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态度不同,结局迥异

2019-05-28唐宝民

月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刘裕文帝农具

唐宝民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是个苦出身,发达之前曾吃过许多苦,因此,在富贵之后,他十分注重节俭,平时穿着朴素,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他还在宫中悬挂了少年时使用过的农具、补缀多层的破棉袄,为的是展示给子孙,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要厉行节俭、艰苦奋斗。

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即位后,有一次回到父亲曾经住过的宫殿,看到了父亲早年用过的那些耕具,他身边的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当年大舜亲自在歷山耕田种地,大禹也曾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么能够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种的艰难呢?”刘义隆深感惭愧,于是决心做一个像父亲那样不忘本的节俭皇帝。

刘义隆在位时,继续推行父亲刘裕的治国方略,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逋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由是“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通“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开创了“元嘉之治”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的三十年,也是南朝宋最强盛的时期。

而南朝宋的第五位皇帝,即孝武帝刘骏,是武帝刘裕的孙子、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他即位后,也曾看到宫中悬挂着的那些刘裕少年时使用过的农具以及补缀多层的破棉袄,当时有一位侍中当着孝武帝的面盛赞武帝刘裕节俭朴素的品德,孝武帝听后却讥讽说:“庄稼汉得到这种享受已经是很过分的了。”

最终,刘骏成为了一个荒淫腐败的昏君。他在位期间,骨肉相残,刘氏宗室惨遭大劫。刘骏本人则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致使朝纲混乱、官风日败。他奢侈无度,大兴土木,扩建宫室,墙上和柱子上都用锦绣装饰,几乎把国库内所有的钱财掏空了。刘宋王朝在刘骏的折腾下,日益走向衰落,终于在公元479年,被权臣萧道成建立的南齐所取代,南朝宋就此灭亡,此时,距刘骏死去只有15年。

面对祖辈留下来用来警示子孙后代的农具、衣物等,文帝刘义隆的态度是“深感惭愧”,而孝武帝刘骏却是一副不屑的样子,而且还对爷爷进行讥讽。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了两个人不同的人格和修养,也预示了两个人日后不同的结局:一个成为一代英主而名垂千古,使国家走向强盛;另一个却以昏君的名声遗臭万年,把一个曾经强盛的国家折腾得奄奄一息。

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局,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

刘裕文帝农具
劳动者的法宝
未来日记
巧手还原《天工开物》中的农具
阳台上的“撩”:蛊惑了一颗曲解的心
贾生与文帝
品悟张释之为政之道
止谤妙招
偷皇帝的车
笑看有趣的发明
农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