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吃烫手山芋”的辛弃疾

2019-05-28鲁桂林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商辛弃疾政府军

鲁桂林

公元1175年6月,宋孝宗对大臣们大发脾气,说朝廷派近万人去围剿一帮小小的“茶寇”,两个月过去不但毫无成效,还被“茶寇”整得晕头转向。臣子们个个低头无语,过了一会儿,宰相叶衡为了摆脱僵局,起身说:“我向陛下推荐一个人,准能成事!”

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一个月之后,辛弃疾走马上任,出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这帮难缠的“茶寇”。

“茶寇”是何方神圣呢?那时,宋朝准备对金开战,本来国力薄弱,财政亏空,又要额外增加军备开支,于是政府就把这些开支增加到老百姓头上。当时茶是南宋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对茶的管理相当严格,禁止民众私自交易,所有茶商必须得到政府许可的“茶引”才有资格经营。而这个“茶引”必须用钱购买,而且一年比一年的价格高,这直接导致茶商们无利可图,众多茶商破产。于是,有一个叫赖文正的茶商联合大家一起拒交赋税,并结盟私自贩运,碰到检查的关卡,他们就用自带的“武器”硬拼过关。

这帮“茶寇”,约有400多人,先在湖北起义,节节胜利。随后,这帮人进入湖南、江西、广东一带活动,并选中了江西一处极为隐蔽的禾山洞作为根据地,准备与政府军展开持久战。因为“茶寇”智勇双全且又熟悉各处地形,所以多次以少胜多,把前来围剿的南宋政府军打得一败涂地。

辛弃疾接旨后,风尘仆仆赶到江西,立刻将几位统领叫到跟前,委派他们马上组织一批精兵作战,且人员一定要有勇有谋,以一敌十。统领们个个应允,不到一个星期,士兵到齐,辛弃疾一看,脸色都白了,这哪是士兵,个个没精打采,完全是一群“老弱病残”。辛弃疾不解,问统领们精兵哪去了。统领们说我们岂敢违旨,稍微精干的士兵大多被上级领导挖去为自己服务了。辛弃疾这下恍然大悟,真正明白了南宋军队为何一战就败的内幕。

要什么没有什么,辛弃疾有些头大,那他该何去何从呢?

辛弃疾采用“以柔克刚”的策略,一方面颁布重赏令,招募敢死队;另一方面建议皇上降低对“茶寇”的赋税。辛弃疾从当地驻军、土豪兵、村民当中优中选优,很快成立了一批精良的部队,然后对他们进行统一指导、训练。接着,辛弃疾把这支勇猛的精兵与精通地形的乡兵联合起来,分成两支部队,一支负责固守茶商们的根据地,一心一意调查、跟踪“茶寇”的日常行踪,让“茶寇”们无事可做;另一支队伍也不“浴血奋战”,主要负责到“茶寇”隐居的山里面去虚张声势,搜查、追击少数头目,但并不主动攻击。等到“茶寇”们疲于奔命、意志消沉、萌生退意后,这支部队又尾追而至,时刻让“茶寇”们感觉压力山大。

之前,“茶寇”敢于跟政府军死拼,靠的是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信息灵通,还有灵活机动的战术,因为他们熟悉地形,所以打起游击战来格外得心应手,而政府軍虽然规模宏大,但他们不得民心,也不熟悉地形,遇到崎岖蜿蜒的山路根本无法应战,而且后勤支援也成问题。

而辛弃疾组织的队伍信息灵通,攻守并举,虚实相生,大大控制了“茶寇”的活动范围。“茶寇”人数本不多,很多人在敢死队的监控下无法开展工作,加上有些“茶寇”在广东行进的途中,又遭到当地军队拦击,实力大损,他们处于“无事可为”的状态,最后是溃不成军。

辛弃疾马上乘虚而入,了解到大多“茶寇”无心恋战,就趁机派人到“茶寇”的军营里去招降,宣布只要愿意投降的人都会被善待,政府很快会降低所有茶商的税收。赖文正眼看四面楚歌,气数已尽,只好乖乖投降。就这样,曾在全国引起巨大骚乱的“茶寇”,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被辛弃疾彻底平定。

(郭旺启摘自《防城港日报》)

猜你喜欢

茶商辛弃疾政府军
茶山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图说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