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里:产业兴 乡村美 百姓富

2019-06-03覃淋

当代贵州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刺梨茶香小康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覃淋

龙里是“中国刺梨之乡”,是全国集中连片最大的人工刺梨基地。目前,龙里正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龙里县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村民忙着整地、栽种育苗、翻耕农田、蓄水集肥……一片欣欣向荣的农忙景象。

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地势平坦,气候环境优越,是龙里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省级重点农业园区。近年来,湾滩河镇依托优势发展农业,许多农民依靠产业致富,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小洋房,开上了小轿车。

“以前我们只能靠种点玉米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通过种植蔬菜每年可赚8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刘必红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8年,龙里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2亿元,同比增长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0元,同比增速14.61%,成功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如今的龙里,正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有奔头

春耕时节,在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育苗大棚里,邹开福正忙着查看西兰花苗生长情况。

“这几天天气好,温度高,育苗生长得很快,再有半个月就可以移栽到隔壁的蔬菜大棚里,到时候长出来的西兰花绿油油的,可好看了。”邹开福边介绍边用笔在本子上记录查看情况。

今年40多岁的邹开福是龙里县湾滩河镇村民,3年前成为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新型农民”。“过去在家里种地,土地少、没技术、收入低,只能外出打工。现在家乡变化很大,我在公司里管理基地,学习科学种植,年收入有十几万。”邹开福满脸喜悦。

在湾滩河镇,像邹开福一样忙碌而幸福着的“新型农民”还有很多。据了解,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年前扎根龙里,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我们公司的蔬菜基地有1100多亩,去年产量2000多吨,销售额600万元。”公司总经理解道矫告诉记者。

目前,湾滩河镇的蔬菜种植3.5万亩(含复种),培育经营主体60余个,平均每天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园区年用工量10万余人次。

近年来,龙里县充分利用毗邻贵阳、交通便利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海拔冷凉的气候优势,少工业、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龙里县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4.01万亩(含复种),累计采收蔬菜53.06万吨,产值16.86亿元。

农旅结合促增收

沿着新铺的柏油路走进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路两旁一排排刚长出嫩芽的刺梨树、一栋栋粉墙蓝瓦的农家小别墅映入眼帘。

路边的一家农家小院里停满了来自贵阳、都匀等地牌照的小轿车,老板燕启富正忙着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今天来了三批客人,你看,我这院子里车都快停不下了。”燕启富掩不住兴奋。

燕启富是茶香村村民,自己成立了一个合作社种了几百亩刺梨,后来依托刺梨产业又开了一家农家乐,发展起了旅游产业,收入非常可观。“我自己种刺梨,然后又深加工生产刺梨酒、刺梨果脯,来我这里玩的游客吃饭的同时也能购买刺梨产品,一年下来能赚30多万元。”

龙里是“中国刺梨之乡”,而茶香村是龙里种植刺梨最早的片区。从2000年起,龙里以茶香村为中心形成了刺梨种植连片长达10余里的十里刺梨沟。十里刺梨沟刺梨面积2万余亩,是目前全国集中连片最大的人工刺梨基地。

依托刺梨种植基地,龙里县陆续投入4800多万元,打造十里刺梨沟旅游景区,完善了道路、广场、停车场、公厕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举办了6届“刺梨赏花(品果)节”系列乡村生态旅游活动,当地农家乐餐饮、住宿、娱乐、刺梨特产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年接待自驾游游客30万余人,旅游收入3000万元,大大提升了十里刺梨沟的知名度。

2016年又新增投入1000万元对十里刺梨沟景区进行提质改造,建成了山地自行车主题公园,修建国家级赛道5公里,引入全国山地自行车户外运动赛事,目前已举办了3届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2017年,根据国家、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有关规定,经黔南州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龙里县十里刺梨沟旅游景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曾经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发展“刺梨产业+乡村旅游”,茶香村已形成了刺梨幼苗培育、刺梨花节旅游、刺梨果销售加工的一条全产业链,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美起来了,来我们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茶香村村委会副主任肖发海说,下一步,茶香村将依托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人吃上“旅游饭”。

乡村振兴绘蓝图

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通过农旅结合,201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图为茶香村村民在采摘刺梨。(龙毅/摄)

除了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龙里县还致力于让乡村美起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龙里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基础设施。出台《龙里县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建立“1+14”战略行动体系,完成40个行政村村庄及6个示范点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农村电力改造新建线路23.5公里,安装通讯基站111个,铺设通讯光缆470公里。

构建精神文化高地。继续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德行龙里·一路有你”主题实践活动。同时,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发利用,让其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扎实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引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

2018年9月,龙里县成功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开启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格局,未来该如何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根据规划,到2020年,龙里县将以全面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整合资源,强化举措,着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改厨、改圈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面推进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小康业、小康绿等“八项小康行动”建设。同时,深入实施“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助力美丽乡村提质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刺梨茶香小康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县城建设蕴藏巨大潜力
氤氲茶香,纸短路长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茶香苗韵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