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喜欢听他们想听的

2019-05-21田锐王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家庭教育

田锐 王军

[关键词]家庭教育;鸡尾酒会;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68-03

一、鸡尾酒会效应及其心理学原理

在鸡尾酒会上,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混在一起,身在其中的你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同别人谈话。同时,如果旁边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也会立即有所反应,并朝说话人的方向望去,或者很留心地听听那人下面要说什么。这种现象就是“鸡尾酒会效应”,因为经常发生在社交活动的鸡尾酒会上而得名。

该效应是大脑选择性注意机制的反映,是将听觉注意力指向并集中于某一个特定的关注点上,而把其余的尽量过滤出去的现象,但周围环境中如果涉及自我的信息,不但不会过滤掉,反而会被迅速捕捉。也叫作选择性关注,它反映了一个人听觉系统的适应能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刺激既丰富又庞杂,而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又非常有限,“人的每种感官就像是一个单一通道,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信息,同一感官通道的若干信息需要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因此,人的大脑不擅长同时处理来自同一感觉通道的多项任务,例如,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认真地听两个人说话。因而人们无法对周围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出反应,只能让注意力有选择性地面对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事物,而暂时忽略不重要的事物。

随着经验的增加、能力的提升,人们慢慢也可以把注意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分配。对于每个人来说,重要的事情会有很多,而且这些事情不一定同时发生,大脑就把那些即时的紧急要务交由有意注意来完成,其他的就交由无意注意来暗中关注,或者交给潜意识来监听。大脑就是通过这样“一明一暗”两个线索来关注重要信息。因为“我们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不但包括我们姓名中的字母,还包括潜意识中与自己有关的人、地方和其他东西”,所以,无意注意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几乎是自动监听,并不需要耗费多少精神,这样的注意分配也相对较容易做到。因此,“自己的名字即使是在非注意条件下也能够被轻易地觉察和识别出来”。

在对重要信息的无意识监听中,记忆痕迹也起了很大作用。“人的注意力主要受再认的引导,诸如自己的名字,或者之前参与的熟悉的活动、事件”…。在个体生活经历中,特别重要又非常熟悉的信息必然有过多次的神经连接过程,而连接次数越多,记忆痕迹和理解就会越深刻,被利用的“准备性”也就越充分,因而这类信息就容易被激活或提取,甚至可以自动捕获。

二、鸡尾酒会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良作用

鸡尾酒会效应的作用有其两面性。大脑内部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对人的生存有积极意义,它要求人们一次尽量专注于一件事,只对被选择的重要刺激进行精细加工,这对提高做事效率是有利的,它也能帮助我们即时觉察并利用有用的信息,或躲避有害的事件。但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事情过度关注,或过分敏感,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一)期望过多过高导致孩子混乱

家长总爱操心孩子的事情。在跟孩子有关的信息中,以前发生过的,现在正发生着的,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无巨细,也无所谓大小,家长都特别关注,生怕漏掉。为此,家长的注意机制就整天忙于捕捉各种各样的重要信息。家长满眼里都是孩子该学的,这个要懂,那个也要会。于是,让孩子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给孩子提过多过高的要求。但是孩子越小,他们主动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就越弱,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可以把自己的注意有意识、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个信息而忽略其他,他们没办法达成家长的“在各个方面都迅速成长”的预期。因此,孩子在什么都得学的情况下变得烦乱且易分心,最后往往竹篮打水,什么也学不好。这样的结果不但与家长的初衷相悖,而且也容易让孩子养成急躁、虎头蛇尾、容易放弃的做事风格。

(二)专盯缺点错误引起消极偏差

爱和关注的程度太高,家长的显性意识和潜意识变得非常敏感。在所谓重要的地方,也就是孩子易疏忽或出错的地方,家长往往能够无意识监听。家长越关心孩子,就越容易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而且“人们更关注的是负面的特征而不是正面的特征”。那些起坏作用的缺点和错误一般会更早地进人家长的意识范围,并受到重视,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这种放大问题严重性的消极偏差使家长非常紧张,在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时,家长既惊恐又敏感。但在孩子的眼里,家长的这类作为纯属故意找茬。家长们也知道,孩子暴露出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家长能够把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家长们反而更加主动地去留意、寻找和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而那些应该予以关注的优点却被忽视或盲视。“当人们把自己的全部视觉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尽管有时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听觉注意也是如此。当然,家长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也不能说完全不对,毕竟错事或坏事带来的好处是可以使我们做好准备去面对危险,但“人类的生活需要更多积极的事情而不是消极的事情”。所以,要注意消极偏差所隐含的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对消极因素的放大和对积极因素的缩小,家长们会产生批评的惯性,而且过度关注错误会更容易导致另外的错误,例如,不合时宜的批评会使孩子心情变坏,在坏心情中学习,孩子的记忆效果会更差;二是因为孩子更多体验到错误和被批评的负面感受,缺少愉快体验,自信心会受到打击。

(三)家长间的印证沟通促成错误共识

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教育情境的千差万别,教育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因而常被看成“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活动。源于自我提升与维护的意识,抑或是面子的问题,家长们都有引以为傲的“教育经”,在沟通中都力图相互印证或吹捧自己的称职,即便有时自知有错,也往往振振有词,并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维护。因此,“由于在不同的情境下并没有给定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能力和观点,于是我们会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而且“虽然他人可以作为参考框架,但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并不总是会保持客观的态度”,于是在自我维护的意识指导下,“人们会认为他人跟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家长们在沟通中若达成了这种错误共识,也就强化了紧盯孩子缺点和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并使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正当化。即便是在某些时候与其他家长意见相左,也照样会高估自己同其他大多数家长的共识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家长们常常出现错误而不自知,反而在意识上产生另外一個“确证偏差”,即“有选择地只注意能支撑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反对信息”。即便孩子反驳,家长也往往因为那些错误共识的支持而固执己见。

以上所述偏差,尽管并非多数家长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我们需要警惕这些偏差的感染与传播,以使家庭教育变得更有效。

三、鸡尾酒会效应给家庭教育带来的启示

鸡尾酒会效应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

(一)设定恰当的期望

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孩子达不到要求的可能性必然增加,被家长判断为出问题的次数也会增多。而且家长们一般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前预设在孩子的某些行为上,也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支持这种预设的信息。大多时候,家长是居高临下的检查者和指导者,缺少对自身问题的反思。看到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孩子的成绩好,一些家长总是变得特别紧张而又不安,就如同已经落后得超出了想象一样,随即就提高对孩子的要求,丝毫不顾及孩子是否能达到这个要求。这些负性情绪的参与往往会使人变得不客观,从而导致偏执的意识性错误,而且容易在错误方向上一味地坚持。不错,孩子应该有目标,家长也应该对孩子充满期望,但是以这个孩子为标准而随便拔高对那个孩子的期望水平,这本身就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基础条件,各有各的强项,其进步速度也不同,但每个人的进步都必然是渐进的。因此,家长确定对孩子的期望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孩子进步的现实可能性。要耐心,学会等待,不能总认为只要稍作努力,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与不懈努力有关,因为是否努力是孩子可以自己调整的,孩子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也只能在他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通过提高努力程度而有所作为。其次,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阶段性的任务。家长不宜贪多,应该抓重点,并以点带面。

(二)对表扬和批评进行系统性安排

表扬是一种正强化,它能增加孩子正确行为的发生频率;批评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主要用于抑制孩子的错误行为。尽管表扬和批评各有各的作用,但孩子都有自我提升的愿望,他们喜欢听他们想听的,这是人的向上本能的反映。受到表扬,孩子体验的是愉快,而犯了错误或者有缺点,孩子会懊恼,若再遭受家长不恰当的批评,便会恼上加恼,烦上加烦。因此,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而且表扬和批评也应有系统性安排。

在时间维度上,不能总是表扬,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宜合理搭配,以发挥表扬和批评各自的张力。例如,经常被表扬的孩子,发现缺点给予批评能起到警醒的作用;经常受批评的,一旦发现有优点,必须及时地大力表扬,会有激励作用。

在空间维度上,要选择合适的地点给与表扬或批评,表扬宜当众表扬,批评宜单独进行。孩子的个性有差异,也应该区别对待。对调皮的孩子可以适度当众批评,而对内向的、学习差的孩子,只要表现好,任何场合都需要及时表扬。

在内容维度上,要让孩子感受到表扬的是什么,或者批评的是什么,必须真实、明确、具体,以让孩子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位置感,即哪里值得继续发扬,哪里需要改正。

(三)减少情绪化的无意识批评

尽管人的注意在一定前提下可以进行分配,但如果集中于一项任务的注意力越多,分配到其他事情上的注意力就会越少。一旦家长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找寻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上,就有可能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孩子的优点。随着发现孩子越来越多的错误和缺点,家长的无意识批评就在所难免。这时候,家长常常不能抑制批评孩子的冲动。更为严重的是,在无意识批评之中,家长也容易夹带烦躁的情绪,“你怎么老是犯这个错误?”“每次考试不马虎你就不舒服!”等等。厌烦的表情比单纯的批评更伤人,它传递了一种嫌弃的信号,这是家长话语里的“老是”“总是”之类的词所烘托出的气氛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这类负性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既长久又不好修补。这种氛围不但容易制造和加剧亲子矛盾,也会让孩子慢慢趋向于认同那些来自家长的不利评价,孩子会变得无助和自卑。为此,家长必须接纳这些尚处于发展中的孩子的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善于找寻孩子日常表现中的积极成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孩子,并赋予积极的结果期望,避免吹毛求疵,这样就容易看到孩子的优点,从而以表扬优点的方式来带动和促使孩子自己去主动改正缺点。

(四)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辩证地引导

家庭教育是亲子之间的一场博弈。孩子天性爱玩,其进步又多以错误为代价和前提,而家长肩负的责任就是管控孩子的这些问题。因而亲子之间更多的是作为一对矛盾而存在。其实,这场博弈不见得必须以对垒的形式来进行,完全可以在友好的氛围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需要家长有观察和读懂孩子的能力。孩子在修饰自己的表情、态度、行为上的能力并不高,他们的想法、意图一般都表现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家长宜先仔细、耐心地观察,及时了解孩子当时的心理状况,再做出合适的教育表达。例如,孩子在内疚、羞愧、失败和灰心丧气的时候,应予以安抚和鼓励;对孩子的那种带点可爱的调皮,完全可以以玩笑应对;但不合时宜的调皮,应给予正式的告诫甚至严厉批评;失意的时候给与温暖,动怒的时候最好先静待其情绪回落,再问及原因并寻求解决;宣泄不满的时候一定要听完孩子的话,然后该弥补的一定要及时补救,等等。总之,有了細致准确的观察,然后按照“他太往左了,你就往右带他,他太往右了,你就往左带他”的反向原则进行沟通和调整。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家庭教育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