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05-24王晓东韩春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画

王晓东 韩春雨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这些少数民族元素对于我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其在内容和创作的艺术上都呈现出古人对于自然、社会、哲学等最朴素的认识,可以说研究中国画创作对于我国建立文化大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文章展开关于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元素;中国画;创作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中国画创作课程中融入佳木斯地域文化教育研究——以佳木斯大学为例”(GBD1317134)研究成果。

构建起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我国跻身世界强国的灵魂所在,如果不珍惜不发展自己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传统,我国终将是无法实现伟大复兴梦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画创作教学活动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确保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生命力、创造力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还是中国画创作课程的生命力发展,两者之间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最终通过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类行为活动中实现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画创作课程的概述

中国画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技巧中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志,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物资体现。经过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的培育,中国画在不同的时期中呈现出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文化内涵,也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国画创作课程成为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当前选择中国画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中国画创作课程面临着发展的危机,因此要继续展开对中国画创作课程的优化创新,在继承中国画优秀的传统创作风格与意识的前提下,增加其文化内涵。从历史上的中国画的创作中就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元素中国画的创作发展较快,其利用中国画的创作精神来呈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在丰富了中国画内容形式的同时,更是为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一个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现代中国画创作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重视少数民族元素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实现对中国画创作课程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展开中国画创作学习。

二、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表现

可以说,少数民族中国画创作课程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画是我国独特的一种绘画风格,从古至今,国画在我国的艺术文化中都是一顆璀璨明珠。本身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元素,比如朝鲜族、白族、布依族、藏族、傣族等等,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画方面,通过运用少数民族的元素、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将人物造型、结构、身形、神情、动态和韵律等要素有机地统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少数民族元素中,一些传统图案(纹样)为国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这些少数民族元素从很久以前就存在,有画在陶罐上、刻在玉器上、雕在龟甲兽骨上的原始图案(纹样);有铸造在青铜器上、画在帛书上、缝制在衣服布匹上、雕画在建筑梁柱、烧制在瓦当砖块上、印制在书籍卷帛上的各个朝代、用于不同场合的图案(纹样);有印在纸上贴在门上的年画,用剪刀剪下贴在窗户上的窗花,缝在小朋友肚兜、荷包上的花纹,这些属于民俗图案(纹样);还有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图案(纹样)。来自于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国画的创作,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绘画灵感,在选择的时候不能笼统地归为传统图案(纹样),而应该找到相适配的类别。

三、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国画大致是从汉朝开始的,当然也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可以把“国画”提到更早的时代。但笔者这里就把“国画”理解为从汉朝开始吧。即便只是从汉朝开始,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画风,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类都各有差异。在中国进入近现代后,又逐渐引入了油画等概念,油画不管理念、手法还是表现内容上跟中国传统国画都有非常大的差异,目前中国画创作课程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首先,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肯定得优先考虑,然后大致可以按照时代→风格→内容类别这样的顺序去找相适配的少数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历史课本上会给每个朝代、不同民族或地域文化一定的符号性内容,但毕竟文化不会因为改换了朝代而断档,不同民族或地域文化也并不是孤立的,风格和手法并不会像历史课本上写得那样死板固定,传承和融合是不变的真理。因此,在选择图案(纹样),按照朝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去考虑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作品本身的特殊性,而不是把它笼统地划归某一范围。

中国画创作课程中,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元素的选择,选择到了适合的少数民族元素,接下来就是使用方面的问题了。包含少数民族元素艺术品的书籍或者画册,最重要的是把作品本身凸显出来,所以除了作品之外的部分,应该是尽量收着做的,或者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看不见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中国画还有一大特点是简洁写意,而不是西方油画的写实,要知道简洁不是简陋,收着做不是不做,规划得当、尺度优雅的好作品,依然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设计的,而且可能是更显功力(文化积累、品味提炼)的地方。在国画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充分结合优秀的书籍来开展,比如《古画品录》《石涛画语录》之类,兼读《营造法式》;还要注意文化与元素的融合,了解透视、构图、艺术史,多看《艺术与视知觉》《秩序感》《点线面》等书籍。国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者不断积累和学习,从理论基础和品味感悟中进行自我升华,才能真正将国画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四、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的应用优化

我国的少数民族元素历史悠久,不同地方的传统的农耕、游牧、渔猎社会,必然会因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而形成各式各样的传统文化。但当工业化的大潮袭来,千百个各具特色的小社会必然被塑造成一个内部差异极小化的整体。工业化的一个侧面就是标准化、同质化,工业社会产业链越拉越长,被同质化、标准化的区域也就越来越广。于是在今天可以看到,虽然天南地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千差万别,但各地的城市里的建筑“造型各异”却又难分彼此,人们的衣着也都各式各样却又大同小异,方言也都日益被普通话逐渐代替,而原本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有的彻底消亡,有的进了博物馆,有的成了景区里的噱头,有的成了生活中的点缀。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更是在逐渐消失,通过对中国画创作课程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少数民族元素的传承。中国画创作课程的展开从而也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绘画作品的设计要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要依据设计人性化的理念,对课程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所谓设计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在保持设计产品的合理结构及物资的功能的同时,注入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文化等因素,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亲切温馨的情感体验。无论哪个民族的人,要想在今天的中国参与工業社会的生活,都一定城市上要被工业社会所同化。之所以会有“汉化”的错觉,是因为中国最早开始建设工业社会的恰巧是汉族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而要将少数民族元素充分应用在国画创作中,并不是死板的技巧理论就可以说清楚的,在绘画这条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巧。中国画的创作中,谈及最多的就是笔墨,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石涛画语录》云:“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得之也……”中西艺术的学术指导思想是不同的,如果不认清这些哲学或者宗教的差异,一味地照搬素描、结构、几何之类的,对个体是有很深的伤害的,如同教小孩子读世界名著,但他仍不会处理自身与现实的关系。从笔墨来说,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笔从心使、心能转境、心物一元,中国人可以用骨、气、蕴、质、性、雅量等这种很难形容的词语 来简单概括自己的线条质量,再将少数民族元素应用在其中,就会看出艺术品背后可以引申出的传统文化及个人于这种经验的独特修持。因此,看似形式万古不变,但各自的艺术面貌,如同指纹一样,很难雷同。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画在受到冲击的现代社会,还需要保持本心,掌握自身文化特点,并且充分发挥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画创作课程面临着发展的危机,少数民族元素也在逐渐被遗忘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在中国画创作课程中,对于少数民族元素和中国画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精神和优秀的传统创作风格与意识从而增加其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高萍,赵昊.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的作用分析与解读[J].艺术评鉴,2018(18).

[2]霍钠.设计元素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

[3]孙妍.平面设计基础的实用性表达[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

[4]赵叶星.民间艺术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3.

[5]牛乐.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话语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6]李米米.论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D].中央民族大学,2012.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通讯作者:韩春雨

猜你喜欢

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