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空与明月

2019-05-27梁罗茜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佳作史铁生合一

梁罗茜

这天,我正在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抬头,透过窗户看见了一轮圆月,它在漆黑的夜幕中显得那样皎洁可爱。

一个奇异的问题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没有黑夜,月亮还会如此动人吗?

我惊异于我此刻的思维,它竟与二十多年前史铁生的思维若合一契。他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了行动自由,听到了无数次或真诚或虚伪的宽慰:“不用与他人比较,你没有什么不同。”史铁生自然是不信的,我也不信。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比较中才显出差别。世界失去了比较,也就失去了区别的意识。如果没了比较,那么历史与生命就要遭受灾荒。如果没了残疾,那么健康是否会因唾手可得而不再珍贵?如果没了愚昧,那么智慧是否因此成了累赘的肉瘤?如果没了失败,那么成功的欣喜是否会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没有了比较,生命的痛或许会少,但枯燥的单薄、生命力的退化更恐怖。正如此刻,若没有了黑夜的陪衬,将失去多少“举杯邀明月”的真情?因此史铁生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但令我欣喜的是,黑夜并未忽视它自身的美好,史铁生亦没有被残疾打倒。他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成为绝版。他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我想,他所谓的拉紧,其实是在与世间万物比较后内心保持平和。正是因为比较,让他认识到什么是虚妄,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外物,什么是自我,最终达成了与生命的和解。

比较的尽头,是不比较。

比较是一种对抗悲观主义与投降主义的选择,它的尽头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清醒,而清醒的尽头是对生命抱有真情,这种真情让人不去怨尤,不去纠缠,也就放下了比较。

在世俗眼光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固然可喜,但那些失败而不气馁者、那些不惮于比较而放下比较者,才是真正的大气。

我再次望向窗外的夜空,想必史铁生已幻化为宇宙中的颗粒,既构成了夜空,又组建了月亮,既是比较的分母,也是比较的分子。这无疑是一种幸福!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行文流畅、思辨深刻的佳作。文章由读文、望月引出关于比较的思考,然而并未止于通过“比较”显出“差别”,也未止于以“夜空”显出“明月”的皎洁可爱,而是欣喜地看到“黑夜并未忽视它自身的美好”,且通过史铁生的例子指出“比较”的尽头是“不比较”,是“放下比较”,进而揭示“夜空与明月”“分母与分子”的“物我合一”与“生命的和解”———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见解。全文说理思路清晰,分析角度多元辩证,语言表达意蕴丰富,其中不乏哲思慧想,令人读后颇受啟迪。(程振理)

猜你喜欢

佳作史铁生合一
“三线合一”用法多
人剑合一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佳作欣赏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历时七年精心编纂《史铁生全集》出版
佳作展示
路过史铁生的情感世界
佳作精赏
《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