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讨

2019-05-25辛刚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现状

辛刚

摘要:文章以农村经济管理为核心,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创新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深入到农业产业结构中,掌握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事实上,农业经济管理主要依托于国家经济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环境来开展管理活动,规划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信息化再生产,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对生产环节、消费环节以及分配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与组织协调,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对此,为了迎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及时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农业经济管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始终处于低效的状态,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没有构建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观念一致的制度体系,现行的管理制度不符合农业社会结构现状,无法适应农业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大多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缺少执行力,还存在一些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没有严格遵循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经济管理,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执行力,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中央领导在近几年加大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根据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出台各项管理意见和相关政策,明确农业经济管理方向,但基层管理者仍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当前管理人员没有跟进时代发展步伐而更新管理思想,对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并不了解,一些政策没有及时执行或是执行滞后,降低了农业经济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职业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管理方式落后

在信息化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推动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当前而言,由于基层管理机构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重视,使得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过于落后,没有普及信息技术,科技水平不够,这是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持续低效的根本因素。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途径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管理制度、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机制,根据农业经济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土地流转制度。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依托于当地政府的力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将农村骨干劳动力慢慢朝着城镇地区进行转移,明确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以此为依据,结合民情,完善和更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征地改革,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第二,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的管理,引入信息技术,对农村土地进行集约化处理,进而保证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第三,生产经营制度。在农村生产资源管理中,构建农村生产资源集约化管理制度,在依法和自愿的条件下,引导农民自觉参与到土地承包流转市场中,促进生产资源的集约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对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优化产业结构制度。由于农业经济管理过于看重当地粮食农作物生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户收入水平的增长,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地方资源优势,构建农业产业多元化体系,打造特色农业产品,进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二)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人员素养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必须从管理人员身上入手,一方面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自覺意识,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同时,高层领导也要加大重视力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合理部署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和业务提高,并引入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进行指导,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解决个体农户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销售薄弱问题。除此之外,基层政府积极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配以专门的技术人员,构建技术产业联动机制,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三)加强管理基础,增加管理项目

政府部门要深入了解农村民情和实际经济现状,在兴水工程和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将兴水工程列入到财政预算中,设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解决农村地区饮水问题,这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第一步。除了饮水问题之外,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蓄水量,扩展浇灌面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水资源。交通建设也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交通便利程度,以通村公路为核心构建完善的农村路网,解决农民出行问题,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增加农业经济管理项目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针对农村地区资源或是产业特征,增加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大对个体户或是小规模养殖户的扶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项目,进而促进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四)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科技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引入信息技术,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积极发展科技水平,构建农技机构,开通农业技术咨询电话,根据当前资源现状,成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站,邀请领域专家回答农民生产中的问题,形成坐诊或是出诊服务,依托于互联网渠道,加大农业信息的搜集,并利用新媒体途径进行社会发布,回答农民技术上或是信息上的问题,进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加强现场咨询、科技示范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服务于农民的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组织各项农技推广活动,促进技术流通,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配以完善的运行机制进行保护,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促进知识与资本的对接,培育竞争力大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实行人才开发战略,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入与培养,紧抓科技创新,进而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审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发展机制,对农业经济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的重视程度,加强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深入了解农村民情和实际经济现状,增加农业经济管理项目,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科技水平,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翠莲.分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10).

[2]盛乐音.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山西农经,2017(21).

[3]李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04).

[4]冷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J].中国市场,2016(42).

[5]刘玉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4).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九户镇财政审计所)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现状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