全过程的集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提升职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2.2 以生产工艺与操作流程训练为核心组织教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实践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够用为度”的教学理念[10],更强调生产工艺和流程的训练和熟练程度。在石油加工仿真实训平台中,学生在装置的结构、功能、原理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重点是对石油加工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行强化训练。主要包括装置的工艺流程、参数变化对生产环节的影响、故障预警、判断及处理、内外操作联合训练等环节。图4是常减压蒸馏装置流程图。例如,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的操作训练,不但给学生讲解操作流程,还要对系统的参数变化,引起各环节的动态调节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工艺指标。学生通过对装置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做到流程准确,动作规范,操作标准。这种真刀真枪,实实在在地进行的实践体验,对提升实践技能,感知企业文化,提早适应企业环境大有益处。

图4 常减压蒸馏装置流程图

2.3 以化工安全知识为突破组织教学

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的生命线,化工安全是目前化工行业非常重视的环节,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上升到了全新高度[11]。在学生实践教学中,把化工安全知识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实践教学每个环节,已成为我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从化工安全知识到安全防范意识、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对安全知识的教学采取单独讲解,单独训练,单独考核。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企业安全风险,突出安全意识的养成,把企业的安全规范、安全标识、安全设施都移植到实训平台上,建立与企业基本一致的安全生产环境。通过认识体验、规范操作、预案演练等环节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基本能够做到按规定程序独立进行排查和处理,提高了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这是我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内容,做到安全理念无缝对接。表1列举了化工安全讲授的内容、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

表1 化工安全实训内容教学形式及时间分配

3 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是保证对接的关键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主要的是能否按企业所需组织教学。高校教师虽然实践教学有一定经验,但对企业的生产装置和生产环境普遍不是太熟悉,操作流程和工艺等更是了解较少,因此只靠本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有些心有余力不足[12]。因此从生产企业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他们从安全教育、装置的操作工艺流程、事故处理程序、技术员管理职责等全方位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组织管理,讲解专业知识,设备结构和原理、工艺过程等。教师和工程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发挥关键作用。对促进产教融合、“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4 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建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辅助教学手段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可或缺。一是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① 编写了不同专业、不同实习任务的指导书,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目前已经出版的指导书有3本,基本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13];②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训练平台。在互联网技术上开发了仿真学习系统。学生在实践教学之前通过访问校园网,选择自己的实习内容,所有内容与实践教学完全吻合,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对实习场所、装置、操作各个环节有所熟悉,还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利用二维码技术对整个装置的各部件结构、工作原理进行辨识。由于实习的学生专业不同、内容不同、对装置的认识程度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利用二维码技术对整个装置的主要部件进行结构剖析、原理分析和动画演示等功能[14]。学生通过手机扫描装置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立刻获得相关信息,这种便捷、快速的辅助教学手段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5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实习成绩评定大多采用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综合给出实习成绩。这种形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成绩评定不够准确,更重要的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片面评价方法不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5]。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实习效果[16]。① 建立了教、学、做、考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教、学、做、考紧密结合,每个环节都能在指导教师的掌控范围内,边讲边学边练边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②考核形式多样化。根据实习的阶段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例如,化工安全知识考核,常识性考核由计算机组合出题,学生根据掌握的安全知识在计算机上答题,成绩直接判定;安全操作环节采取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装置的结构、功能、操作过程等采取现场答辩和实际操作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生产工艺流程操作、内外操训练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考核,根据学生的熟练操作程度和准确性,直接给出成绩。③考核与评价具有渐进性。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会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学生对某一部分成绩认为不理想,不满意,可以重新申请考核,高成绩可以覆盖低成绩,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练好,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训练,成绩逐渐提高,值得赞扬和支持。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实习质量。

6 取得的成效

2年来,通过实践教育基地的建成,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指导,考核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现了很好地对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目前,我校学生累计5 000多人在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对500多名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了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另外,实现了资源开放共享,已为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抚顺石化公司等单位职工培训200余人,中国民航大学等学生实训200余人。

7 结语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运作才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由知识传授向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过渡,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石油化工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环节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装置考核生产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用旧的生产新的!
内部考核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轰趴装置指南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