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洪川:草根考古学家荒原追梦

2019-05-24王玉琴

新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普馆古人类北大荒

王玉琴

初春,乍暖还寒。清晨与同事驱车前往甘南县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拜访“草根考古学家”——黑龙江省文化厅079号基层文物保护监察员陆洪川。21年来,陆洪川以痴迷的态度,将全部业余时间,用于野外考察、考古研究。发现第四季猛犸象、披手犀化石遗骸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留物品2000余件。这一发现,惊动了国家中科院。2019年6月,将组成专家团,到黄蒿沟实地进行考古勘察。他还创办了全国首家乡村小学“荒原科普馆”,成功举办“北大荒黄蒿沟史前动物群化石遗址标本特色展”,填补了北大荒黄蒿沟史前文化遗存空白。

准岳父影响缔结考古情缘

驱车行至查哈阳农场加油站,一名面带微笑,身着短身夹克的中年男子早已等候在那里。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陆洪川。1968年,陆洪川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他的家就在被称作黄蒿沟的嫩江支流下游。父亲陆振山参加过抗美援朝战役,育有9个子女,35岁时生下了陆洪川。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打小陆洪川就非常懂事。陆洪川小时候,河床上大大小小的骨头随处可见。在没有任何玩具的童年,河床上捡来的一块骨头,几枚石子,也能让他和伙伴们玩上大半天。长大后,对一些特别的骨头,他也会收藏起来赏玩。而真正让陆洪川对这些骨头“化石”感兴趣,进而拣拾研究的,却是他的岳父。

1986年陆洪川应征入伍,复员后被分到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一晃,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朋友的撮合下,他与同在一所学校工作的美丽女孩孙桂杰确立了恋爱关系。

孙桂杰的父亲是查哈阳农场的一名电工,业余时间喜欢打鱼,也是当地有名的捕鱼能手。他不时会在黄蒿沟附近水域打捞出一些生物骨骼和一些动物化石,用自行车驮回来,供全连队人参观欣赏。为赢得准岳父的欢心,陆洪川经常陪同老人外出打鱼。一天,准岳父打鱼归来,带回两块足有五六十厘米的大个骨头,而且骨头表面呈现暗红色。闻讯而来的街坊邻居,挤满了一屋子。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这到底是什么骨头呢?老爷子很肯定地说,这就是远古时期的化石,据说咱们这块儿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过。一来二去,陆洪川对这些原始生物化石产生了好奇。准岳父也越来越喜欢这个爱问问题、喜欢动脑筋的年轻人。一次两人拉家常时,准岳父对陆洪川说:“这些东西,咱们黄蒿沟附近有的是,特别是在枯水期,象牙、牛角都会发现很多。”

从此,业余时间,陆洪川没事兒就到黄蒿沟周边寻找古生物化石,执着且专注。

数十载历尽艰险痴心不改

不久,陆洪川和孙桂杰走进了婚姻殿堂。两个人同在一所学校,每天同进同出,很是恩爱。为支持陆洪川,妻子还省吃俭用为他订购考古书籍和报刊。一年后,儿子出生了,孙桂杰憧憬着一家三口的美好生活。可就在儿子刚能离手时,一到休息日,丈夫就没有了踪影,好像对那些捡来的“化石宝贝”比她和儿子还上心。她吵过,闹过,这边答应得好好的,可回头又骑车去了野外。一年夏天,正值星期日,3岁的儿子忽然发起了高烧,一大早,陆洪川又没了影儿,孙桂杰一个人抱着儿子去打点滴,折腾了一上午,眼看着就要下雨了,回到家哄睡了孩子,煮好面条。窗外,瓢泼大雨已倾盆而下,孙桂杰又是担心又是生气,又联系不上他,只能是干着急。直到傍晚,满脚泥泞,浑身湿透的陆洪川才驮着个破丝袋子走进当院儿。孙桂杰第一次对着丈夫吼:“你还知道回来呀,睡在野甸子上得了!”为这事儿,连着一周孙桂杰也没给丈夫一个笑脸。那段时间,陆洪川很少外出,猫在家里钻研考古书籍,学习考古专业知识。后来,妻子才从陆洪川口中得知,那天下大雨,他掉到了水泡子里,差点儿命丧河堤。好在军人出身的他反应迅速,才化险为夷。

很快,时间到了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黄蒿沟流域。洪水退去,黄蒿沟下游出现了大量原始化石。这一年,陆洪川捡回了几百件古动物化石和上千件古人类遗存。面对越堆越多的物件,怎样求证这些化石和石器呢?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何不按着考古期刊的地址,分类邮寄样品呢。这让陆洪川茅塞顿开,着手开始给全国各地考古期刊邮寄样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给陆洪川带来了好消息:他所邮寄的样品经考证,都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的腿骨、臼齿,以及东北野牛、野鹿、野驴多种动物骨骼。还有带着古人类生活印记和符号的石杵、石斧等。得到认证的陆洪川像打了一针强心剂,对荒原考古更增添了无穷信心:他相信北大荒绝对不荒。

筹建全国首家乡村科普馆

在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陆洪川是一位体育老师,在周边人的印象中,他又是一个“考古”狂人。2011年,学校要开设“第二课堂”,校领导将目光投到了陆洪川身上:学校出两间教室,给你的收藏一个展示的空间,又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陆老师,你看这个创意怎么样?好,当然好了!于是“小小达尔文”科普馆应运而生。随着科普板块和藏品的增多,陆洪川又编写了科普教材,创办全国首家乡村小学“荒缘科普馆”,成为了他的下一阶段的目标。他把自己20余载考古成果倾囊而出,将科普教育根植于乡村小学,默默践行着这份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他的最大心愿是,要让北大荒的孩子们,也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科普教育的雨露恩泽,不出校门就能感知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变迁。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从2013年起,黑龙江省文博专家,年近八旬高龄的魏正一老师,就先后三次来黄蒿沟上游太平湖水库周边,考察古人类活动遗址,指导“荒缘科普馆”建设。几年来,小小达尔文“荒缘科普馆”引导校内外观众三千多人次,成功为黑龙江农垦电视台录制科普专题片《猛犸象化石》。通过观看讲解,不仅培养了乡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崇尚科学的浓厚兴趣,而且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当地的史前文化。

当一件件“活生生”的第四纪古动物化石标本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真实地展陈在查哈阳农场第一小学“荒缘科普馆”陈列室内,前来参观的嘉宾无不惊叹于陆洪川的辛勤付出,更为北大荒地区能有如此悠远的人文历史和史前文明感到震惊。在这间不足100平方米的“荒缘科普馆”科普展室里,陈列着数以千计的第四纪绝灭物种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标本以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留物品,真实再现了东北远古猎人追赶大型猛兽、行进北大荒开疆辟壤、坚守荒原的感人画卷。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好,提升到能为民族、为社会做点什么的时候,所有的付出和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陆洪川如是说。黄蒿沟位于大兴安岭东坡的甘南县境内,属嫩江河谷上缘二级小支流,全长100公里,始建于1941年日本开拓团入植查哈阳时期,原名为“黄蒿沟贮水池”,现更名为“太平湖水库”。多年来,陆洪川通过拣拾古人类化石和使用石器考证:一万年以前,有远古人类在此生存。

由于考古成就斐然,2011年陆洪川被黑龙江省文化厅,聘为079号基层文物保护监察员,主要承担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部地区“金长城”界域勘察与文化遗址日常看护与保卫,以及北大荒黄蒿沟史前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存发现地点的日常管护。2013年暑假,陆洪川惊喜地接到邀请他参加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员工作会议通知,激动得彻夜难眠:自己一个北大荒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有幸成为全国首批文物普查员,是多么大的荣誉啊!多年来,在荒原上追梦的一幕幕场景像过电影似的在眼前闪现,所有痴迷的坚持,以及别人眼中的“癫疯”都是值得的!人们知道了北大荒有一个“象牙塔”之外的寻梦人,陆洪川被业内人士称为“草根考古学家”。以他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纪实专题《草根考古学家——陆洪川》,获得共青团黑龙江省文化工程建设项目“优秀专题片展播”评选一等奖。

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考古学术年会,在魏正一老先生力荐下,陆洪川应邀参加。他随身带去的十余件宝贝,经专家鉴定,都是具有一万年之久的旧石器时代物品。

2017年5月24日,北大荒黄蒿沟野外遺址首次迎来了中国科学院邢松、王元、关莹三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他们从北京抵达齐齐哈尔,转租一辆商务车,进驻荒原遗址。

陆洪川非常珍惜与中科院专家一起踏查遗址的机会,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学习。为方便出行,家人还特意为他购买了小轿车。2019年6月,黄蒿沟还将迎来中科院专家团的实地勘察。

伴随着我国专业考古工作者的探寻脚步,北大荒黄蒿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将不再“藏在深阁人不识”,定会揭开新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文化旅游探寻之旅的风向标。

猜你喜欢

科普馆古人类北大荒
细胞里的古人类
龙人——新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