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困难群众有“医”靠

2019-05-30宁小倩

当代党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溪卫生室小林

宁小倩

一场春雨刚过,青山绿水、白云悠悠,黔江区金溪镇满目皆是春的气息。

在这秀美风光的背后,曾经的金溪镇却有“难言之痛”。

作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金溪镇人口近1.5万人。全镇的贫困户中,曾经近60%都是因病致贫。

“不怕贫,就怕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以说是扎在金溪镇贫困群众心头的两根剌。

近两年来,作为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的乡镇,金溪镇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打出一套“高效组合拳”,为广大贫困群众编织了一张温暖的健康保障网。

“三个精准”,解决群众“看病难”

金溪镇长春村村委会门口,一辆摩托车从不远处驶来。

摩托车司机正是长春村第一书记田杰。他背着背包,一双胶鞋沾满了泥浆。

春季,正是流感易发的季节。这天上午,田杰给村民派发了预防流感的宣传单,行程进展到一半。

田杰的背包里“宝贝”可不少:一大摞宣传单,两本快写完的工作日志,《扶贫知识问答》《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手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书籍。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来自重医附一院的田杰,告别父母、妻儿,从主城区来到金溪镇长春村,开始驻村扶贫之旅。

田杰回忆,来村里不久,就遇到了一件牵动人心的事。

2017年10月18日,下午2点多。

田杰创建的长春村“共同富裕”微信群里,一位村民发了这样的消息:“希望有个好心人,发发善心,救救这个小女孩,她的生命危在旦夕。”

此外,群里还收到一张照片:一位妈妈抱着满脸汩水的小女孩,眉头紧锁,一脸无助。

发消息的,是村民王华胜。她怀里的小女孩正是她的女儿小林(化名)。

田杰询问后才得知,原来,小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家境贫困,近段时间来一直吃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人命关天,耽搁不得!”田杰迅速向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的重医附一院汇报情况。当晚,医院便召开了紧急会议。

次日,一辆救护车疾驰赶往金溪镇,把王华胜1岁多的女儿小林接往重医附一院,接受免费救治。

“感谢,感谢你们!”在重医附一院,孩子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女儿有救了,我们这个家有希望了!”

小林的病,是压垮这个贫困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王华胜的丈夫远在新疆打工,她本人又患有精神疾病。

小林出生4个多月时,就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病以来,已经花费了8万多元。

小林的病,牵动着长春村村民的心。

2017年11月23日下午,田杰接到了为小林主刀医生的电话:“手术非常成功。”

堂堂七尺男儿,田杰的眼角却泛起了泪花。

10多天后,田杰亲自赶往医院,接手术后的小林回家。

那天,院领导在微信群里,说了一句:“谢谢重医附一院爱之队,谢谢小田。”

“我会一直保持战斗姿态,直到撤回来的那一刻!”没有多想,田杰便打下了这样的文字。

在金溪镇,小林这样动人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我们主要是突出‘三个精准,解决群众‘看病难。”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村工作队联络员沈鹏介绍。

精准识别。对全镇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贫困人员患病情况、大病慢病等病种进行分类及因病致贫人员反复摸底排查,精准识别。

精准治疗。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对定点帮扶村因病致贫贫困户,组织专家或协助当地量身制订“一对一”治疗或康复方案。

精准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贫困户签约率100%,定期规范随访率达90%以上。

“三重保障”,解决群众“看病贵”

“田书记,你以后走了,我怎么办哟?”当天下午,田杰骑着摩托车,又来到村民田景然家,田景然以为田杰的任期快到了,满是舍不得。

“你放心,哪怕以后我回去了,你妻子身体再有什么异样,也可以联系我。”田杰拍着田景然肩膀说。

听闻此话,田景然坐在板凳上,点燃了一根烟,心里踏实了。

曾经,田景然妻子因长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脚又有残疾,饱受疾病的折磨。

田景然没有子女,他为了照顾妻子,只能在家务农,收入根本不够妻子的医疗花销。

一次,田杰看到田景然妻子一瘸一拐地往金溪镇卫生院赶。

看着她的身影,田杰从那时起下定决心,一定要送她去黔江中心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在医院治疗期间,田杰帮助她办理各种手续,让她享受到健康扶贫的政策。

“我的头也不晕了,眼睛也看得清了。”田景然妻子激动地说。

自从妻子病情好转后,可以放心打工,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田杰说,除了田景然一家,金溪镇还有许多村民享受到健康扶貧政策带来的好处。

山坳村的李婆婆因患恶性肿瘤,先后4次住院,共花掉治疗费8万多兀。

“这8万多元的费用几乎让我的家庭陷入绝境。好在经过各种医疗救助报销后,我个人只承担了8千多元钱,生活又有了希望!”李婆婆说。

事实上在金溪镇,不少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长期陷入越拖病越重,越治越穷的恶性循环。

为此,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通过强化“三重保障”,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难题。

强“组织”。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镇脱贫攻坚总体部署,镇政府、卫生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健康扶贫办公室,时刻对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进行动态监管,对自付比例高的贫困人口及时采取措施。

强“救助”。在实施7道医疗保障基础上,区上设立救助基金1000万元,对贫困患者自付比例仍超出10%的部分,再次进行兜底救助,确保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总费用自付部分控制在10%以内。

强“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实现全覆盖。

沈鹏介绍,此外,金溪镇在家贫困人口,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三级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

金溪镇清水村卫生室,不少村民前来看病买药。

“这要搁到以前,我还得坐车往镇上、城里去哟。”65岁的王大爷,有些感冒不适,来卫生室看病。

新建的100多平方米卫生室就像一个“袖珍”医院,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及其他辅助用房。

“那就是我家。”王大爷指着不远处的小楼房说,新建的村卫生室,离他家也就几百米路程。

村卫生室不仅硬件上去了,医疗技术也有了保障。

“现在村里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卫生室都能解决。群众找村医看病,心里也很踏实。”清河村村干部介绍,新卫生室建起来后,全镇的村医曾先后被派往重庆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经常参加黔江区组织的培训会。

清水村医疗条件的改变,是金溪镇健康扶贫、为群众健康兜底的一个缩影。

“重庆好些医生都来过我们村的。”说起金溪镇的变化,在卫生院就诊的不少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方便老百姓就医,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镇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多次组织重医附一院、附二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专家到金溪镇开展义诊、办讲座、查房,深入农户家送医送药。

“我们正着力构建区、乡、村(社)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沈鹏说。

为此,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筹资对金溪镇卫生院进行整体迁建,对7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安排专项人才培养经费,制定了镇卫生院3年人才培养计划;每月组织市级医疗专家到金溪镇开展义诊、讲座。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两根金溪镇群众如鲠在喉的“刺”,随着健康扶贫工程的持续推进,逐渐被连根拔起。

【札记】

为了采访脱贫攻坚,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来到金溪镇。这次来的感受大不相同。

第一次来的时候,这里没有像样的产业,道路多是泥泞的机耕道……印象最深的是,金溪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群众尤其多。

那时候,作为第一书记,田杰也刚到金溪镇没两天。当时,我跟着他一块走村入户。长春村里,不少村民患有重病、大病。

“你们放心,我们驻村工作队很多工作人员来自全市的医疗系统,有什么问题,找我们。”初来乍到,田杰就这样一户户走访村民,让这些饱受疾病痛苦的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次来,眼见着一个个更新换代的村卫生室,矗立在老百姓家门口不远处。

陈伦琼、李方成等患病的村民,均因为享受到健康扶贫的政策,重燃生活的希望。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李方成说得有几分哽咽,因患有肝硬化,再加上面瘫,家里已经花了20多万元,通过相关政策支持,最后他只花了4000多元。

手续办完那天,李方成不知道如何感谢,情急之下,去买了瓶矿泉水递到了田杰的手里。

如今,金溪镇的羊肚菌等產业发展正红火,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想方设法拓宽销路,老百姓不愁找不到事做。

医疗有了保障,身体逐渐好转,在家门口发展产业,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了盼头。

猜你喜欢

金溪卫生室小林
清官戴金溪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嘉陵江金溪航电枢纽大坝钢筋计监测资料分析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项目补助资金应“善待”村卫生室
宋代金溪邓、傅二社义兵与谢叠山乞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