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P、PCT联合肺功能检测在间质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研究

2019-05-18杨国华邱娇清车雁芳王国威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间质性性肺炎分型

杨国华,邱娇清,车雁芳,王国威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是一种不常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弥漫性肺间质浸润、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是由呼吸衰竭引起的,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死亡,预后非常差。其成像性能没有特点,临床上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高分辨率CT和肺穿刺活检。但是高分辨CT对间质性肺炎的分型诊断特异性低。虽然肺穿刺活检对间质性肺炎分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由于其肺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此项技术同样不合适基层医院开展。本研究的主要意义是通过CRP、PCT联合肺功能检测在我院治疗的5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主要目的是为临床上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新的、易操作的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拟2017年开始纳入于我院就诊的间质性肺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患者通过临床CT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时常伴有渐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胸部CT检查出现以下现象,可合并存在:肺部出现不规则线状及网格影、呈现低密度囊状影、或为结节型,或出现磨玻璃样影;肺功能存在通气性障碍或弥散性障碍。同时纳入我院住院的大叶性肺炎患者50例左右为对照组,大叶性肺炎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6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一系列相关职业病,如:煤肺、石棉肺等;肺部出现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存在容易出血的疾病以及患有其他感染病的患者。

观察组间质性肺炎患者50例,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53岁-62岁,平均年龄(54.3±4.7)岁。对照组大叶性肺炎患者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52岁-63岁,平均(51.7±3.7)岁。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属性资料采集 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如:高血压病史、哮喘病史、COPD胸史、吸烟史、粉尘环境工作史、肺部放射病史、糖尿病病史、自身免疫学疾病史等。

1.2.2 血清CRP、PCT检测 两组患者在发病后3 d内进行空腹抽血采样,每人抽取5 mL静脉血,将血样在20oC下静止30 min,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取上清液,密封保存进行检测。以后分别测量发病后1周、10天以及2周后复测CRP及PCT指标。CPR测量采用乳胶比浊法,检测仪器是BioSystemsA15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所用试剂均由重庆博士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按照说明书依次进行。PCT是利用光化学发光方法,利用德国Roche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测量,所有试剂均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所有操作按照说明书依次进行。

1.2.3 肺功能检查 采用意大利生产的Quark PFT3系列肺功能测定系统完成所有肺功能测试:所有操作人员都需要经正规培训,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气道反映性检查,主要包括第一秒呼气容积、一秒率和用力肺活量,对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进行判断,是否属于混合性功能障碍、限制性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可逆性评价,主要利用人体体积描记仪法、食管测压等。

表1 两组患者的PCT、CRP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Mean±SD)

1.3 组织实施方式和保障措施 呼吸内科及急诊综合病区科室人才梯队合理,目前两科室共有医师1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及住院医师2人,全科室中具有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1人)。拥有较扎实的科研基础,具有收集相关病例、完成临床研究的研究和条件。呼吸内科目前成功开展了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如:氩气刀、球囊扩张、电凝、电切、冷冻等),显著提高了呼吸疾病诊治水平,吸引很多患者前来就诊。

并在入院时检测患者肺功能,包括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0%)、最大呼气峰流量(PEF)。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期CRP、PCT及肺功能(FVC、FEV1.0%、PEF)各项指标表明,CRP、PCT、FVC等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FEV1.0%以及PEF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间质性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间质性肺炎发病原因很多,病因未明确[1]。临床上包括以下类型:特发性肺纤维化、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及淋巴性间质性肺炎,其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最为常见,约占60%[2]。国内缺乏关于间质性肺炎的流行病学证据,国外研究报告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在约在492.3/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在35岁-55岁间中年人[3]。临床上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通过高分辨率CT和肺穿刺活检,但高分辨CT对间质性肺炎的分型诊断特异性低[4]。虽然肺穿刺活检对间质性肺炎分型的诊断是“黄金”标准,但是肺穿刺技术要求高,同时穿刺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较高[5],不利于在临床开展,尤其不能在基层医院开展。研究证实,PCT及CRP与患者应激及炎症反应、并发症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关系[6]。

间质肺疾病病因较多,且发病机制不明,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间质性肺炎的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由于早期没有明确诊断,延误了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机,病情快速发展[7]。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采用高分辨率CT和肺穿刺活检两种方法,但高分辨CT对间质性肺炎的分型诊断特异性极低。虽然肺穿刺活检对间质性肺炎分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其肺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此项技术不合适基层医院开展[8]。本研究的主要意义是通过CRP、PCT联合肺功能检测在我院治疗的5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为临床上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科研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趋势。

对于间质性肺炎患者,早期发生多为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时,PCT可快速升高,且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但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晚期可形成蜂窝肺。肺功能检查也是间质性肺炎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多表现为肺容积减少及肺弥散功能降低,符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改变。

总之,明确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需要全面动态评估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研究。短期内进展性通气功能、呼吸衰竭、肺活检、肺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没有诱因。从血清CRP、PCT及肺功能联合对间质性肺炎诊断的价值,为临床上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科研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间质性性肺炎分型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