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食同源的红尘因缘

2019-05-28刘培民

家庭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药食药膳食疗

刘培民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中医药与饮食同属一个起源。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药食同源的起源

“药食同源”又被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在古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这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通过讲究饮食,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功能特点,从而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黄帝内经》记载“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自然界这些家禽、植物、粗粮谷物等食物,具有驱邪气、补精气之效,即不用吃药也能改善健康状况。

这些具有药食同源性质的食品,是比普通食品和有刺激性的药品更具优势的食品,拥有不可取代的营养价值,在医学应用广泛。一般来说,长期慢性病或体质虚弱的人群可以采用药食同源进行预防或治疗。

药膳是否“是药三分毒”

中医药治疗疾病,主要是运用药物的偏性纠治疾病之偏寒偏热或偏升偏降等失衡状态。因此,俗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药食两用之品的偏性较之药品较轻微,日常食用对身体影响不大,使食用者在得到美食享受的同时,身体也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但若追求速效及走捷径,过量或超期限服用,也会矫枉过正,走向反面。比如少量食用大蒜可以抗菌、抗癌,预防寒冷、增加食欲;而大量食用则会引起全身发热,晚上睡不好,甚者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脘疼痛、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因此,食用大蒜时感觉胃热或口干、口渴即表示过量,即刻停服尚不致引起严重症状。

常见的药食同源食品

1.薏米: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薏苡仁脂、薏苡仁内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机会。

2.黑豆:黑豆被称为肾之谷,具有补肾、抗衰老功效。根据中医理论,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处的。黑豆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防止脑衰老,降低胆固醇,抗老防衰;还能增强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3.无花果:无花果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疗痔、润肠、上利咽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等功效。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对食物的消化,有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无花果有抗炎消肿之功,可利咽消肿。用新鲜无花果或无花果干,加入冰糖、水炖服,可用以治疗由于肺热导致的咽干、声音嘶哑。果实成熟时摘取鲜果,晒干,研成细末,吹喉用,可以治疗咽喉刺痛。

4.山药:山药性味甘平,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平补脾胃及肺肾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肺气虚还是肾气亏虚等,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证。

5.莲藕:具有通便止泻、健脾开胃、凉血止血、益血生肌等功效。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6.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杏仁还有抗肿瘤作用。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能够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由于杏仁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食疗是否存在过量

一言以蔽之——调理准确则无过量,调理不当则可能过量。

首先,应正确对待药膳之品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療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部分妇科病、儿童疾病,值得在患者中推广。

其次,中医食疗的特点,不能单纯以营养素的含量和作用来解释。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细微偏性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药膳也要有针对性地辨证施膳

食疗的具体形式就是药膳,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如《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针对不同的体质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再加入一定量相应的药物配制而成。药膳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保健、补养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应有针对性地辨证施膳。

幼儿与成人相比,生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幼儿属于稚阴稚阳,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且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极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儿的饮食应少温补,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尤其应注意时时呵护脾胃,以补后天之本。不可过用人参、阿胶等壅补之品以及保健品,防止提前发育或性早熟。

老年人由于大半辈子忙碌奔波,已经出现脏腑功能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出现了气血津液的不足,加之青壮年时期所遗留的一些病根,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建议其到正规中医院辨证,合理使用药膳,但不可因食疗而忽视疾病变化。如身体出现不适信号,一定及时到医院查清病因,及时诊治。

你怎么看食物药效?

聘婷

我对药膳特别感兴趣,在看《舌尖上的中国3》时,对“花胶炖鸡汤”印象很深,片中特别提到了在制作过程中,将鸡腿去皮、去脂肪,炖煮不超过3小时来降低嘌呤。我很矛盾,痛风患者究竟能不能喝?药膳真的既可以是滋补良方,也能成为致病毒药吗?

赞(69)转发(73)收藏(12)评论(98)私信(6)

太阳不懂夜的黑

不管是鸡汤、排骨汤,还是羊肉汤、火锅汤,嘌呤含量都很高,且肉汤煮的时间越长,嘌呤溶解于汤中越多;即便煮的时间较短,相对而言嘌呤含量还是高的。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都应该慎之又慎。

唧唧复唧唧

我认为药膳跟药一样,也要对人对症。比如煲汤养生就并非人人适用,也不是所有草药都可以用来煲汤,草药入菜也绝非“缺啥补啥”那么简单,随意食补可能适得其反。

科普小能手

药膳源远流长,但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因人、因时、园地的“三因”原则使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补应该有差异;随着四季的更替,个人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进食药膳时,有显性疾病的要预先申明,根据身体需要进行选择;一家人也最好不要同食一款药膳。

猜你喜欢

药食药膳食疗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消化不良 食疗帮忙
耳鸣的中医治疗与食疗
改善消化不良的两款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