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场所精神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营造
——以华夏怀来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为例

2019-05-30孟晓静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场所营造景观设计

孟晓静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1)

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为度假酒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目前度假酒店景观设计还存在着同质化和场所精神缺失的现象。在这个体验和交互至上的时代,度假酒店景观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场所精神的营造不仅会使度假酒店独具特色,还会赋予其灵魂和活力。

一、概念

场所精神不仅仅指冰冷的空间系统,还包括其中的光、风、声音、人的活动、历史等等因素形成的特有的气质和意象,它能被人们所感知并唤起人们的记忆,从而与其产生情感交流。

度假酒店景观设计是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出具有休闲放松氛围的室外休憩、活动空间,通过设计达到人与当地场所在精神上的沟通,从而满足人们释放压力、追求差异化生活体验的需求。它的特点是注重体验和精神追求,包括对异地文化的渴望,对释放压力的渴望,以及对创意生活的欣赏。

“场所精神”和“度假酒店景观”都注重人的体验。设计中都是通过自然或人工环境展现其独特的文化意向和气质,从而使人们获得认知感、归属感和愉悦感。两者的本质特性是一致的,因此把场所精神理论融入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

二、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影响因素

场所精神的影响因素分为两部分,一是自然景观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空间环境;二是人文景观,包括社会活动、地域文化(图1)。一个好的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应力求将本土的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达到最完美的契合。

三、度假酒店场所精神营造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场所精神是场地中自然和人文因素有机融合形成的一个清晰、统一的意象。景观设计应在全面掌握各个因素规律的基础上,将场地与区域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景观统一整体考虑。其次是场地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特别是在采用不同设计手法和元素体现场所精神时,要与整体的地域风貌相协调,符合整个区域的设计语境,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因此,在设计中应做到从整体第一印象着眼,全局设计,然后深化细部,最后又回到整体,审视整个项目是否表达出了场地独特的场所精神。

(二)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要求突出表现场地的个性和唯一性。在现场踏勘及充分了解现场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解决方法,并且完美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其次,本土素材的运用,包括乡土植物、本土材料。不同地域的植被组合形成的空间特征各不相同,它往往是人们形成空间印象最直观的影响因素。如三亚鸟巢度假酒店,依托山地和野生动物,设计为生态度假型森林酒店,有户外探险,篝火酒吧等野生户外体验。再如土耳其洞穴酒店,利用当地的凝灰岩地貌,将公元5~6世纪的洞穴改建而成,其拥有古拜占庭血统和土耳其精神,走入其中可感受独特的时空体验。

> 图1 场所精神影响因素(作者自绘)

> 图2 场地自然地貌(作者自摄)

> 图3 温泉SPA区效果图(作者自绘)

> 图4 景观方案平面图(作者自绘)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强调人与景观的互动。首先是通过空间、尺度和五感体验等设计,使人们与自然景观产生互动,如莫干山裸心谷度假酒店通过石径、石墙、石阶、竹篱、茅舍、农家、天然材料等原乡体验,引导人们放下一切置身自然、洗涤心灵。其次是通过对当地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挖掘,创造性地设置相关的体验活动。如日本冲绳的虹夕诺雅度假酒店处处彰显当地的传统文化,被誉为琉球文化“活博物馆”,其中有水牛车作为代步工具,还设置了织布体验等民间手工艺体验活动。

四、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营造的具体手法

场所精神的营造过程是通过景观载体形成可感知化的过程。通过场所的设计和活动的设置将无形的环境氛围和文化资源加以阐释,使之转化为可以被人们所识别、理解乃至引起回忆的景观载体。

(一)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尊重

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地形、气候、水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空间的划分而且影响着当地人们对空间感受的认知。人们依存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并会对这种环境产生眷恋。在设计中因地制宜,对有利条件进行强化和应用,以场地自然环境为依托建造度假酒店景观,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场地感受。

(二)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正如星野集团对虹夕诺雅的定位:“虹夕诺雅是能够展现正宗的日本,并重视地方传统的价值观,与大自然共同发展,做融入现代感性的奢华度假酒店。”一家好的度假酒店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奢华,而是融入当地文化、传统和意境,成为当地的小缩影。

1.对历史文化的延续

在设计中,充分挖掘场地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从中汲取设计灵感从而构思设计概念。首先搜集素材,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其次,整理素材,提炼归纳出设计元素。对于有历史遗迹的场地,应对遗迹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取舍和梳理整合。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可以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灵活运用和保护。再次,转换设计元素,创造设计语言,具体方法有三种:保留与再现、象征、抽象提炼。保留是对场地中历史文化提炼重塑和表达,再现是根据功能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再现历史文化。象征是指通过景观设计使人们产生联想、回忆,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抽象提炼是将事物中最独特的特征提取出来,进行概括,形成艺术化的符号。最后,将设计语言转化成景观载体,包括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铺装、景观小品等。

2.对民俗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民俗文化是指在民间民众长期生活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与风俗文化的统称,是在人群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文化现象”,它包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俗、节庆和宗教信仰,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以体现民俗文化的景观小品、人物雕塑、生活场景等为载体,塑造日常生活中最真切的东西,容易增加亲切感和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可以设置民俗体验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在互动中体验当地文化,感受场所精神的魅力。如杭州安缦法云酒店以“18世纪的中国村落”为设计概念,它像一个时光机器,带人们回到几百年前,在提供现代完善服务设施的前提下,体验那时的生活方式,白天可以体验耕种,晚上随着篝火共舞。除了特殊照明外,大部分照明都是靠蜡烛,为了让人们体验和感受自然,远离喧嚣,房间内除客户要求,一般不配备电视。通过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再现给予人们难忘的时光之旅,同时也展现了场地独特的场所精神。

(三)乡土材料的运用

乡土材料往往是表达一个地方地域性特点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引起共鸣。

不同地域的气候水文条件也构成了不同的植物结构。乡土植物是经过自然长久优胜劣汰选择的结果,保留下来的物种是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的,并且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在景观设计中,对乡土植物的保留和应用,不仅能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场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和个性。

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对于当地物料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其表面,而是通过肌理、色彩、质感甚至气息对其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此外,乡土物料的运用不仅可以节约运输费用而且结合当地的工艺往往施工更加方便。此外,在设计中深度挖掘乡土物料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技术,在创造出新的景观形式的同时又延续了场地的场所精神。比如日本冲绳虹夕诺雅,围墙材料为当地的珊瑚石,并且采用了竹富岛当地自古以来的自然堆砌手法,因为它的通风结构,所以能够抵挡强风,不会坍塌。

五、华夏怀来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项目位于河北省怀来,靠近八达岭长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场地中有很多历史上的战争遗迹,三座烽火台,一个兵营,成为场地的标志性地貌特征。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并且其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葡萄生长,被誉为中国葡萄硅谷。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发展起来的,已融入人们的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历史解析:古时怀来本名“怀戎”,戎即边陲要地,军事防御之意,八达岭长城与场地内烽火台、兵营相邻,是战争时密不可分的军事要塞,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英雄”的故乡。明代时期怀来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变”,许多兵营、烽火台、堡垒便是当时所修建。

> 图5 主入口遗迹墙效果图(作者自绘)

> 图8 中轴种植效果图(作者自绘)

> 图9 南侧绿化隔离带种植效果图(作者自绘)

> 图6 活动分区图(作者自绘)

> 图7 活动流线设置图(作者自绘)

(一)主题定位:传承地域文化,融合乡村风情

打造阳光运动的亲子家庭式度假酒店。以家庭客群和会议团体为服务对象,由Club Med运营。以疏林缓坡为特色的乡村休闲风格,同时注重遗迹保护。在文化方面延续红酒文化和英雄文化。

(二)空间布局: 借山之形,构水之意

场地的自然环境比较震撼,有坝上的苍茫和疏朗的景象,也有古长城遗址的豪迈气势(图2)。设计中紧紧抓住对场地的第一感受展开,从地形、植物搭配、空间感受等方面着手,营造和加强场地的第一印象。场地地形较为复杂,东侧有8米深冲沟,西侧从南向北逐渐降低,景观遵从场地地形现状进行设计。运用场地内的地热资源,结合东侧冲沟的地形特点,设计了洞穴式室外温泉(图3)。东侧也依地势设置活动场地。(图4)

(三)文化表达:提炼传承,融合创新

场地中的烽火台和兵营遗迹予以保留。在主入口处设计了仿古城墙遗迹,从入口处奠定了场地的基调和氛围(图5)。兵营里复原了古战争场景,通过木栈道步入其中,仿佛步入了时光机器,仿佛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金戈铁马和连天烽火。

秉承英雄和葡萄酒文化,户外活动设置以骑士成长历程为线索来组织贯穿(图6)。游线按难易程度逐渐升级,具体活动项目如图7所示。兼顾各个年龄层,让每个家庭成员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户外活动环境,并从中体验场所文化特色。

(四)情感营造:回归自然,记忆乡愁

情感意境是一种隐喻的存在,能够激发身处其中的人们展开联想,去寻找印象中的某些影子,怀来度假酒店的特点是为人们创造一个体现荒野自然特色,可以放松身心的空间环境,其中少不了对当地天然材质的使用。怀来当地盛产木材、石材,植被主要有芒草、葡萄,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营造场所气质。

植被整体以组团式疏林草地为主,以营造出疏朗开阔的场地意境。由于场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葡萄生长,在中轴对景处种植葡萄园,既体现场地地域特色又为客人提供了体验自然的机会(图8)。同时采用乡土植被,如樟子松、馒头柳,核桃、山杏、柿子树等等,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现较理想的状态。这些乡土植物往往是当地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稳定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乔木结合地被种植,灌木较少量种植,地被主要选择耐旱耐寒和低维护的观赏草,如卡尔拂子茅、委陵菜、崂峪苔草、连钱草、青绿苔草等等进行高低搭配,不仅节水而且容易形成苍茫震撼的场所意境。如图9所示南侧绿化隔离带种植了一垄一垄的卡尔拂子茅,形成一片观赏草的海洋,其既是对葡萄园意向的模仿,又能使人们在场地外就能感受到场地的苍茫和震撼。

硬质铺装主要选择契合当地土地颜色的暖黄色调,表面质感以自然面和荔枝面为主,材料有透水混凝土、花岗岩和透水砖等。构筑物材料以当地的毛石和板岩为主,在保证生态的同时又与场地环境相协调,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景观小品注重挖掘、凝练、提取当地英雄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特征,如酒桶状花钵、骑士雕塑、战争场景再现等景观小品,其选材也以木材和石材为主,更好地表达场所精神。最终形成以酒店成为载体,环境为主要“消费”对象,游客在其中能充分体会到物我两忘、心游桃源的休闲感受,从而成功地迎合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情趣和情感.使情感与自然共生、与记忆共鸣。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认知的维度探讨度假酒店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营造,其中主要的结论有:

1.初步建立了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场所精神营造的理论框架,列出其主要四个影响因素,并由此总结出三个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手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2.场所精神理论有助于地域特征的表达,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场所蕴含的文化,并缓解当今度假酒店景观设计千篇一面的危机。3.度假酒店场所精神的营造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关注。4.场所精神营造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不仅仅是关注项目本身,一味追求独特性。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大的社会环境全面分析如经济和运营因素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展望:度假酒店场所精神的营造需要地域文化和情感长时间的积淀、磨合才能逐渐被人们认同,在设计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场所精神的营造并不是完全追溯历史而是汲取历史中有意义的部分,并结合场地风俗习惯、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综合设计的结果。■

猜你喜欢

场所营造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