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临床教师
——卓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发式教学师资培训课程实践的思考

2019-05-21刘继海潘慧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胜任师资培训

刘继海,潘慧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2.教育处;3.内分泌科,北京 100730)

1 师资培训在胜任力为导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核心地位

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BME)是一种以结果(即临床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岗位胜任力,基于岗位胜任力进行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及评价[1-3]。它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见图1。传统医学教育以课程为中心,针对课程设立教学目标和实施方式,最终课程完成时进行效果评价。而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则是从健康系统和医疗机构的需求出发[4],首先设定医生的核心胜任力范畴,针对这些核心胜任力的培养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能力医生的目标[5-7]。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全面实施就是为了保证培训医师同质化,达到胜任力要求,需要培训师资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培训的要求。以“心肺复苏”为例,此项能力需求的描述应该是“当遇到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培训的学员能够在复苏团队中承担相应的角色相互协作完成高质量复苏操作,从而提升此类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单纯的理论授课就不能满足培训此项能力的需求,还需要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复苏技能的培训,也就是利用模拟人进行操作培训。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单兵作战能力“的问题,但临床实践中往往是多人(包括医护在内)共同完成复苏操作,此时就需要跨专业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组长的领导力才能让复苏团队保持良好的运转。因此,从需求出发就需要设计有助于这些能力提升的课程。但这些课程的授课和传统的课堂授课不同,需要师资队伍掌握更多模拟教学和考核、团队甚至是跨专业的教学和考核等方法,这些正是住培师资队伍所缺乏的能力。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师资培训课程来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只有师资教学水平达到了均质化要求,才能期望住培学员达到同质化。

图1 传统教学模式和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较Figure1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mode

2 师资培训的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于教师崇高职业目标最经典的概括和总结。作为师者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从而成为一名受欢迎和爱戴的老师。《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而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富工作热情的教师,会有更多追随者“亲其师,信其道”。

临床教师兼顾临床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于临床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并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于教师工作则是培养有胜任力的合格医生,为医学人才的不断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临床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有高度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并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师资培训更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指明职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临床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还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如何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教师快速获得教学能力提升和获得更好的个人职业发展,我们推出了iTEACHER 课程。iTEACHER 课程(Improving Technique of Educational And Coaching Heuristics for Excellent Residency),又称为卓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发式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课程。该课程结合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为临床教师量身定制的师资培训课程。课程自2016年7月推出至今已经先后在全国各地培训10 余场,累计培训学员300 余人,受到学员好评。

3 师资培训内容介绍

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变换,对于住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胜任力为导向医学教育要求的教师核心能力包括如下方面,见图2。

图2 适应胜任力为导向医学教育要求的教师核心能力Figure2 Core competence of clinical teachers for compet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该教学能力模型是基于临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承担的角色来制定的,即带教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时兼顾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作为一个优秀的临床教师需要从以下7 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1 理论授课能力 基于讲座的教学形式是最为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但讲好一堂理论课并不容易,如何能够目标明确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能很好地与学员互动,需要教学技巧的提升。

3.2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不同于理论授课,技能培训中教师往往要边演示边讲解,学生操作的时候教师需要实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技能操作。

3.3 思维训练 诊疗思维训练对于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临床思维培训过程中所对应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经常设计基于病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8]等,还涉及教学查房和诊间教学等方法,这些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临床教师来说也相当重要。

3.4 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领域。模拟涵盖的范畴非常广,从简单的任务训练器到高仿真模拟人,从标准化病人到虚拟病人,从3D 技术到虚拟现实技术,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互动式的教学形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针对模拟教学的师资培训课程应运而生,旨在提升模拟教学师资能力水平。

3.5 团队训练 跨学科团队训练也是为了适应胜任力需求而产生的教学需求,希望医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构建医疗照护团队,相互协作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此项能力的培训需要培训的老师具备更好的教学能力。

3.6 考核能力 带教老师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如何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如何能够让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都有提升,需要教师熟悉和了解医学考试考核相关的能力。

3.7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石,目前医疗人才评价体系需要临床教师有科研产出,无论是论文还是课题都可以从教学中来。因此如何做好教学科研选题并申请课题,如何积累教学相关的数据并最终完成教学论文撰写,同样需要临床教师有提升自我的能力。

以上7 个方面对于一个优秀的临床教师而言缺一不可,每个部分涉及的教学方法也不相同,我们的师资培训课程围绕这7 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以提升师资各方面教学能力[8]。

4 师资培训方法介绍

作为教学能力的培训,我们采用“四阶梯教学模式”[9],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帮助学员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阶梯教学模式”就是将某项能力的提升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培养,见图3,经过理论知识学习、模拟实践、教学督导到独立教学四个阶段。

4.1 第一阶段 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涉及教学相关理论基础,以小讲座的形式开展,但讲座过程中插入小组讨论问题,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教学理论,为下一个阶段的模拟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图3 师资培训中“四阶梯教学模式”的示意图Figure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four-step teaching mode" in faculty development

4.2 第二阶段 模拟教学实践要求学员围绕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的准备,最后在课堂上要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导师在整个过程中都会直接指导年轻教师完成,并观察每位学员的表现,最后进行点评和反馈,帮助他们为下一个阶段教学督导实践树立信心。此阶段借助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实施。

4.3 第三阶段 教学督导实践是年轻教师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与实际的教学任务相结合,真正完成临床教学,此时导师充当督导的角色,观察年轻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并做出评价。这个阶段主要借助评价工具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能力反馈。

4.4 第四阶段 独立教学实践是年轻教师独立授课,此阶段需收集学生对老师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年轻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5 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

依照评价教育成效的改良Kirkpatrick’s模型[10],我们将师资培训的成效分成下列几个层次,见表1。

第1 层级—学员的感受:即参与者对课程学习中的感受,包括对课程内容、组织情况、导师能力、教学方法、讲解是否透彻等方面的评价,一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完成。

第2A 层级—学习所带来的态度变化: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参与者在教学和学习态度方面发生的转变进行评价,衡量教学的影响。

第2B 层级—学习所带来的知识和技能变化:即参与者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或技能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考核,评价学员对于知识的记忆以及综合运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多选题、问答题或模拟测试等形式。

第3 层级—行为改变:这个阶段需要评价学员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做的,是否可以很好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前面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此阶段主要通过督导观察来评价。

第4A 层级—系统中实践的结果:即参与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态度的改变对于教学机构的影响。

第4B 层级—对于学生、住院医师或同事的改变:即参与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对学生、住院医师或周围同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例如学生能力的最终提升。

表1 师资培训成效评价的Kirkpatrick’s 模型Table1 Kirkpatrick's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faculty development training course

6 师资培训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师资培训体系是复杂的,师资培训课程的设计要遵循教学原理,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师资培训课程才刚刚起步,还面临很多挑战与不足,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6.1 缺乏针对临床教师专门的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仍采用医师评价体系来评价临床教师,因此就造成了更加注重SCI 文章和科研的现状,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学人才流失,理想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分别进行评价:专业职称评价、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临床教师的积极性。

6.2 对于教学能力的评价工具开发 围绕教学能力评价是当前的挑战,如何设计出信度和效度都满意的高质量评价工具,针对各个不同的评价层级要设计考题和评价工具。

6.3 教学科研相对薄弱 教学也同样需要循证观念,哪些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有利于胜任力的提升,哪些考核方法更加可靠,目前新兴的教学形式到底教学成效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需要更多的教学科研来提供充足的证据支持。

6.4 师资培训队伍匮乏 相比教学师资的不足,能够做师资培训的教学队伍就更加匮乏了,而且不同地区和地域的师资培训教学队伍的理念也不尽相同,为了达到均质化的教学效果,需要积极发展规范的师资培训队伍。

猜你喜欢

胜任师资培训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