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第四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2019-05-20李叶

设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际化设计

李叶

2019年2月28日,第四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Award,以下简称“DIA”)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优秀设计作品,作品征集2019年5月28日截止。

DIA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作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DIA以打造百年设计名奖为目标,以“学院奖”、“国际化”的奖项定位,以“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为核心价值观,独创“金智塔”设计评价体系。办奖三年以来已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征集优秀设计作品12,952件,与全球百余家设计院校、行业协会、设计周等组织机构建立常态合作关系,持续推进优秀设计的行业及社会传播,以期“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

第四届大奖聚焦时代主题,持续优化奖项系统,以“四大亮点”拉开新一届大奖序幕。《设计》杂志为此专访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王昀秘书长,多角度深层次地为读者解读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的设立初衷和意图。

王昀:在我看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下简称“DIA”)设立的初衷有三个基本点:第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DIA起源于浙江省时任省长李强先生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在“最设计”展览上的一次讨论。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个大命题,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其中,工业设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我们想通过一个国际性的工业设计大奖,借助它来聚集一批专家、设计师、创新创业者,甚至是一批已上市或未上市的产品等多方资源来共同助推转型升级。

第二,是创新意识。DIA创立之初,时任李强省长即对DIA寄予厚望,并提出“地方标准可以高于国家标准,要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勇立潮头。”所以从专业性来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性奖项,而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奖项。我们希望通过它体现出中国人对创新这件事情的态度上的学院担当,也就是,“创新是全世界共同的事情”。三年来,大奖始终秉承许江院长提出的“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核心价值观,希望通过“四智”来推动浙江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第三,是品牌。对于“浙江制造”如何实现从“制造强省”到“创造强省”的形象转变,如何在国际上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地位,DlA或许能给出答案和可能性。到今天,DIA已经初步实现当初的预期,成为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一面旗帜。

《设计》:DIA的定位是“我国工业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的学院奖”,“学院奖”这个概念如何阐释?体现在评奖的哪些方面?

王昀:第一,DIA是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这是一个最直接的解释,比如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的奥斯卡金像奖(中文全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它也是一个“学院奖”。作为中国一所拥有90多年历史的艺术名校,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起就被称作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由中国美术学院来办奖,无疑是为这个年轻的奖项做了一个强大的学术支撑。

第二,是价值观。我们提出“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藝智能、产业智库”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种学院特有的主张。不仅清晰地表达了我们对工业设计、制造产业的看法,更是体现了一种学院精神。通常,一般设计奖项很少有这么鲜明凝炼的价值观。

第三,是评价标准。工业设计本质上是为产业服务的,但我们不是唯GDP论,我们崇尚一种思想性、前沿性的思考,这也是一种学院精神。具体来说,我们的评价标准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设计之技”,设计是要有技术含量的,包含功能性、美学性、技术性、体验性、可持续性;第二层是“设计之道”,我们认为设计师应该面向未来,面向产业,面向民生进行设计和思考;第三层是“设计之力”,我们认为设计的最高标准是能够引领社会生活和行业发展的。其实,在前几届DIA最高奖的作品中就能很清晰的看到这几点。比如说第一届的两个金奖。一个是“可以喝的书”,这是一个为4亿多人口、相对贫困的非洲地区设计的污水过滤器,也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饮用洁净水的科普书,让每个人每天仅用1美分就可以喝到安全、洁净的水;另一个是“Hello Ruby”儿童编程书,这是一个当代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今天这一代孩子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他们从小开始应该有什么样的训练,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应对未来的发展。这个作品其实就尝试用一种编程思维巧妙地跟孩子的玩乐结合在一起,所以它是极具发展意义的。类似这样的作品,虽然体量并不大,但是我们认为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学院奖”对社会关怀,对产业的重视。

《设计》:在中国众多的设计奖项中,DIA有什么的独到之处?

王昀:“学院奖”就是独到之处。今天看来,DIA并不拘泥于院校,而更接近一种新型的“超学院”。它和社会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产生一系列思考和活动,包括教育培训、产业对接会等等,已经逐渐超越现有学院奖的边界,变成一个学校内部和社会关系的一个连接部。

另外,国际化也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到目前为止,DIA已成为中国工业设计领域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奖项。首先,参赛国家已经覆盖五大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其次,评审外籍专家占比已经达到40~50%,体现了DIA评奖水平的国际化;再次,在Top100的参赛者中有接近50%是国际选手。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注重国际化,有利于和我们相关的所有人、事、物,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国际化。

还有,一种新型的人才观和产品观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我们不认为毕了业的大学生才是人才,只要他有创造力就是一种创新人才。同样,我们并不认为只有上市的作品才叫产品,只要它是具备测试标准和使用体验的“准产品”,我们认为也是产品。创新人才是一种生命过程,产品也同样是一种生命过程。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在整个评审过程中,都会以一种整体观来看待我们的作品。如果你问,DIA能为这些设计提供什么?我们已经和50多个创投孵化机构、产业平台、行业协会等等展开合作,我们希望能够以一个奖项的力量去推动这种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传播,也是我们的初心。

《设计》:不收取报名费的DIA如何运营?除了报名费,后续还有什么其他费用?

王昀:DIA由中国美术学院来承办,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同时也正在不断探索市场化道路。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性机构来负责整体运营。鉴于百年大奖的使命,以及目前中国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水平,现阶段参赛全程不收取任何报名费。作为一个创新设计评价、推广合作的平台,DIA欢迎大家都来报名参加。

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奖项本体,我们首先强调奖项本身的纯粹性,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独有的核心价值观及设计评价标准。另外一块是赛事后续的产业转化。产业转化的概念很宽泛,可以说是一个复杂问题的综合体。比如人才问题,如何把优秀人才吸纳到系统中来?比如产品问题,产品如何能够升级?再比如设计问题,如何通过设计帮助企业实现优化?还有设计成果如何交易和对接等繁杂问题。所以,我们会根据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目的其实是为了帮助参赛者及合作方,不论是企业、院校还是媒体等等,提供我们更大的力量,来把这样一个机制运行起来。

《设计》:本届DIA在原有“文创产品、生活日用、产业装备、科技前沿”四大参赛类别基础上,新增了“信息交互”类别。DlA的参赛类别设置与其他设计奖有所不同,是如何确定的这种分类方式?接下来会不会继续增加其他类别?

王昀:追本溯源,DIA原有的四大参赛类别出自其核心价值观。第一类就是对应“人文智性”的价值观。我们认为,文化是设计内涵中最为根本的一个因素,其中,无论是人类文明,还是中国文化都应作为艺术创作的思考核心,我们把它归于“文创产品”的参赛类别。

第二类对应“生活智慧”。在未来已来、智能一切的时代,大量与民生应用需求结合的新型产品不断涌现,这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把这类作品归入“生活日用”的参赛类别。

第三类对应“产业智库”,它直接面向的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冲一台机床,一辆汽车到一列高铁,甚至包括各种医疗装备等等。我们把这类归入“产业装备”。

第四类对应“科艺智能”,今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大规模新技术行业应用持续迭代,人们正在经历越来越多前人未必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把这类归入“科技前沿”。

今年,我们新增“信息交互”一类,它面向的是“数字经济”。这一类既有我们(浙江)的地域特色,也符合当前国际发展的趋势,顺应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杭州提出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阿里巴巴、网易等一批数字互联网企业成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觉得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已经从“工业经济”迈入“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由时代特色衍生而来的一种新经济类型,它跟工业经济不完全一样。过去,我们说工业设计是关乎于系统硬件与其外观造型的,但今天我们发现设计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而且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载体是多样化的。比如一个APP,只要它能够解决问题,促进整个社会行业的发展甚至带动就业,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好产品。所以,“信息交互”主要是面向各种各样的“偏軟”产品,无论是APP、小程序,还是一些商品的交互界面设计。

所以,前后五类参赛类别就构成了一个“4+1”的格局,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虽然,“数字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课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评估,包括它跟原有参赛类别的一些关联性、区分性以及评审标准等等方面。至于接下来是否会继续增加其他类别,我们会根据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的实践与研究情况,进而决定奖项增减与否的调整问题。

《设计》:DIA的国际化如何体现?

王昀:DIA的国际化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评审规则的国际化。运行一个国际化大奖需要非常严谨的思考,比如我们要明确国际化评审的规则是什么,国际化评审组织的方式是什么,国际化大奖运营的方式是什么等等相关问题;其次,是评委专家的国际化。从构成比例来看,我们每年的国际化专家比例相当高,现在已经构成了一个国际化的专家库;再者,是参赛选手的国际化。就像我前面讲到的,我们的参赛选手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入围Top100的选手也有将近一半是国际选手;然后,是推广活动的国际化。就展览而言,我们不仅在国内做展览,同时也去国际上举办展览,如东京设计周、首尔设计周等等。最近的一次,是我们把中国的智造设计、中国企业的产品带到了法国,参加圣埃蒂安国际设计双年展;最后,是合作交流的国际化。每年,我们都会选择不同的国际寻访路线。比如DIA成立的第一年,我们分别去到美国、加拿大,还有欧洲一些设计重镇,以及东亚日本韩国等地开展寻访交流,由此产生各种各样合作的可能性。对那些有意愿合作且能产生实质性内容的,我们会设立国际工作站。比如日本工作站,美国工作站,还有其他工作站也在陆续推进中。此外,我们作为世界设计组织(WDO)和国际设计联合会(ico-D)的会员单位,也会受邀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分享主旨演讲。

《设计》:DIA的评委如何选定?每届评委如何轮换?

王昀:首先,我们以国际一流的行业标准建立的专家库,其中包括各个国家的知名设计组织、高等院校、设计协会、设计公司、制造业企业、独立设计师等。另外,跟一般以设计领域为主的平台有所不同,我们还引入了科技、产业、媒体、策展等跨界领域的专家,他们并不一定是做设计出身,但是对设计的最终成果同样很关怀。多领域专业人才的汇聚,在跨界的同时也打破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

DIA专家库的专家们主要负责两类工作:提名和评审。这两类工作的机制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在本质上拥有共同的使命,就是要把世界上最优秀、最有推广价值的产品挑选出来。因此,每年我们会对专家做一次轮换,一般比例会控制在1/3到1/2之间。同时,根据每届的参赛类别,我们会在固定一部分行业专家的基础上,做1/3左右的相应调整。

《设计》:请介绍一下DIA如何开通“八大转化通道”推进设计与制造产业新发展。前三届获奖作品的转化率如何?能否介绍几款成功案例。

王昀:首先,“八大转化通道”分别指的是如下几类:第一类是设计成果拍卖。在浙江省经信厅和科技厅的支持下,我们持续在浙江科技大市场发布优秀获奖作品;第二类是设计成果转让。我们邀请优秀参赛方代表参加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的相关推广活动;第三类是设计成果对接。我们与浙江五金工业、船舶工业、模塑工业等制造产业集群基地开展相关活动;第四类通道是设计成果孵化。我们联合京东众创、网易严选、苏宁金融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第五类是设计营商活动。我们在义乌商贸城、远洋乐堤港等商业综合体设立“设计店”,向社会大众做好设计的普及;第六类是协同创新平台。我们专项研究建设“设计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以推进设计项目精准匹配;第七类是项目创新。我们与先临三维打印平台合作,共同发起“科艺融合”设计产业协同创新计划;第八类是地方研发。我们与义乌市政府合作举办“设计义乌”专项奖,向优秀落户设计企业发放创新设计券。

以第三届的案例来说,第一件是DIA金智奖作品“海康威视智能泊车系統”,2018年9月6日,它在获奖后又经由全球领先认证机构SGS认定,被授予“国内首张AGV全指令cE证书”及“国内首张工业4.0证书”,标志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全球标准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去年年底,该产品还正式宣布于杭州湖滨银泰投入使用;第二件是DIA优智奖作品“#系列家具”,如今成为各大电商网站的网红产品。据了解,2018年8月其获奖后的月销售额已接近100佘万人民币,境外线上销售额近10万美元,他们获奖团队也已被引入杭州梦栖小镇;第三件是DIA佳作奖作品“水轻轻”花洒,它是由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作的,他们随后在9月也获得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更是作为DIA优秀成果代表参加了浙江与吉林跨区域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并与吴晓波频道、“喵个家”、奇客巴士等知名新零售平台合作,仅去年9个月的销售额已近2000万元。

再说往届,第二届DIA金智奖作品“小黑侠自拍无人机”,该产品其实是通过可跟拍模式开拓了无人机自拍市场的细分领域。在其获奖后已量产上市,所属公司总部也已从北京迁至杭州;另一件DIA金智奖作品编程启蒙书《Hello Ruby》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其中文版也已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并已连续重印4次,短期内达到了43000册的销量;第一届DIA金智奖作品“方太水槽洗碗机”自2016年问世以来,为洗碗机行业带来激烈的“扩散效应”。近20个洗碗机企业推出30多款类似产品,三年期间企业产值也从40亿飙升至100亿;第一届DIA优秀作品3D背景墙一温迪(风车),在10月也随后获得第120届广交会产品设计金奖,获奖当年的销售额近2000万,所属公司北京通蓝海科技也已在新三板挂牌;第一届还是以功能样机参赛的优秀作品无人炊煮饭机器人“E饭煲”,经过持续的产品测试与改进,已开发至第三版产品准备量产上市,并开始研发衍生产品无人炊做菜机器人“E菜煲”。

猜你喜欢

国际化设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BUBA台灯设计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