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房改造圆百姓“安居梦”

2019-05-30汪佳

当代党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院坝工作队硬化

汪佳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左边是千峰万仞的武陵山脉,右边是1000多米深的峡谷,前面是无数个发夹弯。一路上,记者一行人就穿行在悬崖峭壁上。

2019年4月24日,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散落在山脊上星星落落的村庄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里就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

通向大垭乡的道路已经硬化,虽然不算宽,但两旁的房屋整洁坚固,刚装上的玻璃窗洁净透明,旁边是干净的农户院坝。这里欣欣向荣的景象,之前却不多见。

作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大垭乡两年前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户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房屋歪斜、破旧不堪,全乡道路硬化率也只有8%。

如今,在市住房和城乡建委扶贫集团的帮助下,大垭乡的危旧房屋不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整体面貌也焕然一新,村路从崎岖泥泞土路变成了平坦通畅的水泥路,房前屋后的杂草杂物消失不见了,变成了美丽的花草树木和堆放整齐的柴草农具,村民随手乱丢垃圾的陋习也得到了极大改观……两年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摸清问题聚焦住房

2019年4月25日早上8点,大垭乡龙龟村第一书记彭光明刚从乡里开完产业扶贫会,便骑着摩托车沿着蜿蜒山路,驾轻熟路地回村。

一年多前,彭光明主动向所在的单位原市规划局,申请加入市住房和城乡建委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到大垭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出发前,彭光明还特地做了两件事。

一是准备了大垭乡的微型影像、城乡规划资料,详细了解大垭乡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

大垭乡境内最低海拔214米,最高海拔1600米,全乡多为喀斯特溶岩地质,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70%以上,海拔落差大,土壤贫瘠。

二是考取摩托车驾照,并自掏腰包购买了一辆摩托车,为做好第一书记和开展工作做足各项准备工作。

骑着摩托车逐户走访,彭光明摔得伤痕累累,却把龙龟村487人的贫困情况和全村的整体住房摸了个遍。

彭光明不仅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还是市住建委扶贫集团派出的驻乡扶贫工作队队员。

驻乡扶贫工作队共有9名队员。

彭光明和队友一到当地,立马观察到这里没有菜市场、没有超市、没有饭店、没有汽车站,时常停电停水,山路泥泞,坡度起伏大。

为破解这—贫困难题,驻乡扶缸作队吃、住、干都在乡村,并联合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入户等调查方式,深入调研大垭乡的住房保障、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情况,找准大垭乡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短扳。

白天摸排农户危房改造,晚上打着手电筒开院坝会,驻乡扶贫工作队队员眸捍红说:“这里挑灯夜战、秉烛夜谈是常事,晚上9点以后想买袋方便面都不行。以前乡政府的路也只是硬化没有油化,我们改造的都是群众的房子。”

于是,利用自身优势,驻乡扶贫工作队攻破的首要难题,就聚焦到房屋改造上。

分步实施梦圆新房

大垭村4组,一栋吊脚楼特别引人注目。

房顶是刚铺上的新瓦,墙面刷上清漆,发亮的门槛边还贴着红色对联。

高大坚固,宽敞明亮,这是贫困户向寿刚改造好的房屋。

一年前,向寿刚的房子还是大垭村里最破烂的,房顶尽是窟窿眼。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向寿刚说,常年潮湿的环境滋生出蚁虫,把房屋的梁柱都腐蚀了,露出一个个洞,致使整栋房屋结构倾斜严重,摇摇欲坠。

可是向寿刚夫妻由于手部都有严重的残疾,只能望“洞”兴叹,扯块塑料布搭在屋顶,这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

破烂的房屋,双手残疾的父母,这幅景象,把向寿刚儿子近几年领回家的女朋友全“吓”跑了。

2018年6月,这栋破烂的房屋迎来转机。

向寿刚的住房成为村里首批房屋改造示范点之一,一时间,院坝里堆满了建筑材料,维修工人正上上下下忙得热火朝天。

“房屋改造施工原则首先是安全可靠,其次是功能适用,最后才是外形美观。”大垭乡分管建设的副乡长胡小平说。

为了解决向寿刚住房的安全問题,施工首先要把已经断裂、不能满足安全功能的梁柱进行更换加固处理,然后把已经被虫蛀、水蚀的房屋构件进行清理修补,还刷上特制的“仿夯土”涂料防止二次腐烂,延长使用寿命,接着在矫正歪斜的梁柱等结构构件基础上,替换屋顶的破碎瓦片。

房屋内部的结构经过“大整修”后,外部的“面子”改造也有大讲究。

“房屋外立面风貌改造是按木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分类实施的。”据驻乡工作队副队长邹鑫盛介绍,向寿刚原有的房屋属木结构,风貌改造时就以当地常见的乡土元素为切入点,体现苗家少数民族建筑特色,整治时增加飞檐、坡屋顶、雕花窗、穿斗梁、木板墙等部件。

向寿刚的新房改造,是大垭乡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

大垭乡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涉及农房1072户,截至2019年4月,已开工建设676户,完工557户,总投资约5100万元。

排危改貌终得安居

唐家坝,位于大垭乡大垭村1组。

“以前路不平,骑摩托车都要慢慢来,拉运物资特别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环境卫生改善了,村子漂亮起来,我们出门的心情也变好了。”村民冉隆华说。

崭新的村容村貌,得益于2018年,对唐家坝人居环境全方位整治的结果。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可分为整、修、改、净四个方面。”大垭乡党委书记赵中娅介绍到。

首先是“整”,对院坝、檐沟、阶沿、室内地面进行修整和硬化,清理每家庭院堆放的杂物。

其次是“修”,將影响群众生活和村庄美观的圈舍进行拆除改建,村民原来的露天化粪池修成封闭三级化粪池,敞养牲畜圈也被修成30平方米的砖砌牲畜圈。

再次是“改”,针对房屋内部的厨房进行灶台翻新、地面硬化和管线改造,把黑脏乱的老式厨房,改造为宽敞明亮洁净的新式厨房。

最后是“净”,布设排污管道和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把每家农户房前屋后的排水沟修得焕然一新。

“现在厨房干净了,厕所也不臭了,院坝收拾得利利索索,就像换了座新房一样,感觉像在做梦。”80岁村民苏文花站在自家房子门口,笑得无比灿烂。

从大垭乡到唐家坝,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

然而,这短短的路程,以前不开四驱越野车,是到不了的。

这里弯道又多又密,山高坡陡,海拔相差1000多米,部分坡度超过45度。

两年前去唐家坝时,乘坐的两轮驱动小车爬坡到一半时,都会后溜到坡底。

“进出都是泥巴路,雨天路滑不说,稍不注意都会摔个跟头。积水坑更让人头疼,还要小心翼翼绕道走。”提起硬化前的村路,村民向国杰很是感慨。

路都进不来,谈何发展呢?

道路硬化,因此成了驻乡扶贫工作队入驻唐家坝的第一任务。

在不盲目拓宽道路宽度,不破坏原有山水、田地、古树的基础上,基本保留了原始路网形态,其中村里主干道的面层采用压膜混凝土,形成的自然彩色纹理,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唐家坝的道路硬化工程仅用了一个月便完成了;同时,为了方便居民停车,农民还自愿腾退地方,设置了停车场。

排危改貌,填坑拓路,整治环境,这些山脊上的村庄经过“三级跳”,危房变为新房,小路成了大路,脏乱变成整洁。

此时的大垭,终得广厦千万间。

【札记】

2019年4月23日,我第一次走进大垭乡。

刚进大垭村,便看到修缮一新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地穿插在山岭间,绿树红墙,古色古香。

这样的美景,不仅在大垭村随处可见,在通往木蜡村的路上也能看到,半路上有一个异地扶贫搬迁点,远远望见村民住房修建如火如荼,听见打桩机轰鸣响彻山谷。

这一路上,我都在思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抬头一望,在工地背后的山腰上“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的横幅,给了我答案。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大垭乡也正是这样做的。临走之前,唐家坝村民李勇华说:“把我们唐家坝修得这么好,我还有啥子理由不感谢党,不努力上进的呢?”目前,他已经在县城定好桌椅家具,准备开个农家乐大干一场。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还会有更多的希望绽放。

猜你喜欢

院坝工作队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川北院坝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卜算子·院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