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出版社:琼崖文化播种者

2019-05-29邢明旭

出版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社海南文化

邢明旭

从上世纪海南社刮起的琼版旋风到近年来的二次腾飞,相信在王景霞和一批同她一样保有激情的海南出版人的用心和努力下,海南社将在国境之南更辽阔的苍穹中展翅。

提到海南岛,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那片白沙映衬下的椰林树影,然而在大众视线之外,却有这样一批辛勤的“耕种者”,30年来坚守在国境最南端的琼崖热土上,播撒文化的种子,并陪伴它们破土抽芽,长成大树。

王景霞便是这“耕种者”中的一员。从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以编辑身份加入海南出版社(下称“海南社”),到如今作为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执掌企业,王景霞陪伴海南社走过了34载岁月,亲历了它发展路上的那些急弯和缓坡。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社大胆提出“立足全国办社”,引行业之先,随后十余年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光荣与梦想》等一批引进版精品图书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琼版旋风”,一时间风光无两。

及至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产业化浪潮席卷出版业的同时,也给海南社的发展带来挑战。面对危机,海南社及时应对,引进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在近些年重新调整战略,聚焦地方特色文化和大众经典,出版了《琼崖文库》《更路簿丛书》《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实用技术丛书》等一系列独具价值的好书。除此之外,包括海口国秀城、文昌书香小镇在内的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也先后落地并逐渐实现盈利,帮助海南社再度驶入增长的快车道。

时光流转,尽管如今身份有所改变,但王景霞和她身边的海南出版人的热情却从未减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辛勤“耕种”下,琼崖“文化丛林”将越来越茂密。

“立足全国办社”

30多年前在全国出版界刮起的那股“琼版旋风”,至今仍被不少资深出版人所津津乐道。的确,考虑到人口、文化、财政等各方面资源的现实情况,海南社在当时取得成功着实不易。究其原因,海南出版人敢想、敢创新的拼劲儿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各地出版社纷纷喊出口号,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國。但我们认为,若当时的海南社立足本省办社,别说发展,甚至连生存都会出问题。”曾任海南出版社社长的袁大川告诉《出版人》,“形势逼迫之下,我们提出了走出海南岛,‘立足全国办社的战略,把编辑室办到了全国各地。”

在彼时“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时代,海南社创新大胆的体制机制吸引了一批个性张扬又才华横溢的出版人,一批好书也应运而生,《数字化生存》《光荣与梦想》《安妮日记》《证券分析》等引进版图书风靡一时,“黑眼睛丛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国际惯例丛书”、《教育管理辞典》等一批图书获国家级大奖……海南出版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进入新世纪,出版格局风云突变,市场化、产业化的浪潮席卷全国。在资本的助推下,不少出版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跑在了前面。相较之下,海南社资源大多分散在各编辑室,社层面经济积累相对欠缺,在那一轮市场化的“拼杀”中落后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引进版图书由于版权价格在市场上不断被炒高,成为了他人货架上的“明星”;宣发体系的不完善则成为限制海南社前行的另一掣肘。

海南出版社三环书苑举办的读书活动

改革势在必行,但却只能循序渐进。2005年,海南社迎来一波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由于步子迈得过快,当年海南社的经营业绩就从盈利变为亏损,一批出版人选择了离开,大量资源流失的同时,留下了不少暗藏的债务。

2008年,海南社再次求变,引入新华文轩作为战略投资者,希望借文轩的经济实力为海南社在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发行营销等各方面的埋头积累提供助力。另外,文轩强势的发行系统也是彼时海南社所急需的。随后的2009年12月,完成转企改制工作的海南出版社与新华文轩合作组建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成为一家跨地域合作的现代出版企业,通过借船出海,海南社短时间内补足了短板,也为随后的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播撒文化的种子

事非经过不知难。

2013年,王景霞接任海南出版社社长。上任头件事,便是四处筹款给员工发工资。“当时项目和资金大多在各子分公司手中,出版社层面的积累相对欠缺。”

待军心稍定,改革便提上日程。“将省内出版资源收归总社,实现统一生产、经营、结算,把人、财、物集中,做重新的调配。”在此基础上,海南社实行大中心制运营,成立了大众图书研发中心、教育图书研发中心两大部门,将原有省内各子分公司的业务统一纳入。通过业务板块的回收逐渐将员工的心神重新聚在社内,出版社的总体筹划和经营能力也得到了强化。

随后的几年间,随着新体制渐入人心,海南社又适时地推进分社制架构,并筹划在“立足全国办社”的基础上,结合岛内外多家分社、子公司和杂志社的架构,朝着集团化的方向迈进。“条件成熟后,希望这些分社可以再成立公司,在海南社的大平台上,将各自的触角伸得更远。”王景霞说。通过分社制改革,海南社实现了控制关键与放开经营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表面上看,如今的分社制与曾经的编辑室制似乎区别不大,但事实上,无论从体制架构抑或员工的心理认知层面,二者都有本质的不同。一路走来,王景霞面对过部分同事和群众的误解,也承受了不少委屈,但她始终顶住压力,带领海南社班子克服难关。

体制机制的理顺让海南社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主业的发展也渐成体系。“在版权价格飙升,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情况下,我们确立了海南社新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作为海南本地的文化企业,做好地方文化出版责无旁贷。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中华文化的常识性普及方面付出我们的用心。”的确,这块国境之南的热带宝地有太多资源值得关注。结合这一优势,海南社在近几年频频发力,同海南省文联、作协、社科联、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及各大高职院校等当地资源充分合作,出版了大量填补空白的好书。

海南出版社参与建设的三沙哨兵书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精准地聚焦南海及海洋文化,海南社专门成立了三沙分社,同地方文化分社一道,凭借一批重量级的选题和创新活动打响了品牌。其中,旨在发掘、整理海南本土文化资源的《琼崖文库》目前已出版50余册,未来十年计划出齐三百册;《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一书从组织、编辑到出版仅历经一个月,在所谓南海仲裁案实体问题裁决公布前夕及时问世,为世界了解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的绝对主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服务亚洲博鳌论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知识读本也接连推出……围绕海南省全面发展战略,海南社想方设法地不断挖掘,有所突破。

有心的读者还会发现,近些年岛上的文化讲座、新书发布、读书沙龙等活动也开始兴盛起来,不仅在海口,而是遍布海南多个市县。三沙永兴岛上,海南社还主持建设了三沙哨兵书屋,用1.3万余册精选的国防军事、历史人文图书在国境的最南端撒下全民阅读的种子。除此之外,三沙分社举办的研学、红色旅游等一系列活动也受到大众的认可。

除此之外,海南社还计划在中华文化的通识普及方面付出其努力和用心。“某种程度上讲,如今国人不缺大部头的东西,而是缺乏中华文化的常识。”王景霞希望通过海南社的方式,将文化常识性内容变得家喻户晓。

一直以来,王景霞给地方分社和三沙分社下的经济指标不高,鼓励它们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激发编辑们的积极性,结果,团队不仅做出了好书,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各板块的逐渐发展,也从侧面证明了海南社近年來改革思路的正确。“一片土地上的文化,一定要有这样一群人很用心地去慢慢浸润,通过点点滴滴的产品和活动,让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种子逐渐萌芽,长成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树林,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要做的事。”

多元发展显身手

不仅是做书。近年来,海南社在发展主业的同时,推进多个文化产业项目落地,逐步实现了跨领域发展,成为一家以出版为主业,涉及投资、文化地产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如今,在王景霞和班子成员的通力合作下,海南社资产规模大幅增长,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

2013年,海南社果断“出手”,投资1亿元开发建设了2.3万平方米的国秀城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当时筹款是个难题,只有浦发银行海南分行贷给了我们,就是因为这家银行的行长读过我们的书。”透过这件事,海南社团队看到了品牌背后信任的力量,更坚定了做好书的信念。

目前,海口国秀城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产权已全部划归海南社,除此之外,包括文昌书香小镇项目、海南出版北京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海口江东新区6.5万平米自贸港核心试验区地产项目在内的诸多文产项目也都实现了增值。“未来我们将赋予文化产业项目更多文化内涵。例如我们在国秀城一楼的正中间最好的位置开设了三环书苑,定期举办讲座、新书发布会等活动。通过类似的设施和举措,让这些项目回归到文化、出版的大概念中来,实实在在地成为文化产业项目。”王景霞说。

“回过头看,尽管一路走来几起几落、波波折折,但我们的班子始终团结一心,面对压力没有须臾的停滞,不管分内分外,遇到的事情都全力往前推,才有了海南社今天的发展,这是最珍贵的东西。”采访中,王景霞几度感慨。

的确,从上世纪海南社刮起的琼版旋风到近年来的二次腾飞,人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站在新的发展风口上,相信在王景霞和一批同她一样保有激情的海南出版人的用心和努力下,海南社将在国境之南更辽阔的苍穹中展翅。

猜你喜欢

分社海南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船级社举办第五届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法新社进入朝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到CCS雅典分社调研指导
文化之间的摇摆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