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画家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2019-05-24李贝贝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技法艺术

李贝贝

摘要:何家英在中国的画坛上占据著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他所描绘女性形象的居多,他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既体现着隋唐时期的绘画风格,又有对古代技法的超越和创新,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突出的人物个性和先进的时代性,又不失中国画的韵味。何家英还吸取西方绘画的素描技法运用于中国画中,使其作品别具一格。他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描绘细腻,技法娴熟,气韵生动,充分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人物画;技法;艺术

一、何家英对古代传统绘画的继承

(一)何家英对古代绘画的继承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起,中国工笔人物画就有所发展,如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都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顾恺之这三件作品的问世,为当时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增加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范本。此时的工笔人物画主要以线为主,在线描的基础上略施色彩,人物仪表形态自然生动,注重骨法用笔,以形写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何家英的作品中,隐隐约约体现着魏晋时期的绘画特点,虽然他刻画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现代人物,但看起来都古味充足。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其中中国工笔人物画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一直在成长着,发展着,创新着,何家英作为当代重要的工笔人物画家,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认真研习古代绘画,他将古代的绘画技法和现代人物形象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工笔人物画。以何家英的作品《魂系马嵬坡》为例,这幅画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故事,这幅画气势庞大,人物众多,画中的主人公杨贵妃更是楚楚可怜,哀婉凄凉。何家英把唐朝女子脸型圆润饱满、气质雍容高贵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画面左侧的唐明皇身穿黄袍,背对着观众,扶鼎而泣,在众多红衣武士浩大的气势衬托下,唐明皇显得软弱而无奈,此幅作品气势庞大,色彩对比强烈,对人物的形态气质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极为细致。这幅画中的用线、用色和构图都继承了晋唐以来的画风,人物刻画更为细腻,在这浩大的场面当中,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凸显出了何家英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用心研磨和勤学苦练,才能使他的作品达到如此的境地。

(二)何家英对古代六法的继承和运用

六法最早源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品评中国古代绘画的最高准则,六法论的提出标志着古代绘画理论框架的初步完备,后代的画家们开始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作品的最高标准。宋代的美术史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开始一直到现在六法在不断地被充实着,发展着,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理论著作《历代名画记》中说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仿。”气韵生动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和艺术修养,一幅作品只有形与神同时兼备时,才能被称为气韵生动,在谢赫的绘画理论六法中,气韵生动被列在了第一位,我们可以看出气韵生动在六法中的重要地位。以何家英的作品《酸葡萄》为例,赏析何家英的作品,可以看出六法在何家英作品中的体现。

首先,从气韵生动来说,这幅画一共刻画了五个少女形象,无论是人物的动态还是人物的面部表情,都刻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同时把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都表现了出来。例如坐在葡萄藤下吹笛的少女,思绪似乎飘到了远方,还有在地上坐着认真倾听笛声的女孩,似乎在认真品味笛声的韵律,在葡萄架下认真看书的女孩、摘葡萄的女孩、吃葡萄的女孩也被刻画得非常细致。在何家英的笔下,人物形象各不相同,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女性形象的个性特征都被充分表现了出来,气韵更加生动。

其次,看这幅作品的骨法用笔,骨法用笔即是用相应的笔法表现出对象的体貌特征,描绘出物体的艺术形象。何家英在《酸葡萄》这幅作品中,继承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绘画方法,用不同的线条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何家英的作品《酸葡萄》中,虽然五个人物形象都为女性,但何家英把线的浓淡、干湿、曲直发挥到了极致,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不同质感的线条表现出了不同的物体。同时骨法用笔又体现着一种中国人含而不露的哲学观。清代画家石涛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道出了骨法用笔的真谛。

最后,我们看一下这幅画的经营位置,在何家英的《酸葡萄》一画中,构图比较饱满,绿色的葡萄叶和五个少女形象占满了整幅画面,葡萄叶占据了画面的整个左上半部分,五个少女形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整幅画面当中,两坐三立,有高有低,画面韵律极强,整幅画面充满了形式美。

二、何家英的绘画艺术

(一)绘画技法的中体西用

何家英作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不仅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体的基础上,又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为己用,从而创新了中国绘画技法。东方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东方和西方的绘画技法也各不相同,何家英不囿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虚心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法,并运用于中国画之中。

何家英不仅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努力学习西方的素描、油画、色彩、速写等绘画技法来丰富中国画。何家英极力寻找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相同和差异,使东方绘画技法和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幅唯美、宁静、朴素又具有东方特色的女性形象。以何家英的作品《舞之憩》为例,这幅作品把中西方绘画技法融合得天衣无缝,这幅画描绘了一群舞者习舞中途休息的场景,画面有四位年轻宁静的少女,其中一位少女站立在画面的左侧,占据着画面的主要位置,这位少女上身穿黑色吊带,腰上系着一件衣服,脚上穿着一双舞蹈鞋,正全神贯注地缝补她那散了线的舞蹈鞋。另外三位少女坐在右侧的一张大凳子上,其中一位少女正拿着带有茶叶的水杯喝茶,和她并排坐着的另一位少女穿着粉红色的宽松上衣,两腿伸开,摊开双手,正在放松她那疲惫的身子,画面最左侧的一位少女我们只看见她裸露的脊背和浓密的黑发,好像是作者故意引导着我们的思维,告诉我们画中并不是四个人,而是有更多的人。何家英用写实的手法细致的刻画了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生动,画家把舞女宁静、朴素、优雅的气质完全体现了出来。从何家英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西方的写实技法和中国画传统技法很微妙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的绘画技法,从而使他所画的人物典雅宁静,用笔细腻生动,构图严谨,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二)创作題材的生活化和艺术化

在中国的唐宋时期,中国的工笔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以宫廷贵族为主要题材,大多描绘一些皇亲贵族和宫廷女眷,很少有画家描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人文主义精神在中国慢慢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观察自我,观察社会,深入生活,体味生活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画家们也开始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塑造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何家英作为20世纪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他描绘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再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加工改造,塑造成的人物形象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集现实美与艺术美于一体。何家英的作品中所运用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创作方法之一,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大的包容性,从原始社会的岩洞壁画到古希腊的雕塑,再到达·芬奇、库尔贝的绘画作品等等,优秀的作品浩如烟海。在何家英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十九秋》是何家英代表作,这一创作题材来源于一个普通的现实生活,何家英在创作《十九秋》时经历了很艰难的创作过程。何家英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反复去了农村三四次收集创作素材,而且画了大量的速写,才艰难地塑造出了一个单眼皮、翘着厚厚嘴唇的农村小姑娘。在我国的仕女画中,人物基本上都是大眼睛、双眼皮、小鼻子,这种画法很概念,并不是太真实。何家英认为艺术美并不等于漂亮,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且高于生活。

三、何家英的绘画艺术对当代中国画的影响

何家英站在历史的前沿上,对中国的工笔人物画进行了革新,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民族个性和艺术个性的人物形象。革新是对艺术家的本质要求,艺术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生活是发展的,因此,反映生活的艺术也是发展的。同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的独特性决定着艺术的发展方向,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独特表现。何家英的作品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与过去的艺术风格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开创了一个新的面貌。如何家英的作品《秋冥》《红苹果》《绣女》《落英》等,何家英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创作了一系列宁静、朴素、婉约、含蓄等具有东方特色的女性形象,使每一幅画面都具有诗的意境,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借鉴了西方的表现手法,使中西方的艺术相互交融,相互贯通,促进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把中国工笔人物画在新的时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技法艺术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纸的艺术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秀秀台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