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探析

2019-05-24张倩倩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覆盖国家审计

张倩倩

摘 要:如今,我国正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并将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全新战略布局和主要工作目标。本文首先解释国家审计全覆盖的概念,着力剖析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国家审计;全覆盖;路径

一、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含义

为了满足国家治理需求,对资金运用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国家审计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环境变化巨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理念。2018年3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国家审计步入了全覆盖的新时代。新时代下,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扩展广度和深度,分析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及制约因素,探索高效的实施路径,消除监督盲区,推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升级和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实现国家审计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虽然指的是领域、范围全覆盖,但是更需要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要查深查透。在审计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检查和监督的作用。国家审计全覆盖是国家审计机关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国有资产资源、公共资金进行全面审查,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对其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最终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

二、實现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审计法律法规制度落后

审计范围和审计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方式尚未在法律层面加以确定。当前,审计背景不断变化,审计制度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工作的开展要求。从法律层面来讲,审计全覆盖所涵盖的审计范围不够明确,需要在试点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提炼和概括,从法律层面加以确定。同样的,对审计所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没有清晰地界定,导致审计没有达到预期的威慑作用。

新型审计相关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健全。目前,我国已有的新兴审计类型有环境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这些领域的审计制度法规处于初步制定的状态,还未进行修订,存在法律漏洞。我国企业正走向国际市场,国有企业也逐步扩大了境外投资规模,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还未被纳入国家审计范畴,这样极易导致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不健全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增加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使得难以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功能。

(二)审计资源严重不足

国家审计范围广,而审计资源严重不足,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全覆盖的推进和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极度缺乏复合型高端审计人才。审计全覆盖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开展具体的审计业务时,除了能够灵活运用会计、审计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审计相关的法律、计算机等知识,深刻认识审计。审计人员要敢于审计,善于抓重点,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有能力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现实情况是,具备这些素质的审计人员过少,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审计信息资源不足。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它们主要来自积累的内部信息和搜集而来的外部信息。具备充足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预测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执行效果等。但是,现在缺乏对所需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这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

(三)审计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国家审计外部机制不完善。在我国,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审计体系,它们各司其职,长期泾渭分明。国家实施的审计项目中,没有积极调动外部资源,增加外部力量的参与度,从而难以弥补人力资源不足、审计技术落后的缺陷,阻碍了资源共享,加剧了三者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内部机制不完善。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各等级审计机关之间尚未进行有效衔接和整合。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处于业务指导领域,导致难以全面调动审计资源。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难以共享资源并共同开展审计工作,加剧了由于重复审计导致的成本浪费和审计效率的低下。

因此,国家审计的内外部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审计效率的提升。

(四)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当前,我国国家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审计项目不断扩展、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在此趋势之下,相对应的审计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现有业务的要求,也阻碍了审计业务的扩展和审计全覆盖的推进。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海量数据给审计造成了很大困难,而我国国家审计还未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在审计工作中分析和运用数据。现在审计人员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查账技术阶段,只是进行了相关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培训,能够运用计算机查账,但从大数据中获取、分析和使用审计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这导致了审计效率的低下。

三、国家审计全覆盖的实现路径探析

基于上述制约因素,审计全覆盖的推进要逐步进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试验。

(一)加强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对《审计法》及实施条例进行修订,在法律中明确审计全覆盖的范围和领域,界定审计所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使得法律可以指引国家审计工作。做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全覆盖,重要国有资产资源、公共资金全覆盖,涵盖一切不法经济行为。并健全新型审计相关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加快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立法步伐。有些审计对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无法将现行准则中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因而急需制定相应的审计准则和工作指南,服务于审计实践。现在,某些审计评价准则的制定是由我国各地区的审计机构在探索中得到的,不具有周密的数据基础,从而得到的审计评价结果不一致,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此,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评价准则体系。

(二)有效整合审计资源

一方面,整合人力资源。一是注重提高国家审计机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国家审计全覆盖,既要扩大审计人员队伍,又要提高审计机关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审计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调整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完善审计工作绩效考核机制,运用奖励、职务晋升等方法对审计人员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有效执行,用质量来弥补数量的缺陷。二是与内部审计进行充分合作。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需要与内审人员进行沟通,从交流的信息中挖掘可能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内审人员的独立性较差,为了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加入日常审计工作。三是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根据业务性质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一些保密性不强的审计项目,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交给有经验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共同完成。

(三)提升审计全覆盖的技术

从前的审计工作需要进行抽样分析,但受限于审计成本,往往不能全面分析所有数据。现在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帮助实现审计范围全覆盖,不断扩展数据容量,对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分类和分析,通过异常情况判断高风险领域,将传统的抽样审计转变为有重点的全面审计,从而得出更为准确可靠的审计结论。确立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对行业数据进行系统分类处理,从大数据中获取、分析和使用审计信息,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化和审计技术现代化,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建立和完善审计问责和结果公开制度

国家审计不只是要查找违法违规问题,对问题进行整改,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相关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现在,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注重进行整改,导致审计工作效果差,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因此,需要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审计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及时整改,将重大问题的整改结果报给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开查出的问题和整改结果,使审计起到应有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  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04):6-10.

[2] 石  钰,王  磊.大数据视角下政府环境审计监督全覆盖机制构建思路[J].领导科学,2019(04):17-19.

[3] 林  健.新常态下审计监督全覆盖路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10):11-14.

[4] 丁时勇.国家审计全覆盖的难点和重点[J].中国领导科学,2018(06):71-75.

[5] 楊静雯.大数据技术下审计全覆盖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1):160-162.

[6] 杨  萌.新常态下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探析[J].中国商论,2018(29):133-134.

[7] 马笃祥.统筹规划 精心实施 全力推进审计全覆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8(05):28-29.

[8] 谢  南.审计监督全覆盖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纳税,2019,13(05):214.

猜你喜欢

全覆盖国家审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对有效发挥国有企业改革中审计作用的探讨
探究我国外贸实现通关一体化全覆盖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全覆盖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及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