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5-28王荣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心理干预

王荣芳

【摘要】目的 分析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在心内科中的应用,并提出合理化的应用对策。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有138例。分组方法为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常规护理法应用于对照组,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法应用于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心理干预;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1..01

心内科作为医院中收治患者数量较多的一个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及病重等特点,一旦治疗工作不及时,将会引发患者出现死亡,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需针对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属于新型护理方法中的一种,其在心内科疾病护理中应用,使护理工作能够适应患者病情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效果明显提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有138例。分组方法为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男34例,女35例,年龄55~84岁,平均(67.2±4.2)岁。观察组男33例,女36例,年龄57~85岁,平均(68.3±4.5)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护理内容包括:(1)为了使疾病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提升护理效果,要求主治医师应积极与麻醉医师针对疾病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及探讨,合理制定护理方案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使制定出来的护理方案更具针对性。(2)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大多数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一旦患病,患者将会出现诸多的不良心理状态,容易胡思乱想,担心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疾病预后及后遗症等。当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大提升,患者能够积极和乐观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及护理,使患者的疾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增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质量。(3)加强与患者进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目前在疾病治疗中存在的困境,以便能够有效解决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尊重和理解患者,确保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心中去,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质量。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内科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每年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对護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自身应具备较强的护理水平,以便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降低护理过程中错误发生概率。因此,需要将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融入到心内科疾病护理中,从合理制定护理方案、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病房等方面出发,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安全管理。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0%,较对照组的20.29%较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55%,较对照组的85.51%较高。可见将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世英,等.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91):267+269.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管理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简析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