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19-05-24刘伟杰王可月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刘伟杰 王可月

摘要:在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大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時代意义,当代大学生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在概述“工匠精神”内涵、分析“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各门课程;以实践为抓手,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引领,提高培育“工匠精神”能力;以网络为载体,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094-0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有利于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与时俱进,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工匠精神”概述

“工匠精神”历史悠久,主要表现为“德艺双修、心传身授、体知躬行、精益求益、强力而行,即: ‘向善的价值追求、‘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及‘道技合一 的人生理想 ”。[1]“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基石是传统手工业,其在本质上,是一种放之各行业皆准的职业精神。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口号的提出,“工匠精神”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代社会的“工匠精神”在继承了传统工匠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汲取新的时代精神,可以说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不断创新的制造理念。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职业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明标志,也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层次。[2]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首次站在国家战略层次提出了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性,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置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 ‘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 ‘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4]再次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5]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这一决策层共识顺应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产物。青年是未来建设的储备力量,应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业强国助力。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观念更新,青年一代的工作目的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满足养家糊口的基本需要之外,寻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求职业理想的实现成为很多青年人的目标。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得到青年一代的关注和传承,传承“工匠精神”,使“古为今用”,利于为现代社会创建起重视、扶持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发展潮流。当然青年一代不需要都成为手工匠人或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意义上的“工匠”,但是,“工匠精神”是每个青年人必备的职业精神。尤其是在高新技术变革创新、信息化发展的现在,“工匠精神”所涵盖的敬业理念、专注理念、实践文化、创新文化全部是科学的职业素养、职业文化,放之各行各业皆准,也是现代社会最关键的思想理论与发展动力,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

1.“工匠精神”培育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向善”的价值追求是“工匠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正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也更加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内在素质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其自身修养,才可以真正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工匠精神”主要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也反映出“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拥有“向善”的价值追求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走上正确的前进方向,最终实现“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能真正适应各个行业的发展要求,才可以真正实现自身职业理想,实现岗位与自身专业素质的相互融合,进一步强化自身专业价值和就业能力,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适应当前社会的产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工匠精神”培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对学生成长成才极其重要。如何提高教育效果,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提高教育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课程延展性不够、内容枯燥、学生不重视、对成绩“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等问题,课堂教学主要运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当今大学生是在网络拟态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单一的理论灌输,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难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消化吸收,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目的难以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辅导员力量有限,也难以做到因人施教,往往是大而化之,采取点面结合的教育方式。“主渠道”与“主阵地”交互融合,统筹协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工匠精神”所具有的“向善”是为人处世必备的道德品质,“尚巧”是开拓创新的源泉,“求精”是做好任何工作必备的专业精神,这些深刻内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密切相关。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职业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明标志,强调“工匠精神”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工匠精神”培育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回归的要求

李克強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把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因此,加强制造业人才的素质能力培养成为当前亟待实施的关键措施。对于制造业人才素质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其技术能力,也要注重其职业观的形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也体现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谋而合。纵观其他制造业强国,例如日本、德国,其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相当重视,在学生时代学校就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职业精神的塑造,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古以来,我国对工匠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这一系列的成语都用来表达人们对工匠的赞美。工匠之所以被赞美,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除了其作品外,更重要的还是深入其作品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不能脱离社会价值。我们给学生讲理论、讲历史、讲道德、讲原理、讲形势,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需要。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

三、“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以“课程思政”为基础,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各门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就“思政”谈“思政”建设,而应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把职业素养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培育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深入挖掘课程的“工匠精神”内涵,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内容,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评价中,形成一体化反映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的授课教案。

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应着力在各门思政课中渗透“工匠精神”内涵和实质。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含了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等课程模块。在第七章第二节,讲职业道德规范时,可以加入“工匠精神”的“尚巧”“求精”“道技合一”教育,还可以结合当代大国工匠的事例进行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从“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历史的选择中探寻“工匠精神”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关系。例如,在第十一章第一节,讲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时,向学生渗透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对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第六章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要让学生明确“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精神支撑,实现我国的发展规划和伟大复兴,务必要大力弘扬和贯彻“工匠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同时,应引导大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的人出发,正确分析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加强对个体全面发展的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势与政策》在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讲解国家战略、经济政治形势时,讲述“中国制造2025”,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与培育“工匠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有效的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2.以实践为抓手,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可以将工匠大师请到学校、请进课堂。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工匠的故事。“大国工匠”一经播出,便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收视率呈现高峰,同时也被各大媒体网站广泛的转播。这些故事都是鲜活的案例,工匠大师也是实际生活中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如果能将各行业的工匠大师请到学校,讲述他们的故事,与学生亲切互动,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加强与企业合作。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只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足够的,更需要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塑造实践机会,实现彼此共赢。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进一步融合,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落实于实践中,从而积累经验,有所提高。双方可以制定相关的合作机制,以提供学生必要的实践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有所锻炼。企业也可以尝试设立相关的实训基地,用于大学生定期实践,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自身能力,发挥专长。只有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才可以对职业精神有更深刻的认知,为将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和自信。第三,各高校可以通过打造学生社团活动,进一步促进“工匠精神”在校园中的传播。对积极参与社团互动的学生个体进行适当激励政策,来提高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出真知”,只有将“工匠精神”落实于实践中,学生们才能发现自己思想认识的不足,才能真正的树立“工匠精神”,使得“工匠精神”在学生们进入到工作岗位时得到落实和贯彻。

3.以教师为引领,提高培育“工匠精神”能力

“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理想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差异,有许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是技术工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殊不知“工匠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工作和学习中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高校应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意识,促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树立“工匠精神”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求他们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充分研究“工匠精神”的表现,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将实用性的东西融入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切实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才是职责所在。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只有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最终落实于实践,贡献于社会。教师应以身作则,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及实践中,都应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体现“工匠精神”,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作用。还要终生学习,“道技合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道德水平,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4.以网络为载体,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

馬克思认为,人活于世并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要依存社会而存在,现实中的自我是个体自身与社会外部环境互动的产物。“工匠精神”培育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对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理解就会显得抽象、肤浅并且流于形式,无法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随着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传递给所有同学,可以请“工匠大师”录制“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慕课,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应顺应潮流,主动进行“网络转型”,掌握时代脉搏和网络舆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积极发布“工匠精神”的议题,利用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话语,宣传“工匠精神”相关知识,丰富时代内涵,营造培育氛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超越空间和地域的网络教育体系。

总之,“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把“工匠精神”培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坚守“工匠精神”之“德”、能掌握“工匠精神”之“才”的技能型人才,对国家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对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2]李晗琦,龙峥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16-17.

[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中国集体经济,2016(8):14-25.

[4]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中国应急管理,2017(3):3-1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25-27.

[7]香港《文汇报》转发央视快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EB/OL].[2018-10-28].https://mp.weixin.qq.com/s/34pazwyptrf_do4qzvwiha.

[8]李皓,向玉乔.工匠精神:劳动实践的内在逻辑和价值引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129-132.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