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升级:内涵、特征、动因与建议

2019-05-15申澳

市场观察 2019年2期
关键词:绿色消费分享经济消费升级

申澳

摘要:消费升级关乎经济发展,关乎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已成为国家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从消费升级的内涵及外延,消费升级的特征、内在动因与外在动因等方面具体全面地论述消费升级。进一步地,本文提出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消费升级的同时应支持“绿色消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应提升“分享经济”理念。

关键词:消费升级;绿色消费;分享经济

1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为59.7、64.6%、58.8%,消费真正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马车”。居民消费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着数亿人口幸福生活,同时也成为实现中国梦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截止2017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9.3%。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规模变大的同时,国人的消费层次也在持续提升。2016年下半年,“消费升级”概念迅速在投资圈及媒体界蹿红。2018年9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指出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为消费升级绘制了历史蓝图。本文将阐述消费升级的内涵、发展动因,总结消费升级的特征,进一步提出消费升级的相关建议。

2 消费升级的内涵及外延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1],具体表现为服务性、文娱类,旅游类等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大幅提升。广义的消费升级具体还包括消费方式升级、消费制度升级。消费方式升级,是指随着生产方式及交换方式的升级,人们转为追求个性化、理性化的消费方式。消费制度升级,表现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地位的提升,享受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良好的消费秩序的再升级。具体而言,消费升级包括消费实物量的增加、消费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新的消费内容和利用新的消费形式等四个方向。

3 消费升级的特征

3.1 消费主体的年轻化

在我国80后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中流砥柱,而90后也同时成为了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后援军,他们的消费方向以及消费走势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们在消费领域的勃发,源自其生长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也造就并且重塑了社会消费的习惯与观念,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TalkingData《2017新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指出每月收入小于等于4000元的90后们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76%,26岁至38岁的年轻人的贷款比例为49.1%。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中具有巨大的消费潜能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一群体拥有着上一代人积累的财富,所以年轻群体“储蓄”的消费心理并不是特别强烈。90后在个性化表达方面较为突出,超前消费模式更是普遍的生活方式。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间,城乡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了7%左右。

3.2 消费需求的阶层分化

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出现分化,消费升级的方向与速度因而存在差异。新中产阶层一般指30~40岁左右的人为基础的一个强大群体,大部分分布在北上广深、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一线城市和黄金地区。中产阶级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消费诉求,从生存型消费转变成服务性消费是其转变的一个特征,个性与便捷将成为其看中的重要因素。如私人定制,个性化旅游,健身,整形,卫生保健,自我提升,子女教育等。老中产阶层的消费者相对新中产阶层的消费者更注重理性消费,边际量效率。他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相较于患得患失。老中产阶层与新中产阶层的消费重心略显不同,一方面他们更注重刚性需求,另一方面是消费理念的进步,很多消费者放弃了略显身份地位的消费,不再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追求健康的品质生活是老中产阶层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人阶层与中产阶层相比,现金收入相对较低,来源相对稳定,但增長幅度平缓,大多数人的消费基于刚需,还会注重一些能力范围内的投资消费。

3.3 三四线城市消费贡献加大

除了消费出现阶层分化外,“剁手党”的地域构成情况也在十年间悄然改变。随着网购将消费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原本地域对消费的限制被彻底打破,更多的城市消费潜力也由此被挖掘。另外,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得到改善[2]。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为三四线城市带来了大量新的城镇居民,消费也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为11000元,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为24000元,城乡消费支出的差别一方面来自收入的差别,另一方面也与生活环境相关。农村居民入城之后,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规模会扩大,这为当前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4 消费升级的动因

4.1 内在动因

经典的西方经济理论中将消费作为收入的函数,基于函数特征,将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作为刻画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的工具。按照这样的研究范式,整体水平的经济发展与个体收入水平上升是消费升级的内在动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元,2017年增长至25974元。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年均实际增长8.5%。当收入出现正向积极的变化,人们倾向于消费更多、更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4.2 外在动因

从外部因素看,消费升级的动因包括消费对象的改善、消费方式的优化。商品或服务自身属性的提升、消费方式的便捷与高效无不刺激着各种消费活动[3],而这最终归因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首先从消费对象的改善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国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发展,并将创新发展成果投入到日常生产中。技术进步与创新渗透到生产过程,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功能属性体验各方面提高商品与服务的价值,使消费者收入增加后的更高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刺激消费升级。

从消费方式的优化来看,电子商务与互聯网金融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生产销售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购物并接触到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商品与服务供应渠道得到改善,流通效率得以提高,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与电子商务相配套,互联网金融崛起。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支付工具使得消费者更方便、快捷地消费,消费的最后环节——支付得以优化[4]。除此之外,各类消费金融产品进一步刺激着消费升级,“花呗”等短期的消费类贷款增加了消费者即时的支付能力,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5 消费升级的相关建议

“绿色”、“分享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消费升级应顺应时代趋势,整合两大消费理念。

第一,支持“绿色消费”[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时间与空间的占用,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变得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国家同样出台了相关治理环境的法案,从而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如习主席所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对于相关销售企业,加强产品生产“绿色化”同样需要被重视,企业应提供坚实可靠的消费产品回馈给消费者,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能够为绿色消费需求持续扩大。

第二,提升“分享经济”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分享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享经济将颠覆传统消费模式,其精神本质不是抵制消费而是足够就好。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人们可借助“分享经济”模式,盘活闲置的存量资产,通过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总供给同时降低物价总水平,进而促进消费。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和物都具备了互联的条件,使所有参与人共享财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目标,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就业和提供商品及服务的门槛降低了,带动边远和落后地区的消费升级。

6 总结

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且正处于第三次消费升级中,消费升级通常是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此次的消费升级呈现出消费主体的年轻化、消费需求的阶层分化、三四线城市消费贡献加大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整体水平的经济发展与个体收入水平上升是消费升级的内在动因。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商品或服务自身属性的提升、消费方式的优化是消费升级的外部动因。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消费升级的同时应支持“绿色消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应该提升“分享经济”理念。

参考文献:

[1] 粟梦云.浅析消费升级背景下天猫“双十一”品牌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1):61-63.

[2] 黄隽,李冀恺.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度量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4):94-101.

[3] 杜丹清.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7(3):48-54.

[4] 田长海,刘锐.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3(29):18-26.

[5] 郑慧.建立新消费升级体系[J].经济观察,2016(14):76-77.

猜你喜欢

绿色消费分享经济消费升级
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绿色消费行为视角下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消费型污染法律问题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基于分享经济的汽车共享研究:欧洲镜鉴
绿色经济时代“绿领”一族的营销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下的国际物流问题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